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寫不出神采,再工整都不算書法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 就像是一個神采奕奕的人站在你面前, 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和光彩。 所以, 抒寫性靈, 追求點畫線條與空間組合的和諧美妙的神采, 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改革開放後, 書法藝術復興, 各大院校的學者是最早覺醒的一群人。 學者書法家登上書壇, 他們著書立說, 逐漸取得對書法藝術的話語權, 開始在書壇上攻城掠地。

所以, 當今書壇上, 學者書法家可謂多矣!他們在各自的學術研究領域卓有建樹, 同時他們又鍾情于書法, 成為一位書法名家的願望往往比成為一個學術權威的欲望還要強烈。 學識給予學者書法以極大的幫助, 為其書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免除了書法的粗野陋俗之氣。 如果這位學者又是自幼習書, 或得名師指點, 精研八法, 功力深厚, 那麼他的書法便很優秀, 有著非同尋常的書卷氣。

不過, 學識可以滋養書法, 但是不能代替書法。 畢竟書法是一門需要長期修煉才能熟練掌握的藝術, 哪怕你就是一位從事書法研究與教學的教師, 也並不等於你就能成為一位書法家。 這就像一位大學中文系教授並不一定會寫小說、是小說家一樣。

當今許多學者在書法上已經先天不足, 後天也沒有下過多少功夫, 卻因喜歡舞文弄墨, 便以書法家自居。 其實他們的書法平淡無奇, 僅為寫毛筆字而已。

所以, 我們說, 書法寫不出神采, 終究是個字兒。 是的, 書法需要學識、功力, 更需要神采。 南朝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 神采為上, 形質次之, 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 這裡是指書法的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露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

圖/米芾一個“有”字寫出4種神采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 就像是一個神采奕奕的人站在你面前, 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和光彩。 所以, 抒寫性靈, 追求點畫線條與空間組合的和諧美妙的神采,

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總讓人眼前一亮, 光彩照人!那麼, 怎樣才能使一幅書法作品獲得神采呢?明代書法家祝允明說過:“有功無性, 神采不生;有性無功, 華而不實。 ”他認為書法藝術應“銜華而佩實”, 只有功性兩見, 技道交臻, 才能達於妙境。

可見, 書法要有神采, 一方面必須要經歷長期師法古賢名碑的焠礪, 八法精熟。 這是前提和基礎, 即所謂“功”。 另一方面, 創作心態恬淡自如, 創作時心手雙暢, 物我兩忘, 書寫出真情至性, 融入自己的學識修養和審美趣味。 這即所謂“性”。 做學問需要認真嚴謹的態度和冷靜周密的思考, 而書法藝術創作更需要澎湃奔湧的激情。

學者書法家往往容易為自己的學問所累, 於一點一畫斤斤計較, 結果書法作品拘謹呆板, 就像一個病人無精打采;而寫得差者其書更是“如排運算元”, 成為俗氣的字匠了。 這就是祝允明批評的“有功無性”。

漢代書法家蔡邕在《筆論》中說:“書者, 散也。 欲書先散懷抱, 任情恣性, 然後書之;若迫於事, 雖中山免毫不能佳也。 ”可見, 學者書法家要突破書法“瓶頸”, 需“先散懷抱, 任情恣性”, 進入忘我的自由境界, 隨心所欲, 書寫出自己的真性情, 這才能把書法寫的自然出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