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長相怪異體弱多病,人稱詩鬼,他只活了27年,卻讓人記了千年

(本文由物道原創, 點擊上方關注)

唐代有這麼一個人, 他長相奇特。 又高又大的鷹鉤鼻、眉毛不僅粗, 還連成一條直線, 手指又細又長完全就是九陰白骨爪。

他長得像鬼也就算了, 寫的詩還都是“鬼火”、“鬼墳”、“女鬼”。 甚至從小沉迷於陰森森的墳場中無法自拔, 簡直瘮人。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韓愈為了他與別人大吵一架, 李商隱還刻意去採訪他姐姐, 為他寫下自傳。 魯迅更是他的忠實粉絲, 私藏的古人專輯中, 最多的便是他的專輯。

他是李賀, 人稱“詩鬼”。 在人人都讚頌仙佛的年代, 這個偏執的少年卻獨樹一幟專寫鬼魅!不僅如此, 在他人生每一個關卡上, 他都做了最“偏執”的決定。

▲ 李賀像

“世人皆為仙聖癡, 唯他獨為鬼魔泣。 ”

和所有故事裡的開頭一樣:從前有一個小孩, 天賦超群。 李賀也是如此, 七歲那年小試牛刀, 作詩一首, 就上了熱搜, 名揚京城。

而且這小孩, 異常孤僻, 整天把自己關在小黑屋裡搗鼓寫詩。 有一天, 他媽媽把他趕出去, 讓他上街玩玩。 沒想到這小孩竟然一個人跑去墳場, 研究墓誌銘。 甚至喊他回來吃飯都不願意。

家人問他: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

這孩子平日裡呆滯的眼神此刻卻閃著光:寫詩!

家人告訴他:“哎呀, 現在哪還流行寫詩啊, 這都流行寫散文了噻。 而且, 李白杜甫他們, 一個“詩仙”, 一個“詩聖”, 好詩都被他們寫完了。 不過他們開創了條條大路, 你可以照著他們的路子繼續創作。 ”

李賀傲嬌地搖搖頭:“哼!我不才抄他們。 我偏要寫鬼魅!”

▲ 書法-立軸 李賀撰

李賀一寫, 還不得了了:“鬼燈如漆點松花”、“鬼雨灑空草 ”、“秋墳鬼唱鮑家詩”、““嗷嗷鬼母秋郊”。 初看覺得實在令人毛骨悚然, 難怪作家潘向黎說, 讀李賀有三不宜:”女子不宜, 病中不宜, 愁中不宜。 若犯此三條, 則需速移至陽光之下, 深呼吸數下, 以驅除陰寒之氣。 ”

可是細讀卻發現, 他筆下的鬼“雖為異類, 情亦猶人”, 鬼母因為兒子去世而哭泣, 詩鬼唱著“長恨詩”訴苦。 風格獨特卻情感飽滿, 讓人們不禁驚歎, 原來還有這種抒情方式!

相貌特殊, 生性孤僻, 李賀為大多數人眼中的“異類”。 但他卻比任何人都清醒, 知道自己骨子裡有著一個非一般的“詩魂”。

世上有太多尋常路可走, 安逸、舒適, 可世上也有專屬於你“不尋常之路”。

倘若人人都一樣, 何來卓爾不凡、驚天動地?

生而在世, 何不認真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

▲ 《昌谷集》唐 · 李賀撰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李賀十八歲那年,聽聞擁有百萬粉絲的韓愈大咖來洛陽城開一場民間徵稿會。李賀立馬投去自己最得意的一首詩。

韓愈本來想入睡,卻無意瞟到了開頭兩句: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看完仿佛已經置身於邊關城池,看到了兩軍對壘,場面氣勢恢宏。“好詩!“韓愈一躍而起:“快把那個小鮮肉叫來!”

▲《李賀詩意圖》1998年 常進 作

韓愈問他: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

李賀: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最恨我出生就是這般瘦小多病之身,無法上戰場報效祖國。

韓愈說:要不你考取進士,當個國家公務員?同樣可以為國貢獻。

滿腹才華並且有韓愈大咖大力舉薦,李賀考取進士絕對沒問題。可沒想到竟被取消了考試資格。因為他父親名字中有個“晉”字,與“進士”的“進”諧音,這就是犯了忌諱,終身不能考取進士!

