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司馬光終於砸了缸

大家好, 我是馬未都。 請關注我的頭條號。 每日為你推送我們的博客文章、視頻節目等。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吧! 謝謝你。

作者:觀複遙遠
正德皇帝31歲駕崩了, 無子。 朱厚熜15歲以興王從湖廣安陸(今鐘祥)進京入承大統, 在位45年。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像

嘉靖帝篤信道教, 熱衷於煉丹, 在製藥的配方中, 需要用少女初潮的經血。 為保持經血潔淨, 宮女們只能食素、飲露水。 為了采血還強迫她們服食催經下血的藥物, 輕則損傷宮女身心, 重則造成失血過多甚至血崩, 許多女孩因此喪命。 為了防止煉藥的秘密被洩漏, 還會殺掉取過血的宮女。 被徵召的女孩們都不堪苦痛, 終於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發生“壬寅宮變”, 楊金英等16名宮女合謀, 要勒死嘉靖帝未遂, 反被殺。 嘉靖帝好道教, 各種葫蘆瓶的器物就特別多, 您看觀複展出的“明嘉靖青花國泰民安葫蘆瓶”、臺北故宮藏“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壽葫蘆瓶”。

明嘉靖 青花國泰民安葫蘆瓶
觀複博物館藏

明嘉靖 青花群仙祝壽葫蘆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嘉靖朝青花瓷器大致使用過三種鈷料, 江西樂平產的“陂塘青”、瑞州(高安)產的“石子青”和西域的“回青”, 官窯青花瓷都摻合使用回青和石子青。 由於青花鈷料不同成分、不同比例和燒制溫度的差異會產生不同的顏色, 最具嘉靖朝特點的青花發色深翠濃豔、藍中泛紫, 是嘉靖青花最上等的顏色。 您看觀複展出的“明嘉靖青花雙龍紋大盤”(直徑68.5釐米)、明定陵出土的“明嘉靖青花大龍缸”。

明代大龍缸的燒制工序很複雜, 技術難度大。

明嘉靖 青花雙龍紋大盤
觀複博物館藏

明嘉靖 青花大龍缸
北京市定陵博物館藏

為滿足宮廷的需要, 禦器廠內專設龍缸窯, 配備掌握燒造技術的龍缸匠, 還有畫匠和各種夫役, 專門燒制大龍缸。 首先要分段拉坯, 然後將缸坯鑲接在一起, 再經過修正、定型, 缸坯才算完成。 入窯後, 火候難以掌握, 稍有不慎缸體就會開裂, 因此成品率低, 當時就有十窯九不成之說。 到了萬曆年間, 因為燒制龍缸, 甚至爆發了禦器廠窯工罷工事件, 造就出窯神童賓,現在燒窯前還有祭拜童賓的儀式呢。到1956年發掘定陵時,出土的三個龍缸還都是嘉靖年制的。

在北京的東四環旁,有一個紅領巾公園,內塑雕像“司馬光砸缸”。您看這大缸,明代燒造出來竟然都如此困難,更何況五百年前的北宋時代,只能難為司馬光先生,穿越到明代來砸缸了。

北京紅領巾公園司馬光砸缸像

隆慶青花以回青料為主。這時期的青料選料精細,煆燒技術純熟,在同樣使用回青的嘉、隆、萬三朝中,隆慶朝的青花發色藍中泛紫,濃重鮮豔,純正穩定,回青料已被運用得爐火純青,承襲嘉靖風格。隆慶帝在位六年,官窯器傳世品不多,少見大型器,多為盤碗之類,觀複展出了一隻“明隆慶青花雲龍紋豆”。隆慶延續嘉靖年實行的“官搭民燒”方式,促進了民窯的發展。

明隆慶 青花雲龍紋豆
觀複博物館藏

萬曆皇帝10歲登基,在位48年。明亡于萬曆,內政上發生了“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外患又有農民起義和女真崛起,使大明國勢一瀉千里。但官窯瓷器仍維持燒造,甚至出現了一些精美的奇巧之物,您看觀複展出的“明萬曆青花‘永享太平春’文字碗”,碗上的五個字是鏤空的。

