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2017已餘額不足 這些車企的銷量目標完成了幾成?

資料顯示, 2016年國內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811.9萬輛和2802.8萬輛, 同比2015年分別增長14.5%和13.7%, 仍是全球第一。 車企方面在2016年受購置稅減半的利好政策影響, 絕大多數合資品牌均完成銷量業績。

——當然, 現在是2017年

2017三個季度已過, 餘額已所剩無幾, 同時今年的購車優惠政策也有了縮水, 那麼今年各大合資車企的銷量表現又如何呢, 年頭定下的銷量目標, 年底能夠還願嗎?

以上是部分合資車企的2017年銷量目標,

可以看出, 大部分車企對今年的汽車消費行情還是持樂觀態度, 較2016總銷量有一定增幅。 當然, 其中大眾, 日系三強這些傳統強勢合資由於新品的佈局, 對銷量的樂觀可以理解。 但也有部分表現不佳的企業, 以下貓哥就對今年主流合資車企的銷量完成率進行盤點。

北京現代2017銷量目標:80萬輛(調整前125萬輛);截至9月合計銷售52萬輛

東風悅達起亞2017銷量目標:70萬輛;截至9月合計銷售21萬

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 今年整個韓系在國內的日子相當不好過, 尤其是2016銷量破百萬的北京現代, 心態應該是“擼起袖子後發現手不見了”。 在八月份, 北京現代很低調的將銷量目標下調至80萬輛, 同時在九月份實現8.5萬輛月銷, 有那麼點回暖的意思。

但是, 韓系在國內走下坡路僅僅是因為政治原因嗎?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把韓系10-15萬的產品篩一遍, 其中有幾款SUV?現在是SUV占主流, 而與自主品牌價格區間高度重疊的韓系卻拿不出幾款SUV, 這就是硬傷。 同時輿論上還落了下風, 很多自主品牌在宣傳時都會拉出韓系打一槍,

韓系還找不出辯護的理由。 內外交困下, 北京現代今年如果能在下調目標後勉強過關, 那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2016年起亞賣了65萬輛, 離68萬輛的目標就差一點。 而2017, 三季度結束賣了21萬輛, 這已經不是努力的問題了。 起亞今年在國內上市的第一款車KX7就給人一種“換臉翻新”感。

較同級產品的競爭力差的太遠。 再之後的新K2, 凱紳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肚子裡貨被掏空後, 剩下的就只能在顏值上做文章了。 鑒於起亞的品牌影響力較現代更低, 今年的慘澹難以避免。 希望明年起亞能拿出一些硬貨重整旗鼓, 畢竟下坡路也得走到頭啊。

神龍汽車2017銷量目標:66.6萬輛, 挑戰70萬輛(含標緻和雪鐵龍);截至九月銷售23.5萬輛

我們常說“好事成雙”, 好像放在壞事上也說得通, 整個市場上, 賣不動的肯定不止韓系一家。 法系日子更難受, 標緻雪鐵龍兩家加起來也就比起亞要多點, 要知道, 今年法系在SUV上可是猛發了一把力, 拿出了一堆新車。 最新的消息是:東風標緻在之前轉調生產線員工去東風本田造車後, 又要將神龍二廠將整體轉租給東風本田。神龍二廠是PSA集團全球最大的工廠。

法系車擁有齊全的產品體系,設計理念別具一格。今年在國內的銷量雪崩,與自信的定價密不可分,法系在國內不缺乏擁護者,捷達和富康鬥的時候,還沒日系什麼事呢。但當大眾成為大眾街車後,法系身邊卻多了日韓美一票競爭者。但其定價思路還是沒改過來,“高開”是常識,大不了後期再降。

4008/5008,上市時間差半年,五座-七座。都不用比別人,比自己家的就知道“高開”了多少。本身就是二線合資,卻端著一線合資的身段。這樣一來,還堅持選擇的鐵粉還剩多少?很多人對法系一直都有好感,但最近產品上市時的價格一出,只能換來一聲歎息。

