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暢銷書“創作者”大冰,憑什麼這麼火?

大冰是誰?

即使你不知道他, 也可能或多或少聽過他的名字。

十幾歲的少男少女, 可能會從同學課間傳閱的書裡知道他;二十歲出頭的大學生,

可能會在百城百校音樂會上聽到他;三十多歲的青年, 可能會從各類作家富豪榜上瞥見他的大名;四五十歲的父母可能會從叫嚷著買書的孩子的嘴裡聽到他;因為曾經主持過山東衛視的《陽光快車道》, 山東人會比全國其他地方的人更早知道他……

近年來, 他以每本書在一年內突破250萬銷量的記錄, 成為“文壇”不可忽視的一種現象。

2013年出版處女作《他們最幸福》, 2014年出版《乖, 摸摸頭》, 2015年出版《阿彌陀佛麼麼噠》, 2016年出版《好嗎好的》, 2017年出版《我不》。

大冰究竟是誰?大冰何以成為一名現象級“野生作家”?

你寫的故事都是真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全部真實”

不說其他, 先看文本。

翻開他的新書《我不》, 正文幾乎打破了所有寫作“規則”。

每一個段落全部扎扎實實的頂格, 沒有教科書裡標準的“段前空兩格”。

段落長長短短, 乍一看更像是一個人, 坐在酒吧, 手中晃蕩著酒杯, 微醺著臉, 給你講遠方的故事。

文字間夾雜著口語、象聲詞, 充滿了異域感的方言以及毫無顧忌只為表達情緒的標點符號。

這樣的文本是好讀的, 你無需正襟危坐, 大可以跟著或長或短的文字, 行雲流水般讀下去。

間或出現的“哲理性”小文字, 在故事情感最充沛處, 擊中你的心, 如“那些動人的故事, 大都始於平淡, 蘊于普通, 卻又伏藏在人性關隘處, 示現在命運絕境中。

生死相續, 輪回轉生”。

對於這樣的文字, 褒貶不一, 批評者稱, “幾乎沒有文字功底和敘事結構, 全篇矯揉造作過分抒情, 算不上文學的行列, 最多只能對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產生影響”。

讚賞者說, “本來只想隨意翻看, 結果看了之後就放不下來了。 書中的每個人, 每件事, 都有觸動我心的地方……”

這也是大冰粉絲大致相同的感觸, 至少在講故事上, 大冰是成功的, 吸引大部分粉絲的“故事”是這樣的:來自墨脫的門巴族青年白瑪, 12歲當背夫, 考上大學後又回到墨脫支教;倔強善良的護士小藍, 遇見小兩歲的理工男蠢子, 相愛、生病、離開……

粉絲留言說, “看到書中白瑪的故事, 想起自己那段支教的日子”;“看到小藍和蠢子的故事, 哭了一下午……”。

大冰說, “如果非要講文本上我跟其他人的區別, 很簡單, 我有細節。 ”的確, 大冰書中故事的細節是豐富的, 幾乎足以讓人相信故事的真實。

然而歌手趙雷曾對媒體表示, 大冰寫他的部分有“捏造”的細節, “比如妮可看到自己的衣服破了, 怎麼可能一下哭出來……”

“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嗎?”乾脆把這個問題直接拋給了大冰本人。

“那些文章中的細節有沒有文學誇張的成分?”

他回答,“這個看你怎麼界定了,傾盆大雨算不算誇張?”

最後他說,“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全部真實。”

“喜歡他所寫的故事,喜歡他所說的多元生活”

真實與否,似乎並不影響粉絲們的熱愛。10月17日晚上7點左右,排隊五個小時,終於簽到名的一群女孩子走出湖南圖書城的大門,難掩興奮,腳步雀躍像小鹿,摩挲著剛剛被大冰握過的手,嘰嘰喳喳地分享剛剛大冰握手的“力度”:

“捏得我好緊,還在我手上拍了幾下!”“他們說他手受傷了,好心疼。”

一個18歲的短髮女孩,戴著眼鏡,胸口抱著一摞書,我問她,“你覺得書中的故事都是真實的嗎?”

她認真地說,“我覺得藝術都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可能有修飾誇大,但是能夠寫出這樣的故事肯定有真實的成分在裡面。儘管我不敢說故事每一個地方是真實的,可能在某些方面做了藝術加工,但我相信大概的框架故事是真實的。”

“為什麼喜歡大冰的書?”

