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擁抱Beyond歲月,三子的多彩回憶節選(一)

《擁抱BEYOND歲月》一書, 作者林凱瑜, 現代出版社出版。 黃家強、黃貫中和葉世榮三子為此書提供了大量精彩的照片和詳實的資料, 令我們對四子對Beyond有了更加立體的認知。

成蹊挑選了其中的部分內容, 做成了三子多彩回憶節選, 共有三期。

音樂, Beyond, 成長, 生活, 家庭, 愛情, 家駒, 朋友, 樂壇, 未來……

黃貫中

聽父親說, 我在嬰孩時期, 已深深為音樂吸引, 每次聽到音樂, 便會手舞足蹈起來。

父親可說是我的音樂啟蒙者。 小時候, 他在家中唱播放Nat King Cole、Doris Day、Patti Page等老歌, 而我就從旁聆聽, 漸漸還似懂非懂的跟唱起來。

大概在六年級的時候, 我買了生平第一張唱片, 記憶很模糊, 好像是Carpenters樂隊在英國表演的現場錄音大碟。 由於年少時沒有太多金錢買唱片, 所以多是找人幫忙代錄, 而電臺更是我接觸音樂的一大管道。

音樂漸漸融進了我的生活。 沒多久, 吉他的魅力終於把我攝住, 那位教我彈吉他的同學叫林光輝。

經過一段時間的儲蓄, 終於買了一支二手木吉他。 初中時代黃穎賢(重金屬樂隊V-Turbo的低音吉他手)已跟我一起玩吉他, 由不懂到學懂, 然後開始組樂隊。

記得第一次踏足Band房的時候, 我立刻愛上了這個地方, 那感覺猶如置身天堂一般。 有這樣的震撼, 我自然加倍努力, 不停的鍛煉吉他技法, 拿曲譜自彈自唱, 更甚的是情願背上翹課之名也要跑回家練習。

音樂確實給予我很大的樂趣。 我相信, 音樂就是生活, 你來自什麼樣的生活, 就會喜歡什麼樣的音樂。 就像我喜歡玩搖滾音樂一樣, 我並不是刻意選擇它, 而是因為我的生活驅使我玩奏搖滾樂而已。

Beyond對我當然有很重要的意義。 她既是我的事業、我的學校、也是我的一件工具甚至是武器。

透過Beyond, 各成員都實踐了大家長久期盼的理想。

客觀來看, Beyond的確在香港樂壇開拓了一條新路, 好讓後來者能走得舒服一點。 又或是說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無論好與壞, 那畢竟是一個榜樣。 說到真正的本地廣東流行搖滾樂, Beyond絕對是先驅之一。

Beyond最成功的地方, 大概就是擁有一大群全港最瘋狂最死硬的樂迷, 他們跟其他歌手的樂迷是絕對不同的, 正因為有了他們, Beyond才可以繼續堅持自己, 繼續在今天的樂壇堅守下去。

我對社會沒有使命感, 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有這種能力, 對於一個常常躲在家裡彈吉他的人, 是沒有所謂使命感這回事的。 我唯一的使命感只會體現到對待Beyond的樂迷身上, 就如我之前說過,

是他們造就Beyond的, 所以我只會對他們負上使命感。

我不願意將Beyond在自己的生命中排位, 因為生活上有很多東西只可以並排, 而不能分高低。 Beyond在我的生活確實占了很重要的位置, 若沒有Beyond, 今天我也不會是這樣。 她除了不斷豐富我在音樂上的造詣外, 也教會我怎樣與他人相處, 怎樣面對世界, 並讓我更懂得忍耐。

對於Beyond的遺憾只有一個, 就是家駒離去了。 在樂隊創作上, 我從沒有遺憾, 而現在我的生活也算不俗, 雖然舊日也曾挨過一些苦頭, 但又有誰人不曾吃過苦呢?命運沒有虧欠我, 最多只是在跟我玩。

說到音樂, 學生時代我很少聽本地的流行音樂, 最多也不過是許冠傑、羅文和關正傑, 反而國外的搖滾樂隊才是自己的心頭好:Deep Purple、Eagles、Led Zeppelin等,

後來更迷上了重金屬音樂。

無可否認, 我是所謂的反叛青年, 但我知道, 我內心是善良的, 後來終於脫離了那個壞朋友的圈子, 我實在不屑於他們所做的事。 我的成長告訴我, 反叛以後, 我還是可以活得好端端的。

