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改革紅利釋放 重慶市市屬國企實現“三個轉變”

曉渝說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背景下, 今年前三季度, 重慶市屬國有企業主要經營指標卻劃出了一條上行線:37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4億元, 同比增長10.5%;實現勞動生產總值(增加值)856億元, 同比增長15%;新產品產值102億元, 同比增長37.3%。

這張漂亮的成績單取得並非偶然。 來自市國資委的資料顯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 37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資產總額、上繳稅費分別增長67.9%和65.1%。

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是國企改革向縱深挺進的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基本形成, 重大舉措層層落實,

鮮活實踐不斷湧現, 為國企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夯實壘台 立柱架梁

構建國企改革的“四梁八柱”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 新一輪國企改革朝著深水區、瞄準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前進。 2015年9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發佈。 圍繞這份綱領性檔, 國企分類改革、完善國資監管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強党的領導、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多個配套檔陸續出臺, 國企改革的“1+N”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頂層設計已搭建, 重慶如何貫徹落實,

才能打贏這場攻堅戰?

把方向、理思路、找准企業發展的突破口, 成為重慶國企深化改革的關鍵所在。

全市國資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關於國企改革的“1+N”系列檔精神, 研究明確了重慶國企的改革目標就是“做強做優做大國企, 不斷增強企業活力、競爭力、帶動力”。

方向指引只是第一步。 通過深入調研, 我市找准了國企發展“痛點”:主要在於活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夠、國企黨建弱化等問題。 突出問題導向, 聚焦國企改革重點任務成為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

“國企改革點多面廣, 不能‘撒胡椒麵’, 聚焦重點、難點的同時,

必須強化組織領導, 形成改革合力。 ”市國資委相關人士表示, 為此, 我市形成了市委改革領導小組統籌抓, 國企改革專項小組牽頭抓, 國資系統改革機構具體抓的工作領導機制, 對企業改革事項進行指導把關, 確保了中央和市委改革精神不偏差。

對症下藥, 為國企改革把脈開方, 我市確定了著力解決國企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三大主要矛盾,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多元化混合型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推進國企党建與法人治理融合的五大重點改革任務。

我市先後出臺了《重慶市深化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實施方案》《關於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通知》《重慶市深化市管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實施意見》《重慶市市屬國有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管理暫行辦法》等“1+27”配套文件。

至此, 我市國企改革政策體系的主體框架已基本形成, 為各項改革任務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試點先行 重點突破

“一企一策”推動國企改革

翻開今年上半年市屬重點國有企業的統計表, 重慶日報記者發現, 曾屬於脫困困難戶的重鋼集團、能源集團、化醫集團、糧食集團, 經營指標開始變紅:化醫集團實現盈利7087萬元, 能源集團實現扭虧為盈, 重鋼集團、糧食集團分別同比大幅減虧。

脫困的背後, 得益于我市建立了市屬國有工業企業改革脫困聯席會議機制, 制定了“一企一策”的企業脫貧方案,

並統籌推進。

如去產能方面, 重慶能源集團制定了煤炭企業2015-2017年脫困轉型升級方案。 截至目前, 重慶能源集團累計關閉15對礦井2戶小火電、壓減煤炭產能307萬噸、分流人員超過2萬。 重鋼集團新設立鋼結構公司, 將富餘煉鋼產能轉產鋼結構產品, 實現了產品結構調整, 將原有落後產能轉化為先進產能等。

據介紹, 僅2017年, 以市級為主推進的國企改革專案就有46項, 37個市屬國有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改革專案多達505項。

試點先行。 我市實施了混合所有制、董事會“三項職權”、董事會“內部董事+專職外部董事+兼職外部董事”建設、職業經理人制度、中長期激勵試點、企業內部市場化用人制度、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試點等10項改革試點, 讓國有企業或脫困或提升經營效益, 促進了整個國有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

求突破,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我市將引進戰略投資者作為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按照“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的原則,積極引進央企、地方國企、大型民企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國企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屬國企共引進戰略投資近300億元。

