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作為藝術寶庫的博物館,如何變資源為資產?

引言:在審美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 博物館成為一種新的藝術經濟複合體。 目前, 中國博物館藝術產業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 更廣泛意義上“博物館藝術產業”的開發, 不僅僅包括博物館藝術品IP的文創開發, 更包含“藝術產業”在博物館發展全域層面的實現路徑, 找到博物館藝術產業發展的表達空間。 使博物館這一平臺架起公眾與藝術的橋樑, 將審美經濟、創新思維、跨界合作的思路融匯於博物館事業當中, 煥發博物館藝術產業新的生命力。

審美經濟理論為博物館機構順應時代潮流, 實現自身功能定位的轉型提供了理論的依據。

“美學”的根本屬性保障了博物館藝術產生品的創意與精緻, 是一種“大眾化”的雅俗共用;而經濟學的運作原則有助於系統落實以產業化的科學管理方式, 為博物館納入多元資源和多元資本實現全面的優化配置, 同時切實提高博物館與市場活動各環節參與者的合作效益, 集思廣益為博物館深化可持續發展而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博物館藝術產業發展的新契機

藝術審美是博物館的核心功能。 在新博物館思潮及審美經濟的推動下, 博物館的經營重心, 已由傳統對“物”的管理, 轉向對“人”的服務。 政府也逐漸加大了對藝術產業發展的政策和資金的扶持, 博物館迎來了藝術品開發與藝術產業發展新契機和新挑戰。

1、以“人”為本的新博物館時代

博物館建立之初重在保存和研究的功能。 在新博物館學理論的影響下, 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人文觀念:博物館應該帶著全新的思維方式和觀念參與到社會及藝術產業的變革中去, 關注國民的審美教育, 將創新的審美觀念和美學氣質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引導大大眾的參與和融入, 更好的履行服務大眾、回歸大眾、審美大眾的當代使命。

帶巨大圓形穹頂的V&A咖啡

2、審美經濟視角下理念的轉變:從“藝術資源”到“藝術資本”

隨著藝術產業的發展, 大眾的審美水準逐漸提高, 人們對於生活越來越趨向於美學和品質的追求, 博物館藝術授權是實現藝術資源向藝術資本轉化的重要路徑。 博物館美學經濟的發展, 源自於對“美”的創意, 其一切運用美、傳播美、創造美的活動都離不開對博物館文物藝術資源的理解、尊重、發揚和不斷創新的能力。 博物館審美經濟這一從“藝術資源”向“藝術資本”的經營管理觀念轉變,

是博物館藝術產業發展的核心環節, 抓住轉型的機遇, 融合社會資源與創意支援, 衍生成一種新型的博物館藝術經濟複合體形態, 擴展博物館的品牌價值與意義。

我國博物館藝術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困境

博物館藝術產業鏈的角度來看,

中國的博物館藝術衍生品剛剛起步, 從藝術資源的利用、設計研發再到傳播行銷都較不成熟。 我國博物館藝術衍生產品的開發經營的總體狀況, 正如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所說的那樣:“還處於起步、探索、培育、發展的初級階段, 整體 水準不高, 基礎比較薄弱, 與博物館文化產品開發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 ”

1、博物館藝術資源的浪費

博物館是收藏和保管珍貴文物藝術品的重要場所, 但實際上只有極少部分的文物藝術品是開放的, 而且由於修復和保護工作的困難, 博物館很難頻繁更換展出的藏品, 筆者參觀的很多博物館幾乎都是展出複製品, 大眾對博物館典藏的接觸機會少之又少。 除了藏品資源浪費外, 藝術授權資源、場地資源、品牌資源的開發尚處於初步的階段, 如何使博物館的藝術品活化起來,為人民所共用,豐富人民群眾的審美精神追求,是目前面對的重要問題。

2、文創產品:創意不足、版權保護不夠

依託博物館館藏的藝術文化資源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產品,獲得經濟和社會效益已經成為各地各類博物館的共識。博物館衍生文創產品是“藝術”的延續,目前國博物館藝術文創產品做的比較好的平臺,有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館、蘇州博物院,但是和歐美發達國家的著名博物館相比,大部分博物館尚處於探索和培育階段,其開發的衍生品不溫不火,大多難逃“旅遊紀念品”的命運。

3、藝術服務:體驗性、創意跨界能力不足

博物館文創產品並不僅僅局限於“具有藝術創意的商品”這個界定,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所有融合了館藏文物與創意的產品,無論是商品還是展覽、活動,無論是實體形式還是博物館空間營造上的藝術感,均是博物館的藝術資產。藝術品交易從來不是一種簡單的買賣,還有一種融合了審美、學習和社交等精神性和體驗性。與有形的博物館衍生品相比,無形的博物館衍生品實施起來難度較大,因此,目前博物館對所提供藝術服務衍生品遠遠比市場上火熱的文創產品少。

4、藝術衍生品的行銷傳播能力低

目前國內的博物館藝術衍生品主要通過博物館的實體商店,或者配合藝術展覽出售,線上行銷、多業態行銷的創新方式還處於實驗的階段,這種單一的行銷管道已經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現在,藝術商店已經漸漸脫離博物館的母體,並走向品牌化、連鎖化、電商化的運營,798藝術區的尤倫斯藝術商店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目前,僅有博物館藝術衍生品走在前列的國博、故宮博物院等幾家博物館開設了網上商店和淘寶店。

來源於文化產業新視界

編輯:hm#大萌萌

如何使博物館的藝術品活化起來,為人民所共用,豐富人民群眾的審美精神追求,是目前面對的重要問題。

2、文創產品:創意不足、版權保護不夠

依託博物館館藏的藝術文化資源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產品,獲得經濟和社會效益已經成為各地各類博物館的共識。博物館衍生文創產品是“藝術”的延續,目前國博物館藝術文創產品做的比較好的平臺,有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館、蘇州博物院,但是和歐美發達國家的著名博物館相比,大部分博物館尚處於探索和培育階段,其開發的衍生品不溫不火,大多難逃“旅遊紀念品”的命運。

3、藝術服務:體驗性、創意跨界能力不足

博物館文創產品並不僅僅局限於“具有藝術創意的商品”這個界定,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所有融合了館藏文物與創意的產品,無論是商品還是展覽、活動,無論是實體形式還是博物館空間營造上的藝術感,均是博物館的藝術資產。藝術品交易從來不是一種簡單的買賣,還有一種融合了審美、學習和社交等精神性和體驗性。與有形的博物館衍生品相比,無形的博物館衍生品實施起來難度較大,因此,目前博物館對所提供藝術服務衍生品遠遠比市場上火熱的文創產品少。

4、藝術衍生品的行銷傳播能力低

目前國內的博物館藝術衍生品主要通過博物館的實體商店,或者配合藝術展覽出售,線上行銷、多業態行銷的創新方式還處於實驗的階段,這種單一的行銷管道已經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現在,藝術商店已經漸漸脫離博物館的母體,並走向品牌化、連鎖化、電商化的運營,798藝術區的尤倫斯藝術商店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目前,僅有博物館藝術衍生品走在前列的國博、故宮博物院等幾家博物館開設了網上商店和淘寶店。

來源於文化產業新視界

編輯:hm#大萌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