“因為他寫的故事裡有自己很嚮往的生活,他說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就讓我們覺得我們現在做好現在,將來可以像他一樣,想出去看的時候可以放肆出去看。”她的聲音條理清晰而冷靜。

女孩提到的那句話的完整版位於《我不》的第67頁前的彩圖下:我推崇的價值觀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竊以為,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才是平衡而負責的人生王道。

短髮女孩後,走出來的一群女孩,幾乎都能將“多元”這個詞脫口而出,並“心嚮往之”,“喜歡他所寫的故事,喜歡他所說的多元生活。”

“你收到了許多讀者的書評,他們喜歡你寫的故事,是不是因為故事中有他們嚮往的生活?”我問大冰。

他以“反問”作答,“我新書第一個講的是門巴族的少年12歲當背夫的故事,他們嚮往這種生活嗎?第二個講的是壯族的小護士,生病到最後去世,有人嚮往這種生活嗎?”

“那那位會潛水、攀岩、滑雪,漂亮到讓楊穎嫉妒的小芸豆呢?”

“我寫了五本書,幾十個故事中有一兩個這種故事,占的比重很少,那種生活也嚮往不了,每個人家庭的環境,接受資訊的途徑,自我建構的方式也不同,無法複製別人的,那是很個體化的一些人生方式,但是大家有權知道,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活法,這是寫那種故事的出發點。”

依然有人持不同觀點。在知乎上“如何評價大冰”的條目下,被贊同了3015次的一個回答稱,“大多數人在未出校園時很難區分什麼是偽善,什麼是誠實的善意。只要被一個故事感動了會投入情緒信以為真……大冰的書中故事切中了很多年輕人的嚮往,但這裡面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就是,他的生活被他編成了故事來消費年輕人,年輕人卻把它當真了。”

“我覺得我是一個特別會反行銷的人”

這位知乎答友儘管不太認可大冰的書和文字,但他依然肯定了他的“勤奮”和“義氣”。

這位自稱“與大冰有過短暫相處,有超過十個以上的共同朋友”的知乎答友說,“大冰對朋友很好,在朋友間的口碑不錯。很講哥們義氣。同時也特別努力,很多朋友和他一起出去玩,他會早起留在旅館趕稿的那種。這是真實的。一個人獲得多少總會付出相應的東西。”

“瀟灑、講義氣、有點可愛、幽默”是湖南圖書城大門口粉絲們的評價,這是除了喜歡文字之外,他們喜歡大冰的另一個理由。

“剛剛有人說他手受傷了,我就輕輕地握著他的手,結果他把我的手一把拉過去,然後簽字,我心都要化了。”一個女孩一邊演示著剛剛的握手場景,一邊說。

“我的眼鏡要掉下來了,他就看著我說,‘你的眼鏡要掉下來了’,然後幫我把眼鏡扶上去了。”另一個女孩滿臉的小興奮和小羞澀。

“大冰對讀者真是很好,很關心。”又一個女孩似乎為剛剛兩個女孩的分享說出了總結語。

大冰書中的故事進一步加固了這一印象,18歲的短髮女孩回憶高中時第一次讀到的那個故事,“《乖,摸摸頭》裡,講了一個女孩子對他很好,認他做哥哥。他的手受傷了,女孩一直在哭。我想有一個姑娘那樣對他關心他,人格魅力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講好一個故事是我的本分,做好售後服務也是我的本分。”這是大冰的態度。

他的售後服務指的是百城百校音樂會以及百城百校暢聊會,其中百城百校音樂會2015年是150場,2016年是300場,今年是500場。“花的我的稿費,拒絕一切贊助。”

在這麼多場音樂會和暢聊會中,故事中的人走出了方塊字,活生生地出現在萬千讀者面前。今年八月的上海書展期間,長髮細腰,面容精緻的小芸豆亮相讀者見面會,迎來現場熱烈的歡呼。

故事與現實在此相遇。

售後服務還包括百城百校簽售會中與每一個讀者“握手”,他說,“我覺得我半路出家寫書,人家願意看,我應該出來跟大家握個手。從第一年百城百校簽售會讀書會一直到今年,每年平均握20萬隻手。”