法系的產品實力毋庸置疑,但其在國內的行銷政策實在不給力,將產品銷量寄託在後期市場優惠和小眾消費群體上,這種“法式浪漫”市場很難懂,國內購車從眾的因素很大,當產品賣不出去的時候,瞭解你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東風本田2017銷量目標:70萬輛(已提升兩次);截至9月完成51.7萬輛

東風本田要從隔壁標緻手中租賃工廠,主要是手上爆款太多,思域,CR-V,XR-V每一款的熱度都居高不下,思域上市一年半後,4S店基本還是處在一個訂單銷售的狀態,新一代CR-V 9月銷量2.1萬輛,而目前東風本田兩家工廠的標定產能為50萬輛左右,現在的狀態已經是超負荷運轉,迅速解決產能問題是東風本田下一階段發展繞不過去的坎。

在9月8日舉辦的東風本田媒體溝通會上,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陳斌波向媒體表示:“我們有可能會挑戰70萬輛目標,並爭取邁過70萬輛大關。”旗下諸多爆款產品的實力是說這句話的底氣,而爆款除了本身的產品素質以外,一個恰到好處的價格也很重要。

東風本田銷量目標升至70萬輛後,將比2016年全年58萬需要增長20%。目前整個東風本田發動機生產能力與整車同步進行三班兩倒的生產體制。如果順利的話,東本會在明年一季度左右接手神龍二工廠,再加上2019年投產的三工廠一期工程,預計很快東本的產能問題就能得到緩解。

在年輕化、運動化和時尚化的產品佈局中,東風本田自覺的把每一項做到極致。今年其完成70萬輛銷量目標已經沒什麼懸念,真正做到“手握爆款,心中不慌”。

廣汽三菱2017銷量目標10萬輛,9月已經完成81339輛

對於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主流合資車企來說,它們要完成自己的銷量目標並沒有什麼問題。而廣汽三菱從2012年成立,到2016年4月截止,手上都只有勁炫和帕傑羅勁暢兩款車型銷售,但在今年9月的銷量出爐後,廣汽三菱以銷量同比增長199%的勢頭成為廣汽集團旗下企業中的銷量增速冠軍,遠超廣汽傳祺、廣汽本田和廣汽菲克。

三菱在華的新時代從2015年11月份的廣州車展開始,當時廣汽三菱收購三菱汽車銷售(中國)有限公司100%股權,整合了三菱進口車業務,加上雷諾、日產、三菱達成戰略聯盟,三菱汽車一躍成為千萬級別的體系平臺。接下來就積極推動歐藍德國產,2016年9月24日國產歐藍德上市,接下來實現了連續4個月銷量同比增長。目前歐藍德一款車型的銷量可以占到全品牌銷量的70%。

在2016年12月底,廣汽與三菱就股權關係進一步簽署諒解備忘錄,成立廣汽三菱全資子公司廣汽三菱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主要為廣汽三菱優化管理機制和效率。根據三菱規劃,2020年之前將新推11款車型,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車型。這些車均有望引入國內。

歐藍德成為“爆款”的背後,是廣汽三菱合資雙方共同的努力,二線合資車企很多,但能從其中脫穎而出的不多。廣汽三菱長期堅持的願景——“造中國最好的SUV,爭取成為中國SUV的第一品牌”並不僅僅是一句空談。

一汽馬自達2017年銷量目標12萬輛,截至九月完成8.8萬輛

目前一汽馬自達的產品佈局比前面的廣汽三菱要更加緊湊,就剩阿特茲和CX-4兩款車型。馬自達從來都不是一個上量的車企,他們做的就是小眾體驗,一定要解釋清楚什麼是魂動設計和創馳藍天嗎?知道它很牛就好了。

馬自達做的許多事都是唯獨一份難找二家的,例如CX-4,掀背轎跑SUV,20萬內還能找另一個?銳志謝幕後,運動型B級車還有沒有人與阿特茲叫板?一汽馬自達的產品,簡單一看只感覺是小眾,但仔細想想背後大有潛力可挖。

