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很多北方人的後腦勺都是扁的,南方人卻是圓的?

很多北方人的後腦勺都是扁的, 而南方人的後腦勺大部分都是圓的, 這是人種不一樣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

在回答“為什麼”之前, 我們先要看一看“是不是”。

並非所有秦嶺-淮河以北居民後腦勺都是扁的, 扁頭中國人主要聚集在東北和華北地區, 部分皖北蘇北人, 也擁有大扁頭。

後腦勺是圓是扁, 確實存在地域性差異, 但這絕對不是由基因決定的人種差異, 而是後天加工的結果。

● 扁頭和圓頭

直接影響現代北方人對頭骨形狀偏好的是滿族。

出版于民國的《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滿族“嬰兒初生, 枕以硬枕, 枕實以豆, 務平其後腦骨, 以硬起欠美觀, 習俗然也”。

嬰兒頭骨本來就柔軟, 把四肢綁起來枕上硬枕頭, 天長日久, 後腦勺想不變扁都難。

● 滿族傳統育兒工具, 掛在房梁上的“搖車”

為什麼滿族人喜歡睡扁頭?

清末旗人給出的解釋是“老祖宗都是要騎馬打仗的, 身子骨不挺拔可不行”。

至於後腦勺扁和騎馬打仗又有什麼關係, 可能是因為扁頭比較方便穿梭東北的林海雪原, 不容易撞在樹枝上。

顯然這是強行解釋而已。

● 狩獵

不過, 從各地對女孩子頭骨形狀的要求比對男孩子更為嚴格的事實來看, 扁頭發展到後期, 已經喪失了實用功能, 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審美追求。

雖然《中華全國風俗志》說“辛亥之役, 摸腦骨以別滿、漢, 以滿人平直而漢人硬起也”。

但是實際上, 在清軍入關以後的幾百年裡, 睡扁頭這一起源於遊牧民族的習俗, 早就從滿族擴散到了廣闊的北方地區。

而在南方, 人們認為扁頭不光看著醜, 還和“笨頭”諧音, 會讓人變傻, 所以直到今天都非常拒絕。

以扁頭為美, 不是最近幾百年的產物。

西方最早被記錄在案的扁頭民族, 是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西元前400年描述的, 生活在黑海西側的“大頭人”。

而在中國古籍中, 最早提起扁頭的是《後漢書·東夷列傳·韓》, 裡面說朝鮮半島南部的辰韓人, “兒生欲令其頭扁, 皆押之以石”。

玄奘在著名的《大唐西域記》裡, 也描述了龜茲大多數人是扁頭, 這一在他看來十分有趣的冷知識。

● 玄奘西遊

近些年來的考古發掘證明, 和頭骨形狀過不去的毛病, 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存在。

美國、墨西哥、秘魯、智利、阿根廷、新幾內亞、高加索、法國、荷蘭、俄羅斯、中亞、印度境內, 都出土過各式各樣人工畸形的頭骨。

中國境內, 目前距今最久遠、最喜歡搞扁頭的, 是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位於黃河下游, 大約活躍於六千三百年到四千五百年前, 從目前出土的頭骨來看, 大汶口居民的枕部變形率高達百分之百。

● 大汶口出土頭骨

目前,學界傾向於認為,在包括大汶口先民在內的所有早期人類族群中,一開始並沒有人考慮過“扁頭是否好看”這種不能吃不能喝的形而上問題,他們只是因為生活方式從狩獵採集變成耕種定居,擁有了穀物填充的枕頭,一不小心就把小孩子的後腦勺睡平了。

後來,這種無意為之的扁頭被發掘出了美觀、強大、尊貴、族群區分等附加值,在先民當中掀起一股睡扁頭的浪潮。

雖然扁頭人的旗幟一度插遍全球,現代醫學卻把扁頭算成了一種病:“扁頭綜合征”。

扁頭綜合征又叫斜頭畸形,指的就是嬰兒由於長期保持一個睡姿,頭骨側面或者後面出現的不同程度扁平,以及由此導致的腦功能損傷。

美國的精神病和行為科學專家馬修·斯佩爾茨(Matthew L. Speltz)利用貝氏量表評估了235例扁頭綜合征患兒,同時對照評估237例正常嬰兒,得到的結論是:扁頭綜合征可能延遲嬰兒的早期智力發育,對行動、認知和語言能力的影響尤其大。

● 斜頭糾正頭盔

不過,馬修·斯佩爾茨最後還是給了我們一個好消息,年齡超過三歲以後,輕度扁頭對智力的損害會逐漸緩解消失。

所以如果扁頭的你活到23歲仍然特別傻,那這大概不能歸罪於扁頭綜合征,而是因為你真的傻。

不過如果真傻的話,你也看不懂這篇文章,所以你應該也並不算傻。

參考資料:

1. 宋兆麟:《滿族睡扁頭習俗探討》,《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2. 馬良、董榮芝、裴連平:《扁頭綜合征的危險因素》,《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年3月。

3. 趙永生、曾雯、魏成敏、張馨月、呂凱:《大汶口文化居民枕部變形研究》,《東南文化》,2017年第3期。

覺得文章很好,歡迎評論/轉發

更多深度好文,請點擊下方關注頭條號視知TV

● 大汶口出土頭骨

目前,學界傾向於認為,在包括大汶口先民在內的所有早期人類族群中,一開始並沒有人考慮過“扁頭是否好看”這種不能吃不能喝的形而上問題,他們只是因為生活方式從狩獵採集變成耕種定居,擁有了穀物填充的枕頭,一不小心就把小孩子的後腦勺睡平了。

後來,這種無意為之的扁頭被發掘出了美觀、強大、尊貴、族群區分等附加值,在先民當中掀起一股睡扁頭的浪潮。

雖然扁頭人的旗幟一度插遍全球,現代醫學卻把扁頭算成了一種病:“扁頭綜合征”。

扁頭綜合征又叫斜頭畸形,指的就是嬰兒由於長期保持一個睡姿,頭骨側面或者後面出現的不同程度扁平,以及由此導致的腦功能損傷。

美國的精神病和行為科學專家馬修·斯佩爾茨(Matthew L. Speltz)利用貝氏量表評估了235例扁頭綜合征患兒,同時對照評估237例正常嬰兒,得到的結論是:扁頭綜合征可能延遲嬰兒的早期智力發育,對行動、認知和語言能力的影響尤其大。

● 斜頭糾正頭盔

不過,馬修·斯佩爾茨最後還是給了我們一個好消息,年齡超過三歲以後,輕度扁頭對智力的損害會逐漸緩解消失。

所以如果扁頭的你活到23歲仍然特別傻,那這大概不能歸罪於扁頭綜合征,而是因為你真的傻。

不過如果真傻的話,你也看不懂這篇文章,所以你應該也並不算傻。

參考資料:

1. 宋兆麟:《滿族睡扁頭習俗探討》,《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2. 馬良、董榮芝、裴連平:《扁頭綜合征的危險因素》,《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年3月。

3. 趙永生、曾雯、魏成敏、張馨月、呂凱:《大汶口文化居民枕部變形研究》,《東南文化》,2017年第3期。

覺得文章很好,歡迎評論/轉發

更多深度好文,請點擊下方關注頭條號視知TV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