初加入Beyond的時期, 同時也在理工讀設計, 生活頗貧困, 不過這只是現在回望的感覺, 當時倒沒有這種想法, 縱使欠人錢也不覺得有什麼, 蠻輕鬆的。

從讀書時期開始, 愛情都沒有遠離過我, 如果一個人沒有感情生活, 他在靈性和思想上皆會有所缺憾。 我們都是一個窗戶, 而戀愛就是互相透過對方的窗看對方的世界, 理解對方之余絕不可強逼對方為自己而改變, 這樣才可以維持良好的戀愛關係。 好像我喜歡聽搖滾, 而她喜歡爵士的話,那已經很好。更佳的比喻是,假如她愛吃蛋白,而我則愛吃蛋黃的話,就是最美好的配合。

相信很多人會因為Beyond擁有那麼多女樂迷而猜度我們的豔遇,但我對自己是滿有自信的,我不需要以Beyond吉他手的身份來吸引異性。要說豔遇,我讀書時比現在還多。

健談、固執、立場堅定、具領導才華及說服力,這些都是我對家駒的印象。他處事很冷靜,絕對不會胡來,而他的音樂造詣更遠比大家想像的高很多。

第一次跟家駒見面,大概是1984年底,地點在旺角的運通泰酒樓。當時Beyond要在堅道舉行音樂會,世榮知道我正在修讀設計,便相約傾談幫助樂隊設計海報的事宜。當天家駒告訴我想將Beyond的O字做成發光效果,我表明當中的難處,但他仍滿有信心的說,沒問題的,我們一定可以做得到。他就是這樣的一個理想主義者,永遠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完成理想。

在音樂上,家駒對我的影響很深,技巧上我有百分之八十是從他那裡得到啟發而學習過來的,他除了是一位關係密切的朋友外,也是我的老師。在他的影響下,我開始明白到音樂有不同的種類,也可以用一種研究的態度做音樂。家駒也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我跟他常有共鳴。我很佩服他有獨立的見地,很多人看不到的東西,他也能一一道出。

基本上,沒有家駒就沒有Beyond,家駒絕對是樂隊的靈魂人物,而現在我們就像三個沒有靈魂的人。

在我的生命中,從未試過失去如此親切的朋友,那種傷心的程度實在不知道怎麼形容。如果不去日本,一切傷心事便不會發生,為何我們要作出這個決定?我知道自己不應該被這種想法囚禁,總是思前想後,還是要逼自己接受一切無法接受的現實。

事發後自己第一個念頭是不想再做音樂,而我們三人一直也不敢提及關於樂隊的事。直至有一天家強致電給我,我才覺醒到不能就此沉淪下去。

我相信人死後會活在另一個世界,家駒只是先走一步而已。自從家駒離開之後,我再不是單獨面對外面的世界,我也要面對他。在保持Beyond過往的優點之餘,我會繼續為創作注入新的元素,因為這也是家駒在生時會做的事情。

我希望Beyond的每位成員可以多參與外界的創作,幫其他人寫歌。我們三人都應該有可能出版屬於個人的大碟,玩了這麼多年音樂,我認為大家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就算是兄弟死黨,感情如何要好,在家裡也總會有一個角落是屬於你自己的。以往家駒曾表示過想出版一張純吉他大碟,其出發點是相同的,因為純粹以個人名義做音樂的話,所背負的自然沒有那麼多,掣肘亦不會太大。

香港的樂壇近年無疑是比以前進步了,但這並不意味著發展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在我眼中,這裡仍然充斥著很多垃圾,只是我明白每個地方也都有垃圾。正如國外雖然先進,但情況卻一樣,很多當紅的也不過是垃圾而已。我認為香港現在的音樂圈並不健康,就像一局只有幾個人操縱的遊戲。在北京、廣州等內地地區,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優秀及有奉獻精神的音樂人,相反香港永遠都是那麼讓人沮喪。

不過對此我並沒有感到失望,畢竟這是時代的風氣,沒有辦法。我常想,搖滾音樂只是一個現象,沒有了事件的發生和事實的帶動,搖滾精神就顯得不那麼健全。無論如何,我希望本地唱片工業能給予音樂為重的音樂人更多機會,這樣才能達到百花齊放的局面。

Beyond之所以能在這種環境中屹立不倒,最主要是樂隊的精神。Beyond的精神不單只在音樂上,還體現到我們四人在面對理想或客服困難時的能耐中。我相信如果有另一隊跟Beyond差不多的樂隊出現,我們便會被取代,又或受歡迎程度給分去一半。這想法或許有點悲觀,卻很真實。

香港的主權已歸還中國。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從此我們會重拾一份家國的歸屬感,所看到的畫面會廣闊些,人也會豁達一點。至於音樂的市場,自然有更大的容納量。對前景我是雀躍和開心的,也希望能跟內地的樂隊共勉。