“你認為自己會行銷嗎?”問大冰。

幾乎看不出思考時間,他回答,“我覺得我是一個特別會反行銷的人,後來發現很奇怪,你越來反行銷,這個市場越來捧著你。”

他開始舉例論證:“看我的書名、封面、內容取材,哪一個是迎合市場的呢?每次出版社都會說,你這個書不會賣得好,因為涉及的東西大家都是不寫的,比如沒寫過都市情感、心靈雞湯,成功學也不寫,在這種綜合情況下看我個人認為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反市場。”

他接著說,“可能有人認為是行銷,就讓他們認為,只是凡事勿先誅心,先觀其行。”

大冰簽名

作者讀者≠偶像粉絲 你別捧著我,我也不會去哄著你

“你們都是大冰的小迷妹吧?”

湖南圖書城門口,女孩們撲哧一聲笑開了,然後一本正經地說,“他不是很喜歡我們說是他的粉絲,應該說是讀者。”

大家都親切地呼喚他為“冰叔”,“冰哥手掌可厚了,還熱乎”“冰叔,這次還來濟南長清大學城嗎?”“冰叔,風裡雨裡山東等你”。

這是一條“正能量”十足的宣言,粉絲留言數達5萬多條,感動者有之、受鼓舞者有之、感恩者有之。

大冰溫柔的提議贏得了讀者的擁護,“我們不會這麼做的現在的他需要安靜需要時間慢慢適應也希望他能快點走出來。”“在叔的故事裡我可以放下我自己的悲傷,可以找到釋懷。所以,不論是否是封筆之作,請記得,有些讀者會一直在,也會一直默默支持和關注。祝一切安好。”

“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嗎?”乾脆把這個問題直接拋給了大冰本人。

“那些文章中的細節有沒有文學誇張的成分?”

他回答,“這個看你怎麼界定了,傾盆大雨算不算誇張?”

最後他說,“時間地點人物情節全部真實。”

“喜歡他所寫的故事,喜歡他所說的多元生活”

真實與否,似乎並不影響粉絲們的熱愛。10月17日晚上7點左右,排隊五個小時,終於簽到名的一群女孩子走出湖南圖書城的大門,難掩興奮,腳步雀躍像小鹿,摩挲著剛剛被大冰握過的手,嘰嘰喳喳地分享剛剛大冰握手的“力度”:

“捏得我好緊,還在我手上拍了幾下!”“他們說他手受傷了,好心疼。”

一個18歲的短髮女孩,戴著眼鏡,胸口抱著一摞書,我問她,“你覺得書中的故事都是真實的嗎?”

她認真地說,“我覺得藝術都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可能有修飾誇大,但是能夠寫出這樣的故事肯定有真實的成分在裡面。儘管我不敢說故事每一個地方是真實的,可能在某些方面做了藝術加工,但我相信大概的框架故事是真實的。”

“為什麼喜歡大冰的書?”

“因為他寫的故事裡有自己很嚮往的生活,他說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就讓我們覺得我們現在做好現在,將來可以像他一樣,想出去看的時候可以放肆出去看。”她的聲音條理清晰而冷靜。

女孩提到的那句話的完整版位於《我不》的第67頁前的彩圖下:我推崇的價值觀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竊以為,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才是平衡而負責的人生王道。

短髮女孩後,走出來的一群女孩,幾乎都能將“多元”這個詞脫口而出,並“心嚮往之”,“喜歡他所寫的故事,喜歡他所說的多元生活。”

“你收到了許多讀者的書評,他們喜歡你寫的故事,是不是因為故事中有他們嚮往的生活?”我問大冰。

他以“反問”作答,“我新書第一個講的是門巴族的少年12歲當背夫的故事,他們嚮往這種生活嗎?第二個講的是壯族的小護士,生病到最後去世,有人嚮往這種生活嗎?”

“那那位會潛水、攀岩、滑雪,漂亮到讓楊穎嫉妒的小芸豆呢?”

