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梁說菜:福建這種糖曾當做乾糧,為反清複明做準備

明糖

閩南地區可以說是對於中華民族文化最好的繼承與保存, 這點不僅體現在史書記載上, 從百姓的生活習俗以及飲食等各方面可見一斑。

當然文化的保存除了代代相傳, 同樣少不了為之拼搏流血, 例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著名的南安明糖。

看似不起眼, 卻具有歷史意義

小小的一個糖塊和保衛文化有關係, 可能有些不可思議。 明糖是流傳于福建、潮汕、廣東等地的一種糖。

相傳明末清初時期, 滿族人鐵騎入關, 明王朝節節敗退。 改朝換代後, 各道府州縣都有或大或小的起義, 意在反清複明。 福建等地文化保留最為完整, 民族氣節致使起義不斷, 清朝官府亦是不斷鎮壓。 一時間兵荒馬亂, 百姓疾苦。 百姓為躲避戰亂, 用地瓜做成了這種糖, 熱量高又耐餓, 躲藏在山林中。 民間皆為蓄力, 以光復明朝, 故而將此糖稱之為明糖。 明糖來歷眾說紛紜, 老梁僅以此簡單敘之。

口感酥軟香甜, 風味十足

明糖的製作以手工土法為主。 將當季的新鮮地瓜去皮, 入鍋煮至熟透。 取出趁熱碾為泥狀, 拌入麥芽糖與糯米糖, 再次加熱、攪拌。 直至有了較大的黏性並結成塊狀後拌入花生、芝麻。 而後鋪入盤中,上撒薄薄的一層麵粉, 分切成塊即成。

明糖味道香甜, 用料扎實, 風味十足。 明糖不僅是糖品小吃, 還是一件重要的貢品。 古時學生多尊奉孔孟之道, 幼時入學堂前, 有著一整套的風俗禮節。 到了後來逐漸簡化, 除了在自家吃一頓入學飯以外, 各家會向學堂進獻一盤明糖。 老師收到各家的明糖, 再反之發到學生手中。 由此一獻一還, 有著學生對於老師的敬重, 也有老師對於學生傾囊相授, 更有同為孔門弟子同甘之情。 可謂是明糖雖小, 寓意非常。 我是老梁, 咱們明天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