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美國投到日本的第三顆原子彈哪去了:日本撿到,“賄賂”蘇聯

1945年8月, 美國為迫使日本投降, 分別向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 可事後有人發現, 其實美國向日本投了三顆原子彈, 光長崎就有兩顆,

一顆沒有爆炸並神秘失蹤。 隨著時光的流逝, 關於這一謎團最權威性的材料, 莫過於美國退役陸軍中將格羅夫斯的回憶錄。


三顆原子彈, 三個目標

1939年8月2日, 愛因斯坦出於對希特勒下令研製原子彈的憂慮, 希望促使美國先於納粹德國造出原子彈,

於是就此事致信美國總統羅斯福。 羅斯福經過全盤考慮, 啟動了曼哈頓工程。 到1945年為止, 曼哈頓工程已耗資20億美元並消耗了美國1/4的電力。

1945年7月, 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市附近, 代號為“三位一體”的試爆即將開始。 7月16日清晨5點30分, 已製成的3枚原子彈中的第一枚被引爆。 爆炸的閃光劃破了黎明, 在300公里外仍然可見, 轟鳴響徹雲霄。

當新墨西哥州的上空升起第一朵蘑菇雲時, “小男孩”的部件正在三藩市裝箱並被運上“印弟安納波里斯”號重型巡洋艦。 第一枚原子彈爆炸4小時後, 裝載著致命武器的“印弟安納波里斯”號穿過金門大橋向西航行, 目的地是馬利安納群島中的天寧島。

杜魯門則在波茨坦和美國高級軍官討論下一步的作戰行動。

3種戰勝日本的方案擺在人們面前。 但在馬尼拉、硫黃島和沖繩之戰後, 杜魯門和參謀們對攻佔日本本島所要付出的代價不再抱任何幻想。 美軍估計至少會犧牲30萬人, 而陣亡100萬人仍非上限。 30萬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5.3萬名美軍戰死。 戰勝納粹德國使美軍犧牲了約20萬人。 而再犧牲30萬乃至100萬人——這種前景令人不寒而慄。 因此第3種方案, 即使用原子彈似乎是唯一的辦法。

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後來回憶說, 此時除了按照《波茨坦公告》所述動用美國全部武裝力量消滅日軍並摧毀日本外, 他別無選擇。 7月29日, 太平洋戰略空軍新任司令斯帕茨將軍致電華盛頓:“據戰俘報告, 廣島是目標城市中唯一沒有戰俘營的。

”次日華盛頓回電:“指定目標不作更改。 但如果您確信情報可靠, 則應優先考慮廣島。 ”

1945年7月24日, 格羅夫斯在給馬歇爾的報告中, 就提出了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的4個目標:廣島、長崎、小倉和新瀉。 到7月底確定了其中的3個目標, 格羅夫斯在他的回憶錄中明確寫道:“廣島是第一目標, 小倉是第二目標, 長崎是第三目標”。 為此, 美國從一開始就準備了三顆原子彈。 美國空軍509飛行大隊還準備了7架飛機, 用於投擲這三顆原子彈。

第一顆投向廣島

1945年8月6日淩晨2點45分, B-29轟炸機“蓋伊”號的副駕駛開動了發動機。 為節省燃料, 轟炸機在5000英尺高的低空向目標飛行。 在廣島上空, 投彈手瞄準了市中心的相生橋。 8點15分前的幾秒鐘, 報務員對護航機發出警告:“15秒後投彈。 ”片刻之後, 彈艙門開啟, 原子彈向大地墜落。

當地時間8點16分, 爆炸當量為1250O噸TNT炸藥的“小男孩”在離相生橋不到200米位置上爆炸。 後來機長蒂貝茨如此形容這一刻:“我們轉過身, 向廣島望去, 這座城市消失在恐怖的巨大蘑菇雲裡。 ”

在用一顆原子彈轟炸廣島之後,美國又積極地進行了轟炸另外兩個目標的準備工作。格羅夫斯在其工作安排中寫道:“在洛斯阿拉莫斯‘胖子’(美國內爆式原子彈的代號)所用的鈈最後處置完畢後,就用C-54型專機運到提尼安,另外兩個‘胖子’所需要的一些其他重要零件,則由兩架B-29型飛機運送。”由此可以肯定,美國在對小倉和長崎的轟炸之前,運到提尼安空軍基地的是兩顆原子彈。

