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了競爭百度這個項目 阿裡掏出了1000億

一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所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就是指做別人根本不能做的事, 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能將市場、客戶的價值與製造商、供應商融為一體的特殊能力。 ”

近五年的時間裡, 全球的前沿科學技術研發能力逐漸開始向中國企業轉移, 這背後原因之一, 就在於我們的企業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料資源優勢。 在人口基數以及龐大消費市場的背後, 我們有更多的容錯率和試錯機會, 例如即將與我們近距離接觸的人工智慧AI技術, 中國正走在世界前列, 也是所有科技公司目光一致的地方。

而在AI領域, 自動駕駛目前成為了最為熱門的技術趨勢之一, 百度則是目前國內在這個領域最前沿的企業。 傳統互聯網公司在急迫的面臨轉型, 對BAT而言尤為嚴峻, 阿裡在原淘寶業務體系下, 雲服務和金融方面成為了新方向, 而騰訊在社交之外,

遊戲成為了另外一大支柱, 百度則希望將轉型瞄準AI, 自動駕駛將是他們轉型的核心。

但AI以及自動駕駛這塊沃土可是誰也不想丟掉的, 目前來看, 阿裡與騰訊的確落後百度一步, 但它們真的放棄競爭麼?

阿裡達摩院計畫 1000億投資的背後

在剛剛結束的阿裡雲棲大會上, 阿裡宣佈在投資1000億元人民幣打造國內最尖端的科研開發專案——達摩院。 從官方的規劃看, 達摩院首批公佈的研究投資領域較為龐雜。

這一預期中的投資組合涵蓋機器智慧、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網路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晶片技術、感測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

當然, 這也是當今最熱門的領域, 只不過每一項都投資不菲。 麥肯錫今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 2016 年科技巨頭在人工智慧上投入了200億到300億美元, 其中 90% 花在了研發和部署上, 另外 10% 則花在了人工智慧並購上。

但這一切的背後, 阿裡完全避開自動駕駛領域的具體部署,

也沒有談及到可能會出現的規劃, 這在行業內的人士來看是非常不正常的。 可如果你仔細去看達摩院涉及的研發專案, 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視覺計算、感測器技術等等, 卻全部都是自動駕駛領域中的核心技術。

由此能夠看到, 阿裡在達摩院計畫中, 埋下了足夠大的野心。

人工智慧格局未定 戰火剛剛開始

在近一年多份資料包告中均能夠看到, 自動駕駛將會創造下一個億萬級的市場, 不亞于之前智慧手機帶來的衝擊, 面對這樣的“餡餅”, 沒有科技企業可以掉以輕心, 更何況身為BAT的阿裡巴巴了。

相比騰訊, 阿裡巴巴有更多的優勢和理由, 會大量傾斜資源參與到自動駕駛的開發中。 在收購了高德地圖之後, 實質已經砸實了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第一步,

但敵不動, 我不動, 是阿裡一直對這個領域的態度。

今年, 百度大肆推廣自己即將進入AI以及智慧汽車領域的事情, 今年4月份, 百度首次公佈了Apollo 1.0(阿波羅計畫), 並稱正在開發所謂的開放自主駕駛平臺, 希望幫助汽車行業以及無人駕駛公司提供現有的技術服務。

百度Apollo計畫在1.0階段希望將已有的自動駕駛技術,已開源的形式提供給汽車行業及具體車企,對外公佈的技術資源集中在智慧汽車、車聯網以及地圖方面,但並未提到具體的技術服務項。在最新的Apollo1.5的計畫中,將具體的技術專案公佈,並制定了三個具體的合作方向:高精准地圖、模擬引擎、障礙物識別。

能夠看到,阿裡的達摩院計畫實質上與百度目前執行的Apollo計畫有很多的重合度,並且阿裡希望用充足的資金來支持更多專案的並行研發,五年1000億的研發經費有可能將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項目投資。

毫無疑問,阿裡看到了自動駕駛的遠大前程,只不過他沒有像百度那樣毫不掩飾,並且孤注一擲地選擇了all in AI ,而是廣撒網,這兩種模式究竟孰優孰劣,最終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百度Apollo計畫在1.0階段希望將已有的自動駕駛技術,已開源的形式提供給汽車行業及具體車企,對外公佈的技術資源集中在智慧汽車、車聯網以及地圖方面,但並未提到具體的技術服務項。在最新的Apollo1.5的計畫中,將具體的技術專案公佈,並制定了三個具體的合作方向:高精准地圖、模擬引擎、障礙物識別。

能夠看到,阿裡的達摩院計畫實質上與百度目前執行的Apollo計畫有很多的重合度,並且阿裡希望用充足的資金來支持更多專案的並行研發,五年1000億的研發經費有可能將成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項目投資。

毫無疑問,阿裡看到了自動駕駛的遠大前程,只不過他沒有像百度那樣毫不掩飾,並且孤注一擲地選擇了all in AI ,而是廣撒網,這兩種模式究竟孰優孰劣,最終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