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十年夙願,今朝過半:再論天壇生物價值幾何

一、國外血製品龍頭發展歷史回顧

美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在全血、血漿和血液製品供應方面完全自給自足的國家。 血漿資源供給的自由調節為血液製品行業提供了健康有序發展的市場化環境。 美國的年采漿能力在3萬噸左右, 占全球采漿量的70%以上。 其不僅可以滿足本國對血液製品的需求, 還有超過一半的血漿以原料血漿或成品的形式出口到國外。 目前, 在美國用於血液製品生產的血漿中, 約90%來自於有償採集的原料血漿, 10%來自於無償獻血的全血分離出的回收血漿。 采漿機構也因此分為兩類:美國紅十字會血液系統和美國血液中心等非營利性采血機構;經政府批准運行的、有償採集的商業性血漿採集站。

血製品行業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益, 由於血漿來源受限, 因此漿站數量多、采漿量大、血漿綜合利用率高的企業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 經過不斷大規模的行業並購後, 目前國際上的血液製品企業僅剩下不到20家(除中國), 2015年CSL、Baxalta和Grifols前三市占率60%左右, 前七市占率80%左右, 全球四大血製品巨頭分別是:澳大利亞的CSL, 美國的Baxalta(百深), 西班牙的Grifols(基立福), 瑞士的Octapharma(奧克特琺瑪), 這其中多數業務都在美國。

1992-2004年是國際血製品發展極為緩慢的階段, 年複合增速約4%, 這一階段發展緩慢的原因是:重組產品的面世對血源產品造成一定衝擊,

價格下跌;90年代末對血製品企業的整頓造成短期供不應求, 刺激企業紛紛複產擴產, 血製品價格大幅下跌, 市場相對萎縮, 2005-2011年是全球血製品高速發展期, 這期間全球血製品市場規模達到了15%以上的複合增長率, 主要原因:FDA出手, 對血製品企業進行整合, 關停25%漿站, 降低產能, 價格上升;新的適應症和產品不斷推出, 使得血液製品的使用範圍更加廣泛, 2012年之後, 市場接近飽和, 規模平穩發展, 增速5%左右。

二、我國的血製品行業目前處在什麼階段

第一階段:90年代—2006年, 這段時間血漿需求量較大, 全國刮起“血漿經濟”之風, 後果是安全事故頻發, 多地層發生獻血賣血感染愛滋病事故, 此後國家出手整頓, 2006年我國血製品采漿量5000噸(大概相當於2014年水準),

2007年直接遭到腰斬, 采漿量2500噸。

第二階段:2007年—2014年, 2007年之後, 血製品發展可以總結為匍匐前進, 采漿量和漿站數都維持曲折前進趨勢, 二者年增速極為緩慢, 跟巨大需求嚴重不匹配。 期間還發生過2011年的貴州漿站關停事件, 華蘭生物在此事件中從行業老大哥位置摔下來, 直接促成了後來萊士的上位。

第三階段, 2015年—未來五年, 2015年6月, 國家放開了血製品最高零售價, 這也是迫於市場供需不均衡, 血製品呈現較為明顯的量價齊升階段, 而且我們預計這種趨勢將持續數年。 這一階段類似美國血製品發展的2005—2011年。

當然我們不排除幾年以後會進入血製品發展第四階段—供需均衡, 和美國一樣, 行業平穩發展, 但那是數年以後的事情。

相比於美國的血製品發展階段, 我國血製品發展在步伐上落後了一個級別, 尤其是在15年行業放開政府限價後, 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目前正處於美國曾經經歷的第二階段——高速發展期。 我國血製品發展比國外慢半拍, 未來幾年是黃金髮展期。

三、新版醫保目錄對血製品行業的影響

在2009版醫保目錄發佈8年後, 人社部近日正式公佈2017年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下稱“2017版醫保目錄”)。 研究機構分析指出, 2009版醫保目錄調整曾造就一批大品種, 2017年新版目錄的出臺也將有諸多藥企受益。 從醫保調整落地的進度來看, 2017版醫保目錄檔指出, 各省市要在2017年7月31日前發佈本地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