韓愈大怒與他人爭執,還發了條朋友圈:父親名字有個“晉”字兒子就不能考進士,如果有個“仁”字,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

▲《李賀詩人像》袁武 作

走出長安城,李賀悲痛地喊道:“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果上天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衰老吧。更別說李賀了,幾乎一夜白頭。家人都安慰他:李白、孟浩然不也當官不成嗎?後來隱居山林,吃吃喝喝快活似神仙呀!

幾年後的有一天,好友張徹邀請李賀北上到潞州協助他辦公。外敵入侵,邊防戰亂,潞州恰恰是重要的戰略之地,也正是賀夢想建軍功的理想之地。再一次,這位“偏執狂”不顧勸阻,毅然奔赴夢想。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的李賀來說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雖然不能上戰場,但是可以為軍隊處理公文,貢獻自己僅有的力量。

軍旅生活歷經戰火,還時常得轉移駐紮營地,苦不堪言。原本身體底子就不好的李賀,徹底病重了,只能返鄉。

常聽人說: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藉口。

李賀偏偏不信宿命論,最弱的身軀,卻偏偏有著最頑強的意志去實現戰士夢。

能有多少人有這般“偏執”?即使遍體鱗傷,也要向著夢的遠方。

▲《李賀畫像》1986年 范曾 作

“不以樂中取詩,唯以苦中作詩。”

古人曾說,面帶異象,必大吉大利之相。李賀父親李晉肅見兒子面貌怪異,又體弱多病。特為他取名賀,字長吉,希望他能夠安康長壽,順利吉祥。遺憾的是,這並沒有改變他的命運。

仕途被阻,軍旅中又遭大病。報國無門,回到家中。唯有詩篇,是他最後的夢。

唐朝詩人最流行遊山玩水、飲酒作樂之時,靈感湧現,賦詩一首。家人多勸他多去山林間遊玩,既可以養病,也可以尋找靈感作詩。

▲《李賀詩意圖》1988年 陸儼少 作

可李賀依舊執拗,做一個苦吟詩人。無論風吹雨打他每天騎著一隻毛驢外出,讓書童背一個布袋,只要有靈感就馬上記下來,放進布袋裡。

直至後來臥病在床,就整理詩篇,提煉字句,力求最好。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啊!你已經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甘休啊!” “嘔心瀝血”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李賀的故事。

▲《李賀小像》1993年 陳冬至 作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或許他對自己命數早已知曉。“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用杜甫這句詩評價李賀極為合適。直至最後高燒不退,開始出現幻覺的時候,仍然不甘心死,希望蒼天開眼,留住飛逝的時光讓他再寫幾首詩:

飛光飛光,

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李賀詩意圖》王學浩 作

李賀少年白髮,體弱病衰,可他真的衰老了嗎?回望他的一生,他執著於開闢自己與眾不同的詩,他知道自己最想要走的道路,他將所有的精力投入自己所愛,嘔心瀝血。

或許比起現在,毫無嗜好,麻木生活的年輕人,他們才是真正的未老先衰。

一生“偏執”,追逐所愛。李賀雖然只活了27年,卻讓我們懷念了千年。

其實我們一生能選擇的事情非常少,

沒辦法選擇怎麼生,也沒辦法選擇怎麼死。

我們唯一能選擇的是

這輩子怎麼愛,怎麼活。

偏執去愛,偏執去活。

▲《李賀倚石圖》1979年 范曾 作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

▲ 《昌谷集》唐 · 李賀撰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李賀十八歲那年,聽聞擁有百萬粉絲的韓愈大咖來洛陽城開一場民間徵稿會。李賀立馬投去自己最得意的一首詩。

韓愈本來想入睡,卻無意瞟到了開頭兩句: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看完仿佛已經置身於邊關城池,看到了兩軍對壘,場面氣勢恢宏。“好詩!“韓愈一躍而起:“快把那個小鮮肉叫來!”