其實對於一汽馬自達來說,CX-4算是一次小小的賭博。還記得在去年CX-4上市之前,時任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德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CX-4是一汽馬自達一次大膽的嘗試。因為放眼一年以前,SUV+個性化這個組合才剛剛在豪華品牌中嶄露頭角不久,比如賓士GLA,寶馬的X4,英菲尼迪的QX30等車型。在主流品牌中,還沒有多少車企敢於“首推”一款極富個性的SUV。作為一個僅有一款阿特茲坐莊的一汽馬自達,一上來就推出這樣一款車,其實是很需要勇氣的。

一汽馬自達2016年共銷售了9.2萬輛,2017將目標定位12萬輛,步子邁的不小。但現在看起來也沒什麼問題,通過一年時間的調整,一汽馬自達找回了感覺。但在去年這個時候,有輿論稱其為“一汽集團的拖油瓶”。只講情懷不吃飯不是一家車企運營的基石。

目前中國市場在馬自達的全球戰略中更顯重要,馬自達也心知肚明:這不是一個堆技術就能賣車的時代了。能完成銷量目標的不是“小而美”,而是切中新時代消費需求的個性化產品。

貓哥總結:

貓哥這次找了五家合資車企的年度銷量目標完成率,其中並沒有如大眾通用之類的“大塊頭”,這些基本上都是往年銷量剛好過關,但今年的銷量表現特別亮眼的合資車企。今年並沒有過多的政策支持,但往往是這種時候,更能看出一家車企對市場的判斷能力,投放的新品能否滿足消費者的胃口。

又要將神龍二廠將整體轉租給東風本田。神龍二廠是PSA集團全球最大的工廠。

法系車擁有齊全的產品體系,設計理念別具一格。今年在國內的銷量雪崩,與自信的定價密不可分,法系在國內不缺乏擁護者,捷達和富康鬥的時候,還沒日系什麼事呢。但當大眾成為大眾街車後,法系身邊卻多了日韓美一票競爭者。但其定價思路還是沒改過來,“高開”是常識,大不了後期再降。

4008/5008,上市時間差半年,五座-七座。都不用比別人,比自己家的就知道“高開”了多少。本身就是二線合資,卻端著一線合資的身段。這樣一來,還堅持選擇的鐵粉還剩多少?很多人對法系一直都有好感,但最近產品上市時的價格一出,只能換來一聲歎息。

法系的產品實力毋庸置疑,但其在國內的行銷政策實在不給力,將產品銷量寄託在後期市場優惠和小眾消費群體上,這種“法式浪漫”市場很難懂,國內購車從眾的因素很大,當產品賣不出去的時候,瞭解你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東風本田2017銷量目標:70萬輛(已提升兩次);截至9月完成51.7萬輛

東風本田要從隔壁標緻手中租賃工廠,主要是手上爆款太多,思域,CR-V,XR-V每一款的熱度都居高不下,思域上市一年半後,4S店基本還是處在一個訂單銷售的狀態,新一代CR-V 9月銷量2.1萬輛,而目前東風本田兩家工廠的標定產能為50萬輛左右,現在的狀態已經是超負荷運轉,迅速解決產能問題是東風本田下一階段發展繞不過去的坎。

在9月8日舉辦的東風本田媒體溝通會上,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陳斌波向媒體表示:“我們有可能會挑戰70萬輛目標,並爭取邁過70萬輛大關。”旗下諸多爆款產品的實力是說這句話的底氣,而爆款除了本身的產品素質以外,一個恰到好處的價格也很重要。

東風本田銷量目標升至70萬輛後,將比2016年全年58萬需要增長20%。目前整個東風本田發動機生產能力與整車同步進行三班兩倒的生產體制。如果順利的話,東本會在明年一季度左右接手神龍二工廠,再加上2019年投產的三工廠一期工程,預計很快東本的產能問題就能得到緩解。

