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的拖延症讓人抓狂?這位媽媽用一個思維導圖就解決了|支招

新的學期開始了, 又要進入“爭分奪秒”的狀態, 可是有些孩子還處於“睡眼惺忪, 思維飄蕩, 作業拖遝”的狀態, 估計很多爸媽們體內的“洪荒之力”都在不斷地蓄積吧!

今天, 播報君給大家推薦一位媽媽解決孩子拖延症的故事。 她的方法相當實用, 為孩子拖延症苦惱的父母們不妨一試哦。

國外家長在面對孩子磨蹭、“拖延症”時, 也很奔潰。 我在斯坦福大學讀書的時候, 曾經和學校裡一個教育學院的教授探討過這個問題——2016年, 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學排名全美第一, 而我的這個教授朋友所做的研究方向正是“兒童行為與心理”方面的研究。

她這樣對我說, “其實, 我們成年人按照我們的節奏去要求孩子, 這是不公平的, 但是放任不管, 顯然也是不對的。 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礎上, 和他們一起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 是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症”的最好辦法!”

並且她向我強調,

這個計畫一定是要和孩子一起制定, 而不是家長一廂情願地自己去制定。 並且要的確“可行”, 還不是一味的“好高騖遠”。

那麼, 具體該怎麼做呢?我總結歸納了一些好的方法, 借助現在非常火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 你家孩子也能輕鬆克服拖延!

1

三步走, 合理利用時間

第一步, 我們可以借助Circle Map(圓圖)和孩子一起列舉出他們一天當中所要做的事情。 我簡單做了一張圖, 以供大家參考:

孩子的思維通常是比較發散的, 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想到一出兒, 是一出兒”, 而很難有全域觀。 和孩子一起把他們一天所要做的事情都用“圓圖”的形式列舉出來, 孩子會發現“哇, 原來我每天需要做這麼多事情啊!”他們就會有一個直觀的整體的概念。

第二步, 可以用Brace Map(括弧圖)把這些一天當中都要做的事情列舉出來。

第三步, 用Flow Map(流程圖)把每天的事情用流程的形式畫出來。

2

事事都要抓

可能事事都不行

和孩子一起做出切實可行的計畫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家長和孩子耐心地溝通, 幫助他們整理思路。 計畫的執行可以靈活處理, 並且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做出調整。

如果在執行過程中出現時間不足的情況, 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可以做出取捨。

比如說當天作業太多, 可以把看動畫片或是玩遊戲暫時放棄。 週末也不必完全按照平時上學的計畫來執行, 家長可以和孩子另外制定一張週末的表格, 或是在平時的基礎上略有調整。 做計畫的目的在於執行, 孩子在執行的過程中得到成長, 實現自我管理。

3

不斷設立最後期限

留足緩衝是關鍵

除了和孩子一起運用“思維導圖”來制定每天的日常計畫之外, 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症”還有一起其他的訣竅。

首先是拆分任務。

好多人不願意執行任務,就是覺得整個工程量太大,或者太麻煩了,而將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大任務”拆成小任務,就可以有效克服心理障礙。當孩子們完成一個小任務時,家長們就讓孩子將這一任務在清單上狠狠地劃掉(這可是個很有成就感的過程!)。走一步,再走一步,不知不覺中,任務就完成了。

第二個訣竅,是不斷設立最後期限。

一開學,家長和孩子們都會樹立一些新目標,比如這學期看多少本書啊等等,但往往到學期結束時,卻發現,一個學期除了老師硬性要求的書外,一本也沒看,或只是翻了翻就放在一邊,沒有下文了。

這是因為看書這件事,不像每日家庭作業,有個明確的deadline。像家庭作業,拖也就拖幾個小時最多幾天,但像看書這樣的事一不小心可能會拖一輩子!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們和孩子一起為自己設立deadline,根據任務的量,把期限設立在幾小時之後,幾天之後等等;

最後,給自己留一個緩衝。

哈哈,也許這是拖延症患者們最想聽到的建議了,不過這確實很重要。如果時間計畫制定得太緊,一旦錯過就難以繼續執行,很可能一拖到底!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小朋友的時間表,非常詫異!他計畫很早起床,然後去跑步,再去背單詞,緊接著看多少頁書……期間,沒有什麼緩衝,對自己十分“克扣”,但這樣的計畫往往最後變得無法實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最終回到“拖”的狀態。

除此之外,父母還應該和孩子一起制定一系列的獎勵和懲罰機制。

比如說,連續三天都按計劃完成,可以多看10分鐘動畫片或是吃幾顆巧克力。連續三天沒有按計劃完成,則暫時剝奪看動畫片的時間,等等。

最後,我還要嘮叨幾句,所有的工具都是為人服務的,最終目的都是解決問題,家長和孩子的問題最終還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的核心是愛。

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從而激發他愛的能力,和孩子一起做計畫時,家長們要給孩子傳達對他的理解和愛,如果脫離了這個前提,用冷冰冰的工具去程式化的管理,即使你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具,也培養不出自信優秀的孩子!

編輯:劉鈺

閱讀推薦

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症”還有一起其他的訣竅。

首先是拆分任務。

好多人不願意執行任務,就是覺得整個工程量太大,或者太麻煩了,而將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大任務”拆成小任務,就可以有效克服心理障礙。當孩子們完成一個小任務時,家長們就讓孩子將這一任務在清單上狠狠地劃掉(這可是個很有成就感的過程!)。走一步,再走一步,不知不覺中,任務就完成了。

第二個訣竅,是不斷設立最後期限。

一開學,家長和孩子們都會樹立一些新目標,比如這學期看多少本書啊等等,但往往到學期結束時,卻發現,一個學期除了老師硬性要求的書外,一本也沒看,或只是翻了翻就放在一邊,沒有下文了。

這是因為看書這件事,不像每日家庭作業,有個明確的deadline。像家庭作業,拖也就拖幾個小時最多幾天,但像看書這樣的事一不小心可能會拖一輩子!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們和孩子一起為自己設立deadline,根據任務的量,把期限設立在幾小時之後,幾天之後等等;

最後,給自己留一個緩衝。

哈哈,也許這是拖延症患者們最想聽到的建議了,不過這確實很重要。如果時間計畫制定得太緊,一旦錯過就難以繼續執行,很可能一拖到底!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小朋友的時間表,非常詫異!他計畫很早起床,然後去跑步,再去背單詞,緊接著看多少頁書……期間,沒有什麼緩衝,對自己十分“克扣”,但這樣的計畫往往最後變得無法實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最終回到“拖”的狀態。

除此之外,父母還應該和孩子一起制定一系列的獎勵和懲罰機制。

比如說,連續三天都按計劃完成,可以多看10分鐘動畫片或是吃幾顆巧克力。連續三天沒有按計劃完成,則暫時剝奪看動畫片的時間,等等。

最後,我還要嘮叨幾句,所有的工具都是為人服務的,最終目的都是解決問題,家長和孩子的問題最終還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的核心是愛。

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從而激發他愛的能力,和孩子一起做計畫時,家長們要給孩子傳達對他的理解和愛,如果脫離了這個前提,用冷冰冰的工具去程式化的管理,即使你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具,也培養不出自信優秀的孩子!

編輯:劉鈺

閱讀推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