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十八洞村》:中國農村的未來向何處去?

《十八洞村》:中國農村的未來向何處去?

從沈從文筆下的翠翠, 到《血色湘西》的穗穗, 湘西給我們這些遙遠的旁觀者來說, 是唯美多情的少數民族地區, 在小說和影視劇裡往往如此。 然而, 我們通過新聞報導又明白, 湘西在相當長時間內又是連片的國家級貧困縣地帶。 苗月導演的《十八洞村》, 通過聚焦一個湘西的一般山村, 講述這個村裡的貧困戶如何自力更生, 怎樣與駐村幹部合作, 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 成功摘除貧困的帽子, 走向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活。

青山、綠水、金鳳凰, 梯田、稻苗、綠意盎然, 雞犬之聲相聞, 自得其樂。 如此的湘西, 當然稱得上某一種目光裡的詩與遠方的田野, 然而物質生活確實有待提高。 《十八洞村》並不賣慘也不刻意抬升政策。 生活在高山梯田之上的苗人, 有著自己的追求, 特別是王學圻飾演的老頭, 似乎可以看做是《黃土地》的另外一個版本。

中國農村如何脫貧, 確實是21世紀的重要課題。 王學圻飾演的《十八洞村》老農民, 作為復員軍人腰杆子硬氣了一輩子, 卻在晚年之時, 被縣委駐村幹部精准識別為貧苦戶, 甚為不服, 在和陳瑾飾演的老伴反復核算之後, 終於為現實的數字所打敗, 一家三口(不幸的小孫女也在老人家裡撫養)每日可支配收入低於1.2美元。 對於小農模式的自然經濟來說, 這曾經在中國廣大農村的普遍現象。 十八洞村藏在深山之中, 大城市氾濫成災的貨幣遠遠沒有來到這個小山村, 自給自足為主的生產生活方式, 很難實現與國家GDP增長相符合的比例, 更不必說M2的速度了。

《十八洞村》雖然沒有明確說明本村村民每人承包多少土地, 然而看起來也不像是太多的樣子, 否則一年兩季水稻不至於收穫如此之底, 本片鏡頭一一掃過王學圻家庭中所有的存貨, 稻穀、鹹魚等等。 王學圻和他的家族中的落後分子(楊家班), 首先通過開墾耕地的辦法, 以擴大生產資料的基礎, 從而實現農作物的更多剩餘。

最初, 大家採用最原始的筐擔紅土, 這是一種效率最低的路徑, 後來調用了大卡車, 從而在短時間內為小集體增加了七八十畝地。 駐村幹部則將村村通公路的政策落實到底, 交通從山間小路到水泥路, 從縣鄉到村莊的時間驟減是徹底改變農村面貌的前提。 更不用說, 本村還有年輕人回來, 將網店建設在家鄉, 意味著老家的特色商品可以與整個網路世界的買家連結在一起。 建設家鄉, 不僅需要王學圻鄧留守老人和可以改變的二流子等人, 更是需要村裡外出打工的年輕人, 王學圻的兒子也回來了。 人多力量大, 上陣父子兵, 正是這些顛撲不破的樸素道理, 才能實現在新時代的農村脫貧致富。 中國農村未來向何處去,
既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導向, 也是基層農民和幹部的具體奮鬥所帶來。 在即將到來的5G互聯網時代, 農村要想做到與世界共振, 必須做到知道自己的位置、自己的長處, 以及積極擁抱新路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