各省市社保主管部門對新版《藥品目錄》中的甲類藥品不得進行調整, 乙類目錄的調整數量(含調入、調出、調整限定支付範圍)不得超過國家乙類藥品數量的15%。 對此, 有分析指出, 新版醫保目錄有望在8月份開始執行。

血液製品品種在2017年版醫保藥品目錄中進一步擴容, 一方面體現在部分產品醫保使用的限制範圍進一步擴大, 另一方面新版目錄新增了一個凝血因數產品。

1、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作為血液製品的拳頭產品, 在新版醫保目錄中增加了醫保支付的使用範圍, 並將臨床常見的肝硬化、癌症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滿足相關指標後納入醫保範圍內支付, 將使得人血白蛋白產品在醫療機構的市場容量進一步擴容。

2009年版:限兒童重度病毒感染和工傷保險

2017年版:限搶救、重症或因肝硬化、癌症引起胸腹水且白蛋白低於30g/L的患者

2、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作為血液製品的新星產品,隨著醫療水準的不斷進步,產品適用症在臨床的不斷開發與推廣,市場潛力逐步挖掘,產品需求連年遞增。2009年版僅限於兒童重度病毒感染和工傷保險,新版醫保目錄擴大到六大類病症,將使得該產品在臨床使用中繼續發酵增長。

2009年版:限兒童重度病毒感染和工傷保險

2017年版:限原發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新生兒敗血症;重型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川崎病;全身型重症肌無力; 急性格林巴厘綜合征

3、特免產品方面,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延續在2017年版目錄內,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繼續落榜新版目錄。

4、凝血因數類

另外,在凝血因數類產品方面,人凝血酶原複合物、人纖維蛋白原醫保支付限制範圍均有擴充。值得一提的是,人源性人凝血因數Ⅷ(國產)產品繼續不限制醫保支付範圍,並將重組人凝血因數Ⅷ從舊版的“血友病人嚴重出血時使用”放寬至“出血時使用”。

5、人凝血酶原複合物

2009年版:限手術大出血及肝硬變、肝壞死導致的出血

2017年版:限手術大出血和肝病導致的出血;乙型血友病和伴有因 子Ⅷ抑制物的血友病患者

人纖維蛋白原

2009年版:限低纖維蛋白原血症的搶救

2017年版:限低纖維蛋白原血症致活動性出血

6、重組人凝血因數Ⅷ

2009年版:限無人血源Ⅷ因數情況下血友病人嚴重出血時使用

2017年版:限兒童甲型血友病;成人甲型血友病限出血時使用

另外,值得乙型血友病患者欣慰的是,2017年版醫保目錄沒有忘記對這個群體訴求的肯定與關愛,將重組人凝血因數IX納入新版醫保乙類目錄,和甲型血友病患者用藥重組人凝血因數VIII享受同樣醫保報銷待遇,表明國家對罕見病——血友病患者醫保診療的進一步重視!

7、重組人凝血因數IX(新增)

2017年版:限兒童乙型血友病;成人乙型血友病限出血時使用

醫保目錄內適應症的大幅增加將使我國本身缺口就極大的血液製品用量缺口將再次加大,衛生部,衛計委,輸血行業協會以及血製品行業上市公司都在共同發出一個聲音,那就是加快資源整合,加快行業兼併,扶持行業龍頭,提升我國血製品企業生產規模和適應不斷發展的用量需求。

四、國內血製品企業增速趨勢和血製品企業梯隊形成

從目前公佈的年報和季報預告來看,血製品上市公司基本上主業全部是高增長,從已公開的資料來看,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潤增長普遍好于行業平均水準,基本上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了,相比行業的前五年,無論采漿的增長以及利潤的增長明顯出現了加速的拐點,尤其是采漿量,從五千多噸直接跨越到七千多噸,在企業規模上形成了中生天壇,華蘭生物,上海萊士,泰邦生物四大千噸巨頭的第一梯隊,以及遠大蜀陽,康寶生物,博雅生物,丹霞生物和雙林生物為代表的第二梯隊,行業前十名企業包攬了行業九成以上的血漿採集量和利潤,國內血製品企業由原來的二十多家迅速被整合為十五家左右,尤其是第一梯隊龍頭企業,將成為未來血製品行業整合的絕對力量,目前四家龍頭企業持有國內血製品行業僅有的28張牌照裡的一半,天壇生物5張,上海萊士4張,泰邦生物3張,華蘭生物2張,未來看,這四家企業將是美國血製品四巨頭在中國的翻版。