明萬曆皇帝朱翊鈞像

明萬曆 青花鏤空“永享太平春”文字碗
觀複博物館藏

萬曆年早期仍使用回青料,發色濃重豔麗,藍中泛紫。到萬曆二十四年(1596),回青料用竭,開始使用金華產的浙料。由於對青花鈷土礦料使用了新的工藝,從傳統的水選到火煆,很快提高了青花的發色品質,使浙料呈色青翠幽藍,藍中泛灰,多有暈散,色調頗具沉靜感,看北京故宮藏“明萬曆青花蒜頭瓶”。萬曆以後明代各朝青花器都使用浙青,但官窯自崇禎年基本停廢,只有民窯還在生產,看觀複展出的“明崇禎青花蟾宮折桂紋筆筒”。

明萬曆 青花蒜頭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崇禎 青花蟾宮折桂紋筆筒
觀複博物館藏

明晚的嘉萬時期,彩瓷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嘉萬五彩與成化鬥彩的精細小巧不同,流行重色彩而不講究造型的粗率畫風,下回接著說。

大家好,我是馬未都。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每日為你推送我們的博客文章、視頻節目等。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吧! 謝謝你。

造就出窯神童賓,現在燒窯前還有祭拜童賓的儀式呢。到1956年發掘定陵時,出土的三個龍缸還都是嘉靖年制的。

在北京的東四環旁,有一個紅領巾公園,內塑雕像“司馬光砸缸”。您看這大缸,明代燒造出來竟然都如此困難,更何況五百年前的北宋時代,只能難為司馬光先生,穿越到明代來砸缸了。

北京紅領巾公園司馬光砸缸像

隆慶青花以回青料為主。這時期的青料選料精細,煆燒技術純熟,在同樣使用回青的嘉、隆、萬三朝中,隆慶朝的青花發色藍中泛紫,濃重鮮豔,純正穩定,回青料已被運用得爐火純青,承襲嘉靖風格。隆慶帝在位六年,官窯器傳世品不多,少見大型器,多為盤碗之類,觀複展出了一隻“明隆慶青花雲龍紋豆”。隆慶延續嘉靖年實行的“官搭民燒”方式,促進了民窯的發展。

明隆慶 青花雲龍紋豆
觀複博物館藏

萬曆皇帝10歲登基,在位48年。明亡于萬曆,內政上發生了“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外患又有農民起義和女真崛起,使大明國勢一瀉千里。但官窯瓷器仍維持燒造,甚至出現了一些精美的奇巧之物,您看觀複展出的“明萬曆青花‘永享太平春’文字碗”,碗上的五個字是鏤空的。

明萬曆皇帝朱翊鈞像

明萬曆 青花鏤空“永享太平春”文字碗
觀複博物館藏

萬曆年早期仍使用回青料,發色濃重豔麗,藍中泛紫。到萬曆二十四年(1596),回青料用竭,開始使用金華產的浙料。由於對青花鈷土礦料使用了新的工藝,從傳統的水選到火煆,很快提高了青花的發色品質,使浙料呈色青翠幽藍,藍中泛灰,多有暈散,色調頗具沉靜感,看北京故宮藏“明萬曆青花蒜頭瓶”。萬曆以後明代各朝青花器都使用浙青,但官窯自崇禎年基本停廢,只有民窯還在生產,看觀複展出的“明崇禎青花蟾宮折桂紋筆筒”。

明萬曆 青花蒜頭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崇禎 青花蟾宮折桂紋筆筒
觀複博物館藏

明晚的嘉萬時期,彩瓷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嘉萬五彩與成化鬥彩的精細小巧不同,流行重色彩而不講究造型的粗率畫風,下回接著說。

大家好,我是馬未都。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每日為你推送我們的博客文章、視頻節目等。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吧! 謝謝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