“我寫了五本書,幾十個故事中有一兩個這種故事,占的比重很少,那種生活也嚮往不了,每個人家庭的環境,接受資訊的途徑,自我建構的方式也不同,無法複製別人的,那是很個體化的一些人生方式,但是大家有權知道,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活法,這是寫那種故事的出發點。”

依然有人持不同觀點。在知乎上“如何評價大冰”的條目下,被贊同了3015次的一個回答稱,“大多數人在未出校園時很難區分什麼是偽善,什麼是誠實的善意。只要被一個故事感動了會投入情緒信以為真……大冰的書中故事切中了很多年輕人的嚮往,但這裡面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就是,他的生活被他編成了故事來消費年輕人,年輕人卻把它當真了。”

“我覺得我是一個特別會反行銷的人”

這位知乎答友儘管不太認可大冰的書和文字,但他依然肯定了他的“勤奮”和“義氣”。

這位自稱“與大冰有過短暫相處,有超過十個以上的共同朋友”的知乎答友說,“大冰對朋友很好,在朋友間的口碑不錯。很講哥們義氣。同時也特別努力,很多朋友和他一起出去玩,他會早起留在旅館趕稿的那種。這是真實的。一個人獲得多少總會付出相應的東西。”

“瀟灑、講義氣、有點可愛、幽默”是湖南圖書城大門口粉絲們的評價,這是除了喜歡文字之外,他們喜歡大冰的另一個理由。

“剛剛有人說他手受傷了,我就輕輕地握著他的手,結果他把我的手一把拉過去,然後簽字,我心都要化了。”一個女孩一邊演示著剛剛的握手場景,一邊說。

“我的眼鏡要掉下來了,他就看著我說,‘你的眼鏡要掉下來了’,然後幫我把眼鏡扶上去了。”另一個女孩滿臉的小興奮和小羞澀。

“大冰對讀者真是很好,很關心。”又一個女孩似乎為剛剛兩個女孩的分享說出了總結語。

大冰書中的故事進一步加固了這一印象,18歲的短髮女孩回憶高中時第一次讀到的那個故事,“《乖,摸摸頭》裡,講了一個女孩子對他很好,認他做哥哥。他的手受傷了,女孩一直在哭。我想有一個姑娘那樣對他關心他,人格魅力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講好一個故事是我的本分,做好售後服務也是我的本分。”這是大冰的態度。

他的售後服務指的是百城百校音樂會以及百城百校暢聊會,其中百城百校音樂會2015年是150場,2016年是300場,今年是500場。“花的我的稿費,拒絕一切贊助。”

在這麼多場音樂會和暢聊會中,故事中的人走出了方塊字,活生生地出現在萬千讀者面前。今年八月的上海書展期間,長髮細腰,面容精緻的小芸豆亮相讀者見面會,迎來現場熱烈的歡呼。

故事與現實在此相遇。

售後服務還包括百城百校簽售會中與每一個讀者“握手”,他說,“我覺得我半路出家寫書,人家願意看,我應該出來跟大家握個手。從第一年百城百校簽售會讀書會一直到今年,每年平均握20萬隻手。”

“你認為自己會行銷嗎?”問大冰。

幾乎看不出思考時間,他回答,“我覺得我是一個特別會反行銷的人,後來發現很奇怪,你越來反行銷,這個市場越來捧著你。”

他開始舉例論證:“看我的書名、封面、內容取材,哪一個是迎合市場的呢?每次出版社都會說,你這個書不會賣得好,因為涉及的東西大家都是不寫的,比如沒寫過都市情感、心靈雞湯,成功學也不寫,在這種綜合情況下看我個人認為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反市場。”

他接著說,“可能有人認為是行銷,就讓他們認為,只是凡事勿先誅心,先觀其行。”

大冰簽名

作者讀者≠偶像粉絲 你別捧著我,我也不會去哄著你

“你們都是大冰的小迷妹吧?”

湖南圖書城門口,女孩們撲哧一聲笑開了,然後一本正經地說,“他不是很喜歡我們說是他的粉絲,應該說是讀者。”

大家都親切地呼喚他為“冰叔”,“冰哥手掌可厚了,還熱乎”“冰叔,這次還來濟南長清大學城嗎?”“冰叔,風裡雨裡山東等你”。

這是一條“正能量”十足的宣言,粉絲留言數達5萬多條,感動者有之、受鼓舞者有之、感恩者有之。

大冰溫柔的提議贏得了讀者的擁護,“我們不會這麼做的現在的他需要安靜需要時間慢慢適應也希望他能快點走出來。”“在叔的故事裡我可以放下我自己的悲傷,可以找到釋懷。所以,不論是否是封筆之作,請記得,有些讀者會一直在,也會一直默默支持和關注。祝一切安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