五、資料對比,來看誰最有潛力成為中國血製品行業真正的龍頭

毫無疑問龍頭肯定是出在行業的第一梯隊,規模,資金,技術,管道和漿源優勢基本是其它企業不具備的,尤其是行業協會在前期的工作會議上明確的表示,行業扶持政策向行業規模大的龍頭企業傾斜,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各個放面限制,避免寶貴的血漿資源浪費,畢竟同樣的血漿在小企業手裡產出值是遠遠低於大企業的,好多產品提煉不出來要麼的調撥沉澱物要麼就被就地浪費了。

天壇生物——重組後有48家漿站,16年采漿1170噸左右

華蘭生物——目前23家漿站,16年采漿1000噸

上海萊士——目前漿站33家,16年采漿900噸左右

泰邦生物——目前漿站是17家,16年采漿900噸左右

目前產值最高的是上海萊士,但是其市值接近千億,噸將市值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泰邦生物由於是外資控股,所以未來發展務必會受到來自國家和行業的限制,華蘭一直就是血製品行業的一批白馬,中規中矩,依靠內生穩定的發展,短期業績受疫苗和單抗前期投入的一些影響,利潤增長略超行業平均,可以做個白馬股配置,天壇生物市值204億,目前已經完成重組的第一步,旗下容生收購了中泰的八成股權,置出了公司的疫苗資產和負債,並且換回了18億的現金資產,從采漿資源來看,中生股份擁有45個漿站,還有3個在建漿站,2016年采漿量1171噸,在全國排名第一位。從收入來看,2016年前11個月中生股份的血製品收入達到18.46億,估計全年超過19億,其中最大的血製品子公司成都蓉生在2016年實現13.05億(+29%)和淨利潤4.49億(+67%)。如三大所的血製品業務全部以作價入股成都蓉生的方式注入,測算重組完成後上市公司對中生股份血製品業務的權益比例在70%左右,對應2016年權益采漿量為820噸。當前市值僅204億,這還不算此次出售疫苗業務回收超過18億現金,對應2016年噸漿市值僅2300萬,遠低於博雅生物和華蘭生物的噸漿市值6700萬和3400萬,當然在噸漿利潤上天壇和其它企業還是有差距的,相信未來會逐步縮小和其它企業的差距。

做為唯一的血製品國家隊,中生天壇有其它公司不具備的政府資源優勢,在重組報告中提到未來5年采漿量有望翻番。計畫未來5年內生增長至2400噸,再並購600噸,央企的政府資源優勢遠遠強于民營企業,在血製品板塊整合之後,國藥集團牽頭去各省談判新建漿站,一定比民營企業自己運作更有效果,預計未來5年每年有望新建5個漿站(去年中生股份新建漿站3個)。另外,當前45個漿站(不包括3個新漿站)貢獻1170多噸,平均采漿量24噸,仍有較大的內在提升空間。

後期噸漿淨利潤將逐年提升。成都蓉生去年噸漿淨利潤69萬元,今年下半年有望獲批八因數批文,明年將提升到85萬元。重組之後,天壇生物的血製品批文將非常齊全,雖然過去三大所的噸漿淨利潤較低,但是,公司未來有望獲批集團內血漿調撥,生產工藝將優化,而且重組之後效率也有望提升,整體噸漿淨利潤有望超過80萬元以上。

此次重組,並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同業競爭,更重要的是尋求發展。過去在中生股份幾個所,血製品業務地位弱於疫苗,但是重組完成之後,血製品業務整合並上市,地位大大提升,表明了集團發展血製品的決心。以成都蓉生作為血製品平臺,更是為了將來內部血漿調撥方便。另外,我們認為管理層激勵問題將來有望解決。國藥集團是央企的國企改革試點,港股上市的國藥控股已經進行股權激勵,A股的四家企業已經完成或即將完成重組,進行管理層激勵的可能性都較大。