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改革是中央交辦重慶的試點任務,也是一塊“硬骨頭”。全市涉及28萬退休人員切身利益,為此,全市38個區縣、多個市級部門協同推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重慶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方案》,市屬國企積極實施“三去一降一補”政策,通過公開轉讓、清算註銷、破產關閉、重組整合、集中管理等方式,分類清理處置“僵屍企業”,成效顯著。截至今年9月,全市國企已處置323戶“僵屍企業”,占總任務的82%;市屬國有房地產庫存共有172.6萬平方米,已消化庫存111.8萬平方米;完成壓縮企業管理層級198戶,占計畫數83%;市屬國有企業剔除金融及類金融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3.3%,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國企顏值更高

實現“三個轉變”

“該輕的變輕了,該重的變重了,該高的變高了。”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重大舉措層層落實,啟動了企業發展新動能,讓市屬國企顏值更高——

現代企業制度更加健全。目前,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已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所屬正常經營的全資、控股企業95.3%實現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市國資委出臺了《市屬國有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意見》,分類推進國有工業企業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商貿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基礎設施投融資企業PPP投融資模式創新,金融企業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每年從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中安排2億元對企業重大創新專案給予補助。目前,具有法人資格的市屬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創新平臺建設全覆蓋,7戶市屬國有工業企業R&D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呈逐年遞增趨勢。

國有資本佈局結構更加優化。圍繞精幹主業、提升核心業務集中度,我市分類推進市屬國有企業專業化重組。目前,我市已完成渝富集團吸收整合金融後援公司、興農擔保吸收整合農畜產品交易所公司等各項工作。36戶市屬國有房地產企業將重組整合為3戶。

……

“伴隨著國企深化改革實踐,我市國有企業實現了‘三個轉變’。”該負責人稱:即發展目標由單純追求資產規模向追求品質效益轉變,發展動力由拼資源、拼投資向拼改革、拼創新、拼人才轉變,從嚴治黨逐步由“寬鬆軟”向“嚴緊硬”轉變,有力保證了國有企業健康發展。

促進了整個國有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

求突破,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我市將引進戰略投資者作為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按照“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的原則,積極引進央企、地方國企、大型民企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國企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屬國企共引進戰略投資近300億元。

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改革是中央交辦重慶的試點任務,也是一塊“硬骨頭”。全市涉及28萬退休人員切身利益,為此,全市38個區縣、多個市級部門協同推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重慶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方案》,市屬國企積極實施“三去一降一補”政策,通過公開轉讓、清算註銷、破產關閉、重組整合、集中管理等方式,分類清理處置“僵屍企業”,成效顯著。截至今年9月,全市國企已處置323戶“僵屍企業”,占總任務的82%;市屬國有房地產庫存共有172.6萬平方米,已消化庫存111.8萬平方米;完成壓縮企業管理層級198戶,占計畫數83%;市屬國有企業剔除金融及類金融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3.3%,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國企顏值更高

實現“三個轉變”

“該輕的變輕了,該重的變重了,該高的變高了。”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重大舉措層層落實,啟動了企業發展新動能,讓市屬國企顏值更高——

現代企業制度更加健全。目前,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已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所屬正常經營的全資、控股企業95.3%實現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企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市國資委出臺了《市屬國有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意見》,分類推進國有工業企業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商貿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基礎設施投融資企業PPP投融資模式創新,金融企業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每年從國有資本經營收益中安排2億元對企業重大創新專案給予補助。目前,具有法人資格的市屬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創新平臺建設全覆蓋,7戶市屬國有工業企業R&D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呈逐年遞增趨勢。

國有資本佈局結構更加優化。圍繞精幹主業、提升核心業務集中度,我市分類推進市屬國有企業專業化重組。目前,我市已完成渝富集團吸收整合金融後援公司、興農擔保吸收整合農畜產品交易所公司等各項工作。36戶市屬國有房地產企業將重組整合為3戶。

……

“伴隨著國企深化改革實踐,我市國有企業實現了‘三個轉變’。”該負責人稱:即發展目標由單純追求資產規模向追求品質效益轉變,發展動力由拼資源、拼投資向拼改革、拼創新、拼人才轉變,從嚴治黨逐步由“寬鬆軟”向“嚴緊硬”轉變,有力保證了國有企業健康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