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令日本人恨到牙癢,一生清廉卻黑了日本幾個億,晚年靠人接濟度日

提起北洋軍閥, 有“北洋之虎”之稱的段祺瑞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段祺瑞, 字芝泉, 曾用名啟瑞, 晚年號稱“正道老人”。 他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 任過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的總辦。 老段曾四任總理, 四任陸軍總長, 一任參謀總長, 一任國家元首, 號稱“六不總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 他曾逼迫清帝退位, 抵制袁世凱稱帝, 討伐張勳復辟, 得“三造共和”美譽。

段祺瑞

1917年至1918年間, 段祺瑞執政期間又幹了件毀譽參半的事, 由於資金短缺, 政府運轉困難, 段祺瑞通過日本首相寺內正毅的特派代表西原龜山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項, 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總額達1.45億日元, 這筆外債就叫“西原借款”。 通過這一借款, 段祺瑞把中國山東和東北地區的鐵路、礦產、森林等權益大量出賣給日本。

段祺瑞與日本首相寺內正毅

該項借款, 就北洋政府而言, 實乃維繫中央政權之必需。 段祺瑞政府上臺之前, 中國、交通兩大中央銀行為支持洪憲帝制而不惜犧牲儲戶, 宣佈停兌, 國家財政實已瀕臨崩潰;各省應解之款, 則全為督軍扣留;舊國內公債尚未整理, 政府信用喪盡, 新公債無人認購;借外債,

又受五國銀行團約束, 緩不濟急, 且債信不好, 不易磋商。 能碰到日本“雪中送炭”這樣的好事, 老段當然不會放過。

段祺瑞

趙本山扮演的段祺瑞

後來的事實也確如老段之想。 老段本人既無意歸還, 加之政局動盪、借款擔保又不可靠, 段祺瑞倒臺後, 後繼之各路諸侯更無意替老段氏還債, 西原借款之絕大部分遂都打了水漂。

但是, 在老段執政期間的1926年3月18日, 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三·一八慘案”, 讓他曾經的聲望降到零點。 慘案發生後, 他對死者長跪不起並終生吃素。

三一八慘案發生地

誰會想到, 這個黑了日本上億貸款的政壇老玩家, 自己一生卻沒有房產。 段祺瑞在北京一直是租著房子生活, 直到袁世凱以送套房子給他養女的名義(段在原配夫人過世後, 娶了袁世凱的養女張氏為妻), 給了段家一棟房子。 這棟房產的原房主是與袁世凱打牌輸了四十萬大洋, 才把房子抵押給袁世凱的,可沒給房契。等老袁一死,房主的兒子拿著房契來找段祺瑞,要收回房子。段祺瑞見人家手中有房契,二話沒說,帶著一家人搬了家,這棟房子只住了兩年。後來段祺瑞到天津租房而住。

段祺瑞書法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訪段祺瑞,脅迫段祺瑞去東北主持傀儡政府。為避免日本人的要脅,段祺瑞舉家遷來上海,並公開表明自己的抗日態度。他接受《申報》記者採訪時說:“日本暴橫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語雲: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準備,合力應付,則雖有十日本,何足畏哉?”

土肥原賢二

段祺瑞下野後經濟狀況較慘澹,老蔣得知段祺瑞的生活窘迫後,隨即“送上2萬元,在此後三四年間,又送過數萬元,生活問題遂得到解決”,段祺瑞1933年到上海後,國民政府每月供給他兩萬元生活費,雖不富裕,但維持生活足矣。

知足常樂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於上海宏恩醫院,享年72歲。段臨終留下了一段遺言,其中有著名的“八勿”,即:“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

遺訓八勿

段祺瑞病逝後,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南京國民政府的國葬令裡評價:“持躬廉介,謀國公忠。辛亥倡率各軍,贊助共和,功在民國。及袁氏僭號,潔身引退,力維正義,節慨凜然。嗣值復辟變作,誓師馬場,迅遏逆氛,率能重奠邦基,鞏固政體,殊勳碩望,薄海同欽……”

章士釗題碑的段祺瑞墓

後人評論段祺瑞者甚多,有挺其者品質高尚,愛國有心;有罵其軍閥習氣,傾心權術,迷信武力。梁啟超對段祺瑞的評價是較中允的:“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才把房子抵押給袁世凱的,可沒給房契。等老袁一死,房主的兒子拿著房契來找段祺瑞,要收回房子。段祺瑞見人家手中有房契,二話沒說,帶著一家人搬了家,這棟房子只住了兩年。後來段祺瑞到天津租房而住。

段祺瑞書法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訪段祺瑞,脅迫段祺瑞去東北主持傀儡政府。為避免日本人的要脅,段祺瑞舉家遷來上海,並公開表明自己的抗日態度。他接受《申報》記者採訪時說:“日本暴橫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語雲: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準備,合力應付,則雖有十日本,何足畏哉?”

土肥原賢二

段祺瑞下野後經濟狀況較慘澹,老蔣得知段祺瑞的生活窘迫後,隨即“送上2萬元,在此後三四年間,又送過數萬元,生活問題遂得到解決”,段祺瑞1933年到上海後,國民政府每月供給他兩萬元生活費,雖不富裕,但維持生活足矣。

知足常樂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於上海宏恩醫院,享年72歲。段臨終留下了一段遺言,其中有著名的“八勿”,即:“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

遺訓八勿

段祺瑞病逝後,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南京國民政府的國葬令裡評價:“持躬廉介,謀國公忠。辛亥倡率各軍,贊助共和,功在民國。及袁氏僭號,潔身引退,力維正義,節慨凜然。嗣值復辟變作,誓師馬場,迅遏逆氛,率能重奠邦基,鞏固政體,殊勳碩望,薄海同欽……”

章士釗題碑的段祺瑞墓

後人評論段祺瑞者甚多,有挺其者品質高尚,愛國有心;有罵其軍閥習氣,傾心權術,迷信武力。梁啟超對段祺瑞的評價是較中允的:“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