六、一帶一路帶給天壇生物走出去的發展機遇

公司在重組報告中提到,整合完成後中生天壇要開啟實施國際化戰略,主動參與國際競爭,未來公司將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適時在國外建立血液製品生產基地,實現並謀劃自身國際化佈局,並計畫在十三五期間目標取得土耳其的靜丙再註冊證書、蒙古國的靜丙註冊證書、秘魯的靜丙和凝血八因數GMP認證、巴基斯坦的靜丙註冊證、埃及的靜丙註冊證等,實現海外佈局歷史性突破。

全球除了發達國家,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都沒有血液製品加工企業,主要是進口或者其它藥物替代,世衛組織不斷強調,血製品自給自足是各個國家的基本目標,不具備生產能力的可以委託其它國家代為生產,考慮到血製品人源性風險,未來沒有生產基礎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很強的進口和代工需求,要知道,發達國家的12億人消費了全球接近九成的血製品需求,而剩餘的六十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只占血製品總量的不到一成多用量,一帶一路聯通了我國生物企業產能走出去的發展趨勢,而作為血製品唯一的國家隊,中生天壇則獨享血製品國家走出去紅利,發展空間潛力不可限量。

七、不是註冊制但勝似註冊制的A股行情將如何演繹

新股不斷上市,目前的發行速度和註冊制沒什麼區別,目前A股港股化,港股A股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大部分高估值老股票在新股不斷的擠出效應下,走向了慢慢熊途,只有少部分低估藍籌被機構抱團取暖,未來只要新股發行速度不變,這個趨勢依舊會延續下去,部分股票價值回歸,部分股票維護指數,部分股票走向沒落,分化行情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在這個趨勢下,細分行業的各類白馬股和新興行業的高增長股以及需要價值回歸的低估藍籌將是當下行情下最大的受益者。

寫的匆忙,部分內容也是來自上市公司公告和研究機構,由於目前的重組剛進行了一半,後期企業重組的具體方案還要繼續落實和驗證,但是總體發展趨勢基本明朗,天壇生物十年的重組歷程進入了最後的攻堅收尾階段,未來三到五年是中國血製品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優秀血製品龍頭伴隨行業發展東風,伴隨著需求端爆發,作為行業內的龍頭低估公司,價值將和基本面保持同步上升,知歷史方懂未來,以前瞻眼光配置中國血製品行業的低估龍頭股票,共同迎接血製品行業的黃金發展五年!(作者:最遠的海王星)

2009年版:限兒童重度病毒感染和工傷保險

2017年版:限搶救、重症或因肝硬化、癌症引起胸腹水且白蛋白低於30g/L的患者

2、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作為血液製品的新星產品,隨著醫療水準的不斷進步,產品適用症在臨床的不斷開發與推廣,市場潛力逐步挖掘,產品需求連年遞增。2009年版僅限於兒童重度病毒感染和工傷保險,新版醫保目錄擴大到六大類病症,將使得該產品在臨床使用中繼續發酵增長。

2009年版:限兒童重度病毒感染和工傷保險

2017年版:限原發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新生兒敗血症;重型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川崎病;全身型重症肌無力; 急性格林巴厘綜合征

3、特免產品方面,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延續在2017年版目錄內,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繼續落榜新版目錄。

4、凝血因數類

另外,在凝血因數類產品方面,人凝血酶原複合物、人纖維蛋白原醫保支付限制範圍均有擴充。值得一提的是,人源性人凝血因數Ⅷ(國產)產品繼續不限制醫保支付範圍,並將重組人凝血因數Ⅷ從舊版的“血友病人嚴重出血時使用”放寬至“出血時使用”。

5、人凝血酶原複合物

2009年版:限手術大出血及肝硬變、肝壞死導致的出血

2017年版:限手術大出血和肝病導致的出血;乙型血友病和伴有因 子Ⅷ抑制物的血友病患者

人纖維蛋白原

2009年版:限低纖維蛋白原血症的搶救

2017年版:限低纖維蛋白原血症致活動性出血

6、重組人凝血因數Ⅷ

2009年版:限無人血源Ⅷ因數情況下血友病人嚴重出血時使用

2017年版:限兒童甲型血友病;成人甲型血友病限出血時使用

另外,值得乙型血友病患者欣慰的是,2017年版醫保目錄沒有忘記對這個群體訴求的肯定與關愛,將重組人凝血因數IX納入新版醫保乙類目錄,和甲型血友病患者用藥重組人凝血因數VIII享受同樣醫保報銷待遇,表明國家對罕見病——血友病患者醫保診療的進一步重視!

