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吳淞炮臺的激戰,讓日軍傷亡慘重

一批老照片展示了1932年淞滬事變中和日軍血戰後的吳淞炮臺, 滿目所見皆是翻覆崩塌的鋼筋混凝土掩體。

吳淞, 位於長江入海口處, 是拱衛上海的前哨陣地, 又是扼揚子江咽喉的重要支撐點, 堪稱兵家必爭之地。

十九路軍在上海打響抗日槍聲的時候, 吳淞要塞的東西兩炮臺已廢, 主陣地由第一線的南北兩炮臺和第二線的獅子林炮臺組成。

英國阿姆斯壯工業集團Elswick工廠生產的各型重炮, 曾是清末中國軍隊對外採購的重要物件, 聲譽頗佳。 這種中法戰爭時代的老式前膛炮, 到1932年仍在為保衛吳淞口承擔作戰任務。

此戰, 日軍在淞滬戰場投入戰艦二十餘艘, 飛機一百餘架。 中國海軍沒有參戰, 飛機僅二十餘架, 雙方炮兵火力相差更大。 圍繞吳淞要塞的戰鬥即進行得十分激烈。

扼守長江口的吳淞要塞在戰鬥開始前後作戰消極, 在十九路軍和日軍的兩面壓力之下, 守軍最終選擇了臨陣脫逃。

幸好, 接替鎮守吳淞要塞的78師副師長譚啟秀並非等閒之輩, 在日軍開始登陸後指揮部下頑強抵抗, 先後在2月4日, 6日, 10日, 24日, 3月1日與日軍展開激烈炮戰, 給敵軍造成了重大損失。

在這座要塞中, 有一門進行了偽裝的阿姆斯壯120毫米速射炮在炮臺中嚴陣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