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土地出讓金紛紛減少利弊權衡大戰

在經歷了房地產瘋狂發展的2016年, 全國各地的房價和成交量都持續打破了各種記錄, 不斷創造各種歷史新高, 這一大波行情也許是國家去庫存政策的引導所起到的作用。 而今年, 各地不斷傳出土地出讓金減少的消息, 我們這些普羅大眾被國家的政策搞的暈頭轉向的, 到底土地出讓金減少的政策能否解決房地產市場的諸多弊端, 利弊權衡是怎樣的結果?

目前, 隨著土地一級市場瘋狂階段的結束, 城市出讓土地不斷減少, 出地出讓金也比往年同比大幅下滑, 這一下滑, 會有什麼樣的好與壞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土地出讓金減少,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 那自然而然的, 能用於地方民生財政支出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就會相應的減少,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的能力也會降低, 這對於政府部門來說, 難道不算是一個噩耗嗎?

另外, 新增土地的減少, 根據市場的供求關係, 一定會帶來土地價格的飆升, 土地貴了, 房價自然在一定時間內更不可能下降, 反而還會受市場杠杆作用的影響不斷攀升, 這對於大城市的普通民眾來講, 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讓他們距離買房的能買得起房的日子又遠了許多, 甚至對於租房的人來說, 都會增加開支。

土地出讓金紛紛減少利弊權衡大戰

看似減少出地出讓金的事兒並不是一件好事兒, 經過以上分析, 土地出讓金的減少, 無論對於政府還是普通大眾都不是件好事兒, 但是為什麼全國各地還紛紛效仿, 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呢?理由來了:

之前, 由於出讓土地就能讓各地政府輕易獲得巨額收入,

使得各地政府對出讓土地產生了極大的依賴性, 甚至形成一種非常熱衷的情愫, 加劇了買地擴張城市建設的衝動, 因此, 市面兒上出現了很多重複低效率的政績工程和面子工程, 從而也讓地方政府債臺高築。

同時, 土地的大量出讓, 也刺激了房地產市場的泡沫, 導致國家在一定程度上, 忽視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援, 造成今天產業經濟結構的失衡。

土地出讓金紛紛減少利弊權衡大戰

另外, 由於土地出讓的高額利潤, 許多城市還出現了拆遷潮,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 釀造了大量暴力拆遷案件, 嚴重影響了政府和民眾之間的關係, 使得民眾對政府失去信心, 威力和社會形象也大幅降低, 但是, 降低土地出讓金可以讓政府和民眾的關係緩和, 是不是也是好事一樁呢?

土地出讓金的減少, 可以使得地方政府職能轉型, 真正擺正政府和企業的關係, 避免既當政府管理人員又當商人的政企不分的不良現象, 土地出讓金銳減, 能讓政府真正的把更多的經歷用在確保市場經濟健康運行上,

積極扶持實體經濟, 為企業排憂解難, 唯有如此, 中國的經濟才能走出低谷, 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另外, 之前好多貪腐案件中, 都與土地出讓和城市建設等有關, 土地出讓的減少, 能適當避免一些貪污賄賂行為, 也避免了大量的資金浪費。

據瞭解, 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待售土地並不多, 這一現象表明, 各級政府決策部門城市發展的理念趨於理性和成熟, 逐漸摸索出了城市發展的正確方向和路徑, 希望我國能儘快穩健的提高城鎮化品質, 促進城市的轉型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