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都說中國彩電品牌只有規模優勢 但前九月海信銷額超索尼三星之和

Popo||撰稿

雖然在上游液晶面板漲價和終端消費需求不振等雙重因素擠壓下, 彩電業持續低迷, 但這不妨礙競爭仍舊驚心動魄。

中怡康最新1-9月資料顯示, 中國彩電品牌利用這次行業性低迷的機會, 成功收復了一些失地, 用行動回擊了“中國彩電品牌只重視規模, 不重視收益”的論斷。 而作為中國彩電排頭兵的海信, 不僅沒有丟失份額, 反而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 零售額更是超過索尼三星之和。

海信, 用資料為中國品牌說話

中國品牌全面崛起

這些年, 以海信為代表的中國彩電業“骨灰級”玩家, 正用行動帶領中國傳統彩電製造業重回巔峰狀態。 雖然有樂視、PPTV等互聯網品牌的強勢介入, 也有索尼、飛利浦等外資品牌捲土重來, 但事實證明他們對傳統彩電製造業的衝擊是短暫的, 等熱點效應消散後, 彩電業又重新回到海信為代表的傳統製造品牌掌舵的正軌之中,

而且這種改變, 還不止是“只贏在規模”。

中怡康統計資料顯示, 今年1-9月份, 雖然中國彩電業整體低迷, 但是在龍頭的帶領下, 中國品牌的表現則可圈可點。 比如海信電視以16.65%的零售量份額繼續保持領先, 創維、TCL分別以14.13%和13.49%的零售量份額位列二、三名, 此外, 長虹、康佳和海爾分部佔據著零售量的四五六位。 海信一家的零售額份額是夏普(7.35%)、索尼(3.39%)和三星(5.10%)三者之和。 而單就9月份資料看, 海信的零售份額達到了16.80%, 繼續擴大領先優勢。

零售量零售額都領先

如果你駁斥中國品牌就是靠量獲勝, 那麼我們再看看零售額的資料。 第一名是海信, 份額達到17.97%, 二三名的創維和TCL分別達到14.28%和12.99%, 長虹和康佳也在10個點左右。 而相比之下, 一向被消費者認為很賺錢的索尼和三星, 零售額份額分別為7.30%和10.01%, 兩者之和尚不及海信一家多。

之前熱鬧的互聯網品牌PPTV、外資品牌飛利浦等, 無論量額都在十名甚至開外, 如PPTV零售量份額為2.42%, 零售額份額為1.17%, 飛利浦量額分別為0.85%和0.70%, 已經對領先企業形成不了實質性威脅。

彩電行業整體低迷, 但海信守住領先地位並不斷擴大優勢, 而其他國內品牌雖有漲有跌, 但通過此消彼長也保住了市場份額。 在互聯網品牌介入攪局和外資品牌回歸干擾後, 中國老牌彩電製造品牌正重拾強勢。

堅守自主技術的勝利

解決這個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引導消費, 讓其消費習慣的變化符合企業的發展節奏。 從這點上說, 就需要企業擁有足夠領先的自主技術, 這就是所謂的市場話語權。

但在彩電技術趨於同質化的今天, 有這種實力的企業並不多, 比如海信的領先就是建立在多年來持續對技術的投入上。

比如在2001年行業最困難的低谷期, 海信電器仍鉅資投入研發。 四年之後, 國產第一枚自主智慧財產權並產業化的音視頻處理晶片——信芯誕生,

打破了中國年產7000萬台彩電卻依賴進口晶片的歷史, 從而迫使國外晶片價格半年內降價50%;2005年液晶電視爆發, 韓國日本等上游企業完全控制了液晶面板, 甚至連模組、信號處理等核心器件一併集成, 海信率先佈局突破阻力, 2007年第一條國產液晶模組生產線在海信投入生產, 2009年海信成為首個牽頭LED背光國際標準的制定者, 使得中國在LED面板時代擁有了更高的自主話語權。

ULED,領先行業

隨後面對韓系想通過OLED實現壟斷,海信又組織研發人員,在LED背光液晶顯示基礎上做出畫質綜合性能可媲美OLED的ULED電視,關鍵是良率和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適合市場推廣;而針對下一代顯示技術,海信通過提前佈局自主鐳射顯示技術,迅速成為80英寸及以上大屏電視的霸主,中怡康資料顯示,今年前9個月,海信鐳射電視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同比都增長了200%以上,在80吋及以上大屏電視有40%左右的銷售量和銷售額來自海信鐳射電視,85英寸以上超大屏電視市場中,海信鐳射電視更是接近60%。

正是這種不斷自主創新搞研發,也不斷狙擊對手做研究,讓海信電視斬獲已經連續14年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高端市場出貨量前三的好成績。

相比之下,這兩年在技術創新方面力不從心的三星則顯示出了疲態,慢慢從引領者變成跟隨者。1-9月,三星電視較上年同期累計減少了1.44個百分點,成為異動幅度最大的外資品牌。

每次行業低迷都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提供給優秀的企業一次反超的好機會,而隨著行業轉好,優秀的企業將擴大領先優勢。海信正是用技術的堅守,換來了市場份額的增長。隨著液晶屏價格快速回落,整機市場第四季度有望回到正增長軌道,中怡康也預測第四季度增長2.5%,這種形勢下,對於海信乃至中國彩電品牌來講,都將是擴大優勢的好機會。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ULED,領先行業

隨後面對韓系想通過OLED實現壟斷,海信又組織研發人員,在LED背光液晶顯示基礎上做出畫質綜合性能可媲美OLED的ULED電視,關鍵是良率和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適合市場推廣;而針對下一代顯示技術,海信通過提前佈局自主鐳射顯示技術,迅速成為80英寸及以上大屏電視的霸主,中怡康資料顯示,今年前9個月,海信鐳射電視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同比都增長了200%以上,在80吋及以上大屏電視有40%左右的銷售量和銷售額來自海信鐳射電視,85英寸以上超大屏電視市場中,海信鐳射電視更是接近60%。

正是這種不斷自主創新搞研發,也不斷狙擊對手做研究,讓海信電視斬獲已經連續14年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高端市場出貨量前三的好成績。

相比之下,這兩年在技術創新方面力不從心的三星則顯示出了疲態,慢慢從引領者變成跟隨者。1-9月,三星電視較上年同期累計減少了1.44個百分點,成為異動幅度最大的外資品牌。

每次行業低迷都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提供給優秀的企業一次反超的好機會,而隨著行業轉好,優秀的企業將擴大領先優勢。海信正是用技術的堅守,換來了市場份額的增長。隨著液晶屏價格快速回落,整機市場第四季度有望回到正增長軌道,中怡康也預測第四季度增長2.5%,這種形勢下,對於海信乃至中國彩電品牌來講,都將是擴大優勢的好機會。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