7、重組人凝血因數IX(新增)

2017年版:限兒童乙型血友病;成人乙型血友病限出血時使用

醫保目錄內適應症的大幅增加將使我國本身缺口就極大的血液製品用量缺口將再次加大,衛生部,衛計委,輸血行業協會以及血製品行業上市公司都在共同發出一個聲音,那就是加快資源整合,加快行業兼併,扶持行業龍頭,提升我國血製品企業生產規模和適應不斷發展的用量需求。

四、國內血製品企業增速趨勢和血製品企業梯隊形成

從目前公佈的年報和季報預告來看,血製品上市公司基本上主業全部是高增長,從已公開的資料來看,上市公司收入和利潤增長普遍好于行業平均水準,基本上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了,相比行業的前五年,無論采漿的增長以及利潤的增長明顯出現了加速的拐點,尤其是采漿量,從五千多噸直接跨越到七千多噸,在企業規模上形成了中生天壇,華蘭生物,上海萊士,泰邦生物四大千噸巨頭的第一梯隊,以及遠大蜀陽,康寶生物,博雅生物,丹霞生物和雙林生物為代表的第二梯隊,行業前十名企業包攬了行業九成以上的血漿採集量和利潤,國內血製品企業由原來的二十多家迅速被整合為十五家左右,尤其是第一梯隊龍頭企業,將成為未來血製品行業整合的絕對力量,目前四家龍頭企業持有國內血製品行業僅有的28張牌照裡的一半,天壇生物5張,上海萊士4張,泰邦生物3張,華蘭生物2張,未來看,這四家企業將是美國血製品四巨頭在中國的翻版。

五、資料對比,來看誰最有潛力成為中國血製品行業真正的龍頭

毫無疑問龍頭肯定是出在行業的第一梯隊,規模,資金,技術,管道和漿源優勢基本是其它企業不具備的,尤其是行業協會在前期的工作會議上明確的表示,行業扶持政策向行業規模大的龍頭企業傾斜,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各個放面限制,避免寶貴的血漿資源浪費,畢竟同樣的血漿在小企業手裡產出值是遠遠低於大企業的,好多產品提煉不出來要麼的調撥沉澱物要麼就被就地浪費了。

天壇生物——重組後有48家漿站,16年采漿1170噸左右

華蘭生物——目前23家漿站,16年采漿1000噸

上海萊士——目前漿站33家,16年采漿900噸左右

泰邦生物——目前漿站是17家,16年采漿900噸左右

目前產值最高的是上海萊士,但是其市值接近千億,噸將市值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泰邦生物由於是外資控股,所以未來發展務必會受到來自國家和行業的限制,華蘭一直就是血製品行業的一批白馬,中規中矩,依靠內生穩定的發展,短期業績受疫苗和單抗前期投入的一些影響,利潤增長略超行業平均,可以做個白馬股配置,天壇生物市值204億,目前已經完成重組的第一步,旗下容生收購了中泰的八成股權,置出了公司的疫苗資產和負債,並且換回了18億的現金資產,從采漿資源來看,中生股份擁有45個漿站,還有3個在建漿站,2016年采漿量1171噸,在全國排名第一位。從收入來看,2016年前11個月中生股份的血製品收入達到18.46億,估計全年超過19億,其中最大的血製品子公司成都蓉生在2016年實現13.05億(+29%)和淨利潤4.49億(+67%)。如三大所的血製品業務全部以作價入股成都蓉生的方式注入,測算重組完成後上市公司對中生股份血製品業務的權益比例在70%左右,對應2016年權益采漿量為820噸。當前市值僅204億,這還不算此次出售疫苗業務回收超過18億現金,對應2016年噸漿市值僅2300萬,遠低於博雅生物和華蘭生物的噸漿市值6700萬和3400萬,當然在噸漿利潤上天壇和其它企業還是有差距的,相信未來會逐步縮小和其它企業的差距。