以往我們的身份很模糊,但回歸後我們就是外國人眼中的一支中國樂隊,在內地的同胞眼中則是香港樂隊。我相信Beyond是有自己的特色的,我們將因為能面對世界而感到光榮……

未完待續

(微信公眾號 一路有家駒)

而她喜歡爵士的話,那已經很好。更佳的比喻是,假如她愛吃蛋白,而我則愛吃蛋黃的話,就是最美好的配合。

相信很多人會因為Beyond擁有那麼多女樂迷而猜度我們的豔遇,但我對自己是滿有自信的,我不需要以Beyond吉他手的身份來吸引異性。要說豔遇,我讀書時比現在還多。

健談、固執、立場堅定、具領導才華及說服力,這些都是我對家駒的印象。他處事很冷靜,絕對不會胡來,而他的音樂造詣更遠比大家想像的高很多。

第一次跟家駒見面,大概是1984年底,地點在旺角的運通泰酒樓。當時Beyond要在堅道舉行音樂會,世榮知道我正在修讀設計,便相約傾談幫助樂隊設計海報的事宜。當天家駒告訴我想將Beyond的O字做成發光效果,我表明當中的難處,但他仍滿有信心的說,沒問題的,我們一定可以做得到。他就是這樣的一個理想主義者,永遠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完成理想。

在音樂上,家駒對我的影響很深,技巧上我有百分之八十是從他那裡得到啟發而學習過來的,他除了是一位關係密切的朋友外,也是我的老師。在他的影響下,我開始明白到音樂有不同的種類,也可以用一種研究的態度做音樂。家駒也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我跟他常有共鳴。我很佩服他有獨立的見地,很多人看不到的東西,他也能一一道出。

基本上,沒有家駒就沒有Beyond,家駒絕對是樂隊的靈魂人物,而現在我們就像三個沒有靈魂的人。

在我的生命中,從未試過失去如此親切的朋友,那種傷心的程度實在不知道怎麼形容。如果不去日本,一切傷心事便不會發生,為何我們要作出這個決定?我知道自己不應該被這種想法囚禁,總是思前想後,還是要逼自己接受一切無法接受的現實。

事發後自己第一個念頭是不想再做音樂,而我們三人一直也不敢提及關於樂隊的事。直至有一天家強致電給我,我才覺醒到不能就此沉淪下去。

我相信人死後會活在另一個世界,家駒只是先走一步而已。自從家駒離開之後,我再不是單獨面對外面的世界,我也要面對他。在保持Beyond過往的優點之餘,我會繼續為創作注入新的元素,因為這也是家駒在生時會做的事情。

我希望Beyond的每位成員可以多參與外界的創作,幫其他人寫歌。我們三人都應該有可能出版屬於個人的大碟,玩了這麼多年音樂,我認為大家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就算是兄弟死黨,感情如何要好,在家裡也總會有一個角落是屬於你自己的。以往家駒曾表示過想出版一張純吉他大碟,其出發點是相同的,因為純粹以個人名義做音樂的話,所背負的自然沒有那麼多,掣肘亦不會太大。

香港的樂壇近年無疑是比以前進步了,但這並不意味著發展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在我眼中,這裡仍然充斥著很多垃圾,只是我明白每個地方也都有垃圾。正如國外雖然先進,但情況卻一樣,很多當紅的也不過是垃圾而已。我認為香港現在的音樂圈並不健康,就像一局只有幾個人操縱的遊戲。在北京、廣州等內地地區,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優秀及有奉獻精神的音樂人,相反香港永遠都是那麼讓人沮喪。

不過對此我並沒有感到失望,畢竟這是時代的風氣,沒有辦法。我常想,搖滾音樂只是一個現象,沒有了事件的發生和事實的帶動,搖滾精神就顯得不那麼健全。無論如何,我希望本地唱片工業能給予音樂為重的音樂人更多機會,這樣才能達到百花齊放的局面。

Beyond之所以能在這種環境中屹立不倒,最主要是樂隊的精神。Beyond的精神不單只在音樂上,還體現到我們四人在面對理想或客服困難時的能耐中。我相信如果有另一隊跟Beyond差不多的樂隊出現,我們便會被取代,又或受歡迎程度給分去一半。這想法或許有點悲觀,卻很真實。

香港的主權已歸還中國。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從此我們會重拾一份家國的歸屬感,所看到的畫面會廣闊些,人也會豁達一點。至於音樂的市場,自然有更大的容納量。對前景我是雀躍和開心的,也希望能跟內地的樂隊共勉。

以往我們的身份很模糊,但回歸後我們就是外國人眼中的一支中國樂隊,在內地的同胞眼中則是香港樂隊。我相信Beyond是有自己的特色的,我們將因為能面對世界而感到光榮……

未完待續

(微信公眾號 一路有家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