在年輕化、運動化和時尚化的產品佈局中,東風本田自覺的把每一項做到極致。今年其完成70萬輛銷量目標已經沒什麼懸念,真正做到“手握爆款,心中不慌”。

廣汽三菱2017銷量目標10萬輛,9月已經完成81339輛

對於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主流合資車企來說,它們要完成自己的銷量目標並沒有什麼問題。而廣汽三菱從2012年成立,到2016年4月截止,手上都只有勁炫和帕傑羅勁暢兩款車型銷售,但在今年9月的銷量出爐後,廣汽三菱以銷量同比增長199%的勢頭成為廣汽集團旗下企業中的銷量增速冠軍,遠超廣汽傳祺、廣汽本田和廣汽菲克。

三菱在華的新時代從2015年11月份的廣州車展開始,當時廣汽三菱收購三菱汽車銷售(中國)有限公司100%股權,整合了三菱進口車業務,加上雷諾、日產、三菱達成戰略聯盟,三菱汽車一躍成為千萬級別的體系平臺。接下來就積極推動歐藍德國產,2016年9月24日國產歐藍德上市,接下來實現了連續4個月銷量同比增長。目前歐藍德一款車型的銷量可以占到全品牌銷量的70%。

在2016年12月底,廣汽與三菱就股權關係進一步簽署諒解備忘錄,成立廣汽三菱全資子公司廣汽三菱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主要為廣汽三菱優化管理機制和效率。根據三菱規劃,2020年之前將新推11款車型,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車型。這些車均有望引入國內。

歐藍德成為“爆款”的背後,是廣汽三菱合資雙方共同的努力,二線合資車企很多,但能從其中脫穎而出的不多。廣汽三菱長期堅持的願景——“造中國最好的SUV,爭取成為中國SUV的第一品牌”並不僅僅是一句空談。

一汽馬自達2017年銷量目標12萬輛,截至九月完成8.8萬輛

目前一汽馬自達的產品佈局比前面的廣汽三菱要更加緊湊,就剩阿特茲和CX-4兩款車型。馬自達從來都不是一個上量的車企,他們做的就是小眾體驗,一定要解釋清楚什麼是魂動設計和創馳藍天嗎?知道它很牛就好了。

馬自達做的許多事都是唯獨一份難找二家的,例如CX-4,掀背轎跑SUV,20萬內還能找另一個?銳志謝幕後,運動型B級車還有沒有人與阿特茲叫板?一汽馬自達的產品,簡單一看只感覺是小眾,但仔細想想背後大有潛力可挖。

其實對於一汽馬自達來說,CX-4算是一次小小的賭博。還記得在去年CX-4上市之前,時任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德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CX-4是一汽馬自達一次大膽的嘗試。因為放眼一年以前,SUV+個性化這個組合才剛剛在豪華品牌中嶄露頭角不久,比如賓士GLA,寶馬的X4,英菲尼迪的QX30等車型。在主流品牌中,還沒有多少車企敢於“首推”一款極富個性的SUV。作為一個僅有一款阿特茲坐莊的一汽馬自達,一上來就推出這樣一款車,其實是很需要勇氣的。

一汽馬自達2016年共銷售了9.2萬輛,2017將目標定位12萬輛,步子邁的不小。但現在看起來也沒什麼問題,通過一年時間的調整,一汽馬自達找回了感覺。但在去年這個時候,有輿論稱其為“一汽集團的拖油瓶”。只講情懷不吃飯不是一家車企運營的基石。

目前中國市場在馬自達的全球戰略中更顯重要,馬自達也心知肚明:這不是一個堆技術就能賣車的時代了。能完成銷量目標的不是“小而美”,而是切中新時代消費需求的個性化產品。

貓哥總結:

貓哥這次找了五家合資車企的年度銷量目標完成率,其中並沒有如大眾通用之類的“大塊頭”,這些基本上都是往年銷量剛好過關,但今年的銷量表現特別亮眼的合資車企。今年並沒有過多的政策支持,但往往是這種時候,更能看出一家車企對市場的判斷能力,投放的新品能否滿足消費者的胃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