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商業路上,有人造假10年,有人淨賺1000%

前兩天, 財經圈迷漫著一波“十年”回憶殺。 10年前, 上海綜合指數最高是6124.04點, 當年最響亮的口號是過8000沖10000點, 拿著中石油, 子孫吃喝不用愁.....記得當年,還有人高呼站上8848看奧運、站上9000甩歐美……各種各樣的口號, 數不勝數!

回頭看看, 10年以來, 市場幾經牛熊、跌宕起伏, A股再無6124, 470家公司一套十年, 至今尚未解套……而最慘的9檔股票, 跌幅仍超過八成。 也就是說, 如果當時買入這9檔股票中的任何一隻, 10年前的1000塊錢現在就剩下不到200塊了。

有人造假破產, 有人實力爆賺!

十年一晃, 滄海桑田。

就拿前幾天爆出來的神戶制鋼醜聞來說, 據知情人士稱, 在製造廠和企業質檢經理知情的情況下, 神戶制鋼這種偽造產品質量數據掩蓋問題的舞弊行為竟然長達數十年, 具體資料偽造的規模還遠遠不清楚。

截至目前, 據稱已經確定篡改資料的問題產品共計13種, 受影響企業包括波音、通用電氣等製造業巨頭,

涉及企業也從最開始的200家上升至500家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 神戶制鋼短短幾天暴跌近40% , 且隨著神戶制鋼造假醜聞持續發酵, 不僅企業本身面臨徹底破產, 日本製造的神話遭受全球質疑。

相反, 有的企業卻是10年來, 所向披靡, 屢屢創新高!“華夏基金”旗下3檔基金10年來漲幅超1000%!截至2017年10月11日, 2003年9月5日成立的華夏回報混合A基金, 成立14年的累計收益率已經突破1000%大關, 上漲了10倍。 在分紅方面, 華夏回報A更是進行了78次分紅, 累計分紅超121億元。

“華夏系”基金定位“大盤股票”, 其所在團隊細緻的財務分析和深入的上市公司調研, 精選出業績增長前景良好且被市場相對低估的個股, 進行集中投資, 精准預判, 多隻重倉股大幅超越同期上證指數,

成為基金業績的重要支撐!

沉到穀底, 跌到土裡

10年後的今天, 很多事都已物是人非, 每每談及曾經的A股巔峰, 往日的輝煌時刻, 大家都會哀歎當初各種決定和選擇。 放眼望去, 每一天都有大批的新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家面前,

同樣, 每一天也有大批企業突然間消失在大眾人的視野中…….

都說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 我們企業家都應該自省, 回頭反思這10年究竟挨過了多少風雨?又從哪裡跌倒?那些10年屹立不倒的企業, 究竟是機遇, 還是有著什麼特質?

第一, 實際商業模型和初次融資的不完全一樣。 我們會發現, 幾乎所有的新創企業, 慢慢發展起來後跟自己最初的專案雛形會有很大出入, 這其中最關鍵是創業團隊的變通能力, 不斷摸索和創新。 如果守在當初不現實的理想模型裡, 這些初創企業可能都會夭折在搖籃裡。 當理想的模型在實踐中經受檢驗的時候, 我們要能夠敏銳地找到一條現實可行的道路出來, 然後不斷堅持, 擴大戰果,

才能成就大業。 另外, 投資者的信任非常重要, 能夠給你時間和空間來試錯和挪騰。

第二, 每個企業3年就會迎來大考, 三年左右能成型。 企業的發展就像生長發育一樣, 三年之中, 這個企業的商業模型、團隊、框架、性格、特質、文化等基礎都長好了, 後面就是進一步的生長。 在中國, 創業企業三年是一個坎兒, 三年內能夠達到一定程度, 將來的希望就比較大。 這是因為中國的創業企業成長速度比較快, 仿效、跟進者眾多, 沒有能夠在三年左右的時間脫穎而出, 就容易混雜在一群同質的企業裡, 平庸下去。

第三, 所有的企業都會經歷幾輪重大考驗, 關鍵能否沉住氣。 企業在市場, 往往是逆水行舟, 外在的考驗經常會突如其來, 比如市場泡沫, 金融危機。 而這些考驗,往往也是企業成長的動力。就像高爾基的《海燕》裡所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一是因為碰到危機,內部為了應對危機調動出各方積極因素,將自己最優秀的部分調動出來,將自己的潛力逼到最大。二是危機同時也消滅或削弱了許多同行和競爭者,使得危機過後具備優秀基因的企業更加容易生長。危機是對投機與否的檢驗,認真執著的企業才能經歷風雨而更加強大,而不是被泡沫淹沒,或者被暴風雨摧毀。

第四,能成功的企業家,都是自身精神和專業管理的完美結合。企業在發展中,不得不經歷一次次痛苦的“蛻變”,這是成長過程中最艱難的時刻,因為要一次又一次去直面挑戰,甚至又要否定自己過去的成績,這是很多人不情願做的一件事。企業航行,要求著企業家們既要有前瞻的眼光,還要有頑強的毅力和執著的精神,更要有科學的方法論。

10年之間,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改變了我們。但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要忘記當初出發的理由,永遠不要丟失自己的信心。也許跟年輕的時候相比,我們少了些衝勁,但也多了些成熟和睿智。希望我們都能向好,向善,向前,一路走下去。

金融危機。 而這些考驗,往往也是企業成長的動力。就像高爾基的《海燕》裡所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一是因為碰到危機,內部為了應對危機調動出各方積極因素,將自己最優秀的部分調動出來,將自己的潛力逼到最大。二是危機同時也消滅或削弱了許多同行和競爭者,使得危機過後具備優秀基因的企業更加容易生長。危機是對投機與否的檢驗,認真執著的企業才能經歷風雨而更加強大,而不是被泡沫淹沒,或者被暴風雨摧毀。

第四,能成功的企業家,都是自身精神和專業管理的完美結合。企業在發展中,不得不經歷一次次痛苦的“蛻變”,這是成長過程中最艱難的時刻,因為要一次又一次去直面挑戰,甚至又要否定自己過去的成績,這是很多人不情願做的一件事。企業航行,要求著企業家們既要有前瞻的眼光,還要有頑強的毅力和執著的精神,更要有科學的方法論。

10年之間,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改變了我們。但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要忘記當初出發的理由,永遠不要丟失自己的信心。也許跟年輕的時候相比,我們少了些衝勁,但也多了些成熟和睿智。希望我們都能向好,向善,向前,一路走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