兩顆原子彈投下長崎

據一些史料記載,8月9日淩晨3點49分,兩架B-29轟炸機和兩架偵察機從美國提尼安空軍基地的跑道上飛快地掠過,向轟炸飛去,當它們到達小倉上空時,天空中陰雲翻滾,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目標,結果機長威內斯駕駛飛機,用了45分鐘時間在小倉上空來回飛了三次,最終決定放棄轟炸小倉而飛向第二目標長崎,長崎上空同樣是雲霧重重,但是這一次飛機是不可能帶著核彈返回的,於是臨時決定採用雷達轟炸,當飛機做好了投彈準備的時候,空中的雲霧突然散開了,天空中出現了一個清朗的大洞,轟炸員比漢透過這個大洞,看到了山谷中的一條跑道時,就果斷地把兩顆核彈投了下去……

事後美國戰略轟炸統計局估計,約有萬人死亡,6萬人受傷。對於這次轟炸,美國方面一直保持沉默,沒有做過任何說明和解釋,只有格羅夫斯在事後聽到傷亡人數時說:“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估計的要少得多。”這就證明了美國方面原來估計的數字,是兩顆原子彈同時爆炸的死亡數字,而事實上只爆炸了一顆。

當時日本長崎的防空報告準確地記錄下了這一情況,日本長崎知事致防空總本部長官、九洲地方總監、西部軍管區參謀長的報告寫道:“本日10時50分B-29兩架,自熊本縣天草方向北進,經島原半島西部橘灣上空入侵長崎市上空,11時2分投下附有降落傘新型炸彈2個。”

未爆原子彈落入蘇聯之手

許多人由此認為,原子彈是投下了,但它們落地之後的情況卻是許多人都沒有想得的:這兩顆原子彈中只爆炸了一顆。

由於爆炸的這顆原子彈,偏離目標約2000米,所以較之廣島被害程度極輕,很少發生死亡與倒塌房屋事情。另一顆未爆炸的原子彈,並沒有受到損害,接到報告後,日軍大本營立即派人將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嚴密看管起來。這可謂是天賜良機,日本雖然遭到了美國原子彈的轟炸,但同時也因禍得福,得到了一顆原子彈,如果條件可能,日本也可以造出自己的原子彈。可是日本成為戰敗國已成定局,而且帝國大學的原子加速器已遭到了美國飛機轟炸的破壞,要製造原子彈已不可能了。後來,日本人從關乎民族利益考慮,決定將原子彈交給蘇聯。

據說當時日本將那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交給蘇聯時,蘇聯還對日本作出過某些承諾,這實際上是一場交易和賄賂。由於蘇聯已經從參加過美國原子彈試驗的英國科學家法拉奇那裡得到了美國原子彈試驗過程中重要的科技情報,又從日本人手裡得到了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的實物,加上蘇聯人的聰明才智,很快就在1949年8月29日4時,首爆炸成功了蘇聯第一顆原子彈。

原子彈帶給蘇聯的禍福

聽到這一消息,美國總統杜魯門被驚呆了,連連自語:“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嗎?”因為他知道要成功研製原子彈有多困難,自從1938年底,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曼用中子轟擊鈾,發生了裂變之後,美國、英國、法國和逃到美國的德國科學家們,經過了7年的艱苦努力,才造出了第一顆原子彈,為此美國動用了50萬人,花費了23億美元,這樣巨大的開支對於剛剛在戰爭中恢復過來的蘇聯,顯然是難以承受的。正因為如此,格羅夫斯將軍曾預言過,蘇聯要造出原子彈至少需要20年。

至此美國才知道,為什麼當初在長崎死於原子彈爆炸的人數與他們預先估計的有如此大的出入,為什麼蘇聯這麼快就可以研製出原子彈與他們抗衡……

歷史是很殘酷的,且優劣勢在互相轉化。當年美、蘇兩國的核對抗,使日本有了發展的空間,因戰敗國不准其發展國防力量,卻節省了上萬億元的軍費開支,用於國民經濟發展,使之一躍而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而蘇聯則因龐大的軍費開支,使其經濟崩潰,最後導致了聯盟的解體。

在用一顆原子彈轟炸廣島之後,美國又積極地進行了轟炸另外兩個目標的準備工作。格羅夫斯在其工作安排中寫道:“在洛斯阿拉莫斯‘胖子’(美國內爆式原子彈的代號)所用的鈈最後處置完畢後,就用C-54型專機運到提尼安,另外兩個‘胖子’所需要的一些其他重要零件,則由兩架B-29型飛機運送。”由此可以肯定,美國在對小倉和長崎的轟炸之前,運到提尼安空軍基地的是兩顆原子彈。