做為唯一的血製品國家隊,中生天壇有其它公司不具備的政府資源優勢,在重組報告中提到未來5年采漿量有望翻番。計畫未來5年內生增長至2400噸,再並購600噸,央企的政府資源優勢遠遠強于民營企業,在血製品板塊整合之後,國藥集團牽頭去各省談判新建漿站,一定比民營企業自己運作更有效果,預計未來5年每年有望新建5個漿站(去年中生股份新建漿站3個)。另外,當前45個漿站(不包括3個新漿站)貢獻1170多噸,平均采漿量24噸,仍有較大的內在提升空間。

後期噸漿淨利潤將逐年提升。成都蓉生去年噸漿淨利潤69萬元,今年下半年有望獲批八因數批文,明年將提升到85萬元。重組之後,天壇生物的血製品批文將非常齊全,雖然過去三大所的噸漿淨利潤較低,但是,公司未來有望獲批集團內血漿調撥,生產工藝將優化,而且重組之後效率也有望提升,整體噸漿淨利潤有望超過80萬元以上。

此次重組,並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同業競爭,更重要的是尋求發展。過去在中生股份幾個所,血製品業務地位弱於疫苗,但是重組完成之後,血製品業務整合並上市,地位大大提升,表明了集團發展血製品的決心。以成都蓉生作為血製品平臺,更是為了將來內部血漿調撥方便。另外,我們認為管理層激勵問題將來有望解決。國藥集團是央企的國企改革試點,港股上市的國藥控股已經進行股權激勵,A股的四家企業已經完成或即將完成重組,進行管理層激勵的可能性都較大。

六、一帶一路帶給天壇生物走出去的發展機遇

公司在重組報告中提到,整合完成後中生天壇要開啟實施國際化戰略,主動參與國際競爭,未來公司將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適時在國外建立血液製品生產基地,實現並謀劃自身國際化佈局,並計畫在十三五期間目標取得土耳其的靜丙再註冊證書、蒙古國的靜丙註冊證書、秘魯的靜丙和凝血八因數GMP認證、巴基斯坦的靜丙註冊證、埃及的靜丙註冊證等,實現海外佈局歷史性突破。

全球除了發達國家,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都沒有血液製品加工企業,主要是進口或者其它藥物替代,世衛組織不斷強調,血製品自給自足是各個國家的基本目標,不具備生產能力的可以委託其它國家代為生產,考慮到血製品人源性風險,未來沒有生產基礎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很強的進口和代工需求,要知道,發達國家的12億人消費了全球接近九成的血製品需求,而剩餘的六十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只占血製品總量的不到一成多用量,一帶一路聯通了我國生物企業產能走出去的發展趨勢,而作為血製品唯一的國家隊,中生天壇則獨享血製品國家走出去紅利,發展空間潛力不可限量。

七、不是註冊制但勝似註冊制的A股行情將如何演繹

新股不斷上市,目前的發行速度和註冊制沒什麼區別,目前A股港股化,港股A股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大部分高估值老股票在新股不斷的擠出效應下,走向了慢慢熊途,只有少部分低估藍籌被機構抱團取暖,未來只要新股發行速度不變,這個趨勢依舊會延續下去,部分股票價值回歸,部分股票維護指數,部分股票走向沒落,分化行情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在這個趨勢下,細分行業的各類白馬股和新興行業的高增長股以及需要價值回歸的低估藍籌將是當下行情下最大的受益者。

寫的匆忙,部分內容也是來自上市公司公告和研究機構,由於目前的重組剛進行了一半,後期企業重組的具體方案還要繼續落實和驗證,但是總體發展趨勢基本明朗,天壇生物十年的重組歷程進入了最後的攻堅收尾階段,未來三到五年是中國血製品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優秀血製品龍頭伴隨行業發展東風,伴隨著需求端爆發,作為行業內的龍頭低估公司,價值將和基本面保持同步上升,知歷史方懂未來,以前瞻眼光配置中國血製品行業的低估龍頭股票,共同迎接血製品行業的黃金發展五年!(作者:最遠的海王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