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池州這位老人17歲學藝,72歲的他成了家族最後一代木匠傳人

木匠, 是一個古老的職業。 在過去, 因技藝複雜難學, 被人們看作民間五大匠之首。 隨著時代和歷史的發展變遷, 現代電氣化工具的興起, 現如今木工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開料、刨面、打眼已經由過去的手工替換成了電動工具, 一些傳統的工序被慢慢捨棄, 能夠掌握老木工手藝的人越來越少, 老木匠正悄悄地與時代揮手作別, 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

木匠的“寶貝”

在牛頭山鎮劉沖村,

72歲的汪金雲作為最後一代老手工藝人, 仍在堅守著祖輩傳下來的老手藝, 用手工打磨原木。 汪金雲祖上兩輩均是木匠, 他是汪氏第三代傳人。

16歲從烏沙公社所辦的中學畢業後, 17歲開始學藝, 師從自己的父親。 20歲帶徒, 55年的從藝生涯讓他名聲大噪, 成了當地的“明星”。

“肉眼瞄木”是汪金雲的絕活

墨斗

鋸木

認真工作中的汪金雲

完工的木塊

大到修建祠堂、建房造屋,小到農業器具、生活用品,到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他還一度開起了傢俱店。古色古香的高腳桌、厚重沉穩的太師椅、精緻典雅的組合櫃子……每一樣都是他精心打造的作品。

由於技藝精湛,每天慕名而來的客人絡繹不絕。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他憑藉著木工手藝養活了一家大小。

納涼椅

高腳桌

自己做的小玩意

木匠手藝,看似簡單,做起來卻繁複的很。不僅僅是平常手頭上的活計,還需精通五花八門的知識,例如:雕刻、繪畫、力學、美學等。汪金雲的手藝好,雕刻功力也不在話下。他能在極短時間內,用鉛筆在木板上畫出栩栩如生的魚蟲鳥獸。這樣的技能,在窗木靈柩雕花時顯得格外重要。

講述雕刻的要領

簡筆劃

為了專心創作,他特地在自家騰出了一間房。拉鋸、刻刀、墨斗、鉋子……大大小小的工具堆滿了整間屋子。面對這些祖傳的吃飯傢伙,汪金雲如數家珍。最讓他引以為傲的是夾墨簽和豁門尺這兩件。前者據說是魯班所傳,後者更不常見,一般的木匠都不曾有,只有大匠才能用到。是用來做橫樑對柱子包合所用,至今有150多年的歷史了。

各種木料

工具台

各種尺寸的鉋子

夾墨簽

豁門尺

相較於從前的風光,現如今汪金雲的活計漸漸少了,僅限於給村裡人打打棺木、桌椅和生活用品。木工行業的逐漸衰落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汪金雲唯一的兒子並不像以前那樣子承父業,或師父口授手教,一學數載,而是成為了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汪金雲作為汪氏最後一代傳人,正在一天天老去。

棺木最後的修整

和徒弟交流中

“圖說城事”是池州人論壇持續推出的系列民生故事主題帖,本期已經更新到第55期了。圖說城事選取最接地氣的生活題材,用最直觀的鏡頭畫面,最簡潔明瞭的文字說明和極富感性色彩的語氣,講述發生在池州百姓自己的故事。各位人網網友,如果您有好的推薦,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們哦!

認真工作中的汪金雲

完工的木塊

大到修建祠堂、建房造屋,小到農業器具、生活用品,到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他還一度開起了傢俱店。古色古香的高腳桌、厚重沉穩的太師椅、精緻典雅的組合櫃子……每一樣都是他精心打造的作品。

由於技藝精湛,每天慕名而來的客人絡繹不絕。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他憑藉著木工手藝養活了一家大小。

納涼椅

高腳桌

自己做的小玩意

木匠手藝,看似簡單,做起來卻繁複的很。不僅僅是平常手頭上的活計,還需精通五花八門的知識,例如:雕刻、繪畫、力學、美學等。汪金雲的手藝好,雕刻功力也不在話下。他能在極短時間內,用鉛筆在木板上畫出栩栩如生的魚蟲鳥獸。這樣的技能,在窗木靈柩雕花時顯得格外重要。

講述雕刻的要領

簡筆劃

為了專心創作,他特地在自家騰出了一間房。拉鋸、刻刀、墨斗、鉋子……大大小小的工具堆滿了整間屋子。面對這些祖傳的吃飯傢伙,汪金雲如數家珍。最讓他引以為傲的是夾墨簽和豁門尺這兩件。前者據說是魯班所傳,後者更不常見,一般的木匠都不曾有,只有大匠才能用到。是用來做橫樑對柱子包合所用,至今有150多年的歷史了。

各種木料

工具台

各種尺寸的鉋子

夾墨簽

豁門尺

相較於從前的風光,現如今汪金雲的活計漸漸少了,僅限於給村裡人打打棺木、桌椅和生活用品。木工行業的逐漸衰落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汪金雲唯一的兒子並不像以前那樣子承父業,或師父口授手教,一學數載,而是成為了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汪金雲作為汪氏最後一代傳人,正在一天天老去。

棺木最後的修整

和徒弟交流中

“圖說城事”是池州人論壇持續推出的系列民生故事主題帖,本期已經更新到第55期了。圖說城事選取最接地氣的生活題材,用最直觀的鏡頭畫面,最簡潔明瞭的文字說明和極富感性色彩的語氣,講述發生在池州百姓自己的故事。各位人網網友,如果您有好的推薦,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們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