兩顆原子彈投下長崎

據一些史料記載,8月9日淩晨3點49分,兩架B-29轟炸機和兩架偵察機從美國提尼安空軍基地的跑道上飛快地掠過,向轟炸飛去,當它們到達小倉上空時,天空中陰雲翻滾,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目標,結果機長威內斯駕駛飛機,用了45分鐘時間在小倉上空來回飛了三次,最終決定放棄轟炸小倉而飛向第二目標長崎,長崎上空同樣是雲霧重重,但是這一次飛機是不可能帶著核彈返回的,於是臨時決定採用雷達轟炸,當飛機做好了投彈準備的時候,空中的雲霧突然散開了,天空中出現了一個清朗的大洞,轟炸員比漢透過這個大洞,看到了山谷中的一條跑道時,就果斷地把兩顆核彈投了下去……

事後美國戰略轟炸統計局估計,約有萬人死亡,6萬人受傷。對於這次轟炸,美國方面一直保持沉默,沒有做過任何說明和解釋,只有格羅夫斯在事後聽到傷亡人數時說:“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估計的要少得多。”這就證明了美國方面原來估計的數字,是兩顆原子彈同時爆炸的死亡數字,而事實上只爆炸了一顆。

當時日本長崎的防空報告準確地記錄下了這一情況,日本長崎知事致防空總本部長官、九洲地方總監、西部軍管區參謀長的報告寫道:“本日10時50分B-29兩架,自熊本縣天草方向北進,經島原半島西部橘灣上空入侵長崎市上空,11時2分投下附有降落傘新型炸彈2個。”

未爆原子彈落入蘇聯之手

許多人由此認為,原子彈是投下了,但它們落地之後的情況卻是許多人都沒有想得的:這兩顆原子彈中只爆炸了一顆。

由於爆炸的這顆原子彈,偏離目標約2000米,所以較之廣島被害程度極輕,很少發生死亡與倒塌房屋事情。另一顆未爆炸的原子彈,並沒有受到損害,接到報告後,日軍大本營立即派人將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嚴密看管起來。這可謂是天賜良機,日本雖然遭到了美國原子彈的轟炸,但同時也因禍得福,得到了一顆原子彈,如果條件可能,日本也可以造出自己的原子彈。可是日本成為戰敗國已成定局,而且帝國大學的原子加速器已遭到了美國飛機轟炸的破壞,要製造原子彈已不可能了。後來,日本人從關乎民族利益考慮,決定將原子彈交給蘇聯。

據說當時日本將那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交給蘇聯時,蘇聯還對日本作出過某些承諾,這實際上是一場交易和賄賂。由於蘇聯已經從參加過美國原子彈試驗的英國科學家法拉奇那裡得到了美國原子彈試驗過程中重要的科技情報,又從日本人手裡得到了這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的實物,加上蘇聯人的聰明才智,很快就在1949年8月29日4時,首爆炸成功了蘇聯第一顆原子彈。

原子彈帶給蘇聯的禍福

聽到這一消息,美國總統杜魯門被驚呆了,連連自語:“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嗎?”因為他知道要成功研製原子彈有多困難,自從1938年底,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曼用中子轟擊鈾,發生了裂變之後,美國、英國、法國和逃到美國的德國科學家們,經過了7年的艱苦努力,才造出了第一顆原子彈,為此美國動用了50萬人,花費了23億美元,這樣巨大的開支對於剛剛在戰爭中恢復過來的蘇聯,顯然是難以承受的。正因為如此,格羅夫斯將軍曾預言過,蘇聯要造出原子彈至少需要20年。

至此美國才知道,為什麼當初在長崎死於原子彈爆炸的人數與他們預先估計的有如此大的出入,為什麼蘇聯這麼快就可以研製出原子彈與他們抗衡……

歷史是很殘酷的,且優劣勢在互相轉化。當年美、蘇兩國的核對抗,使日本有了發展的空間,因戰敗國不准其發展國防力量,卻節省了上萬億元的軍費開支,用於國民經濟發展,使之一躍而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而蘇聯則因龐大的軍費開支,使其經濟崩潰,最後導致了聯盟的解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