▲《李賀詩意圖》1998年 常進 作

韓愈問他: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

李賀: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最恨我出生就是這般瘦小多病之身,無法上戰場報效祖國。

韓愈說:要不你考取進士,當個國家公務員?同樣可以為國貢獻。

滿腹才華並且有韓愈大咖大力舉薦,李賀考取進士絕對沒問題。可沒想到竟被取消了考試資格。因為他父親名字中有個“晉”字,與“進士”的“進”諧音,這就是犯了忌諱,終身不能考取進士!

韓愈大怒與他人爭執,還發了條朋友圈:父親名字有個“晉”字兒子就不能考進士,如果有個“仁”字,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

▲《李賀詩人像》袁武 作

走出長安城,李賀悲痛地喊道:“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果上天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衰老吧。更別說李賀了,幾乎一夜白頭。家人都安慰他:李白、孟浩然不也當官不成嗎?後來隱居山林,吃吃喝喝快活似神仙呀!

幾年後的有一天,好友張徹邀請李賀北上到潞州協助他辦公。外敵入侵,邊防戰亂,潞州恰恰是重要的戰略之地,也正是賀夢想建軍功的理想之地。再一次,這位“偏執狂”不顧勸阻,毅然奔赴夢想。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的李賀來說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雖然不能上戰場,但是可以為軍隊處理公文,貢獻自己僅有的力量。

軍旅生活歷經戰火,還時常得轉移駐紮營地,苦不堪言。原本身體底子就不好的李賀,徹底病重了,只能返鄉。

常聽人說: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藉口。

李賀偏偏不信宿命論,最弱的身軀,卻偏偏有著最頑強的意志去實現戰士夢。

能有多少人有這般“偏執”?即使遍體鱗傷,也要向著夢的遠方。

▲《李賀畫像》1986年 范曾 作

“不以樂中取詩,唯以苦中作詩。”

古人曾說,面帶異象,必大吉大利之相。李賀父親李晉肅見兒子面貌怪異,又體弱多病。特為他取名賀,字長吉,希望他能夠安康長壽,順利吉祥。遺憾的是,這並沒有改變他的命運。

仕途被阻,軍旅中又遭大病。報國無門,回到家中。唯有詩篇,是他最後的夢。

唐朝詩人最流行遊山玩水、飲酒作樂之時,靈感湧現,賦詩一首。家人多勸他多去山林間遊玩,既可以養病,也可以尋找靈感作詩。

▲《李賀詩意圖》1988年 陸儼少 作

可李賀依舊執拗,做一個苦吟詩人。無論風吹雨打他每天騎著一隻毛驢外出,讓書童背一個布袋,只要有靈感就馬上記下來,放進布袋裡。

直至後來臥病在床,就整理詩篇,提煉字句,力求最好。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啊!你已經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甘休啊!” “嘔心瀝血”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李賀的故事。

▲《李賀小像》1993年 陳冬至 作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或許他對自己命數早已知曉。“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用杜甫這句詩評價李賀極為合適。直至最後高燒不退,開始出現幻覺的時候,仍然不甘心死,希望蒼天開眼,留住飛逝的時光讓他再寫幾首詩:

飛光飛光,

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李賀詩意圖》王學浩 作

李賀少年白髮,體弱病衰,可他真的衰老了嗎?回望他的一生,他執著於開闢自己與眾不同的詩,他知道自己最想要走的道路,他將所有的精力投入自己所愛,嘔心瀝血。

或許比起現在,毫無嗜好,麻木生活的年輕人,他們才是真正的未老先衰。

一生“偏執”,追逐所愛。李賀雖然只活了27年,卻讓我們懷念了千年。

其實我們一生能選擇的事情非常少,

沒辦法選擇怎麼生,也沒辦法選擇怎麼死。

我們唯一能選擇的是

這輩子怎麼愛,怎麼活。

偏執去愛,偏執去活。

▲《李賀倚石圖》1979年 范曾 作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物道: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