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皮革業前景向好,已經可以鬆口氣了嗎?

中輕皮革景氣指數顯示,2017年上半年規上(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皮革主體行業(皮革、毛皮及製品和制鞋業)處於漸冷區間(80~90),但整體上揚,月度均值89.2,相比去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 其中,銷售收入指數波動幅度不大,一直緊靠漸冷區間的上限運行,呈現逐步走高趨勢;利潤指數由去年下半年的過冷區間(<80)過渡到今年上半年的漸冷區間,回升態勢明顯。

輕革產量微增製品增速加快

近年來,我國制革行業的調整恢復趨於穩定,總體產量增減幅度甚微。 今年上半年,全國規上輕革產量3.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0.1%,增速回落0.8個百分點。 產量排名前十省份中,第一大省河北增長勢頭顯著,同比增長8.3%,對行業整體增長拉動作用明顯,排名第三的河南同比下降10.2%,排名第七的山東則大幅下降46.4%。

中國皮革協會調研顯示,與上游的輕革產量增速回落相比,下游的製品產量增速全面提升。

其中規上皮鞋的產量22.7億雙,同比增長3.2%,增速加快2.2個百分點;規上皮革服裝的產量3490.7萬件,同比增長0.03%,增速加快10.9個百分點;規上天然毛皮服裝行業產量192.1萬件,同比增長0.2%,增速回升0.9個百分點。

規上皮革服裝產量排名前十省市中,福建、浙江、河北三地合計占比84.4%,其中只有河北同比下降4.1%。 值得關注的是,排名第四、第六的江蘇、河南降幅明顯,同比分別下降31.2%和44.6%。 而中部地區的湖南近年來發展迅速,同比增長28%,排名升至第五。

規上毛皮服裝產量前十省區市中,河北、浙江、湖北排名前三,其中浙江同比下降2.4%。 湖南的毛皮服裝發展迅速,同比增長16.8%,排名第四。 寧夏、山東則有30%和47.2%的下降。

規上皮鞋產量前十省市中,湖南的表現依舊突出,排名第五,同比增長8.9%。

近年來承接鞋業轉移的河南也取得了9.1%的增長,排名第六。 而排名前四的福建、浙江、廣東、山東四省中,廣東、山東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分別為1%和3.3%。

銷售收入增速加快利潤增長轉正

今年上半年,我國規上皮革主體行業銷售收入6924.2億元,同比增長6.6%,增速加快2.1個百分點,且累計增速呈現加快趨勢。 整體增速低於輕工行業11%的增速,占輕工行業銷售收入總額的5.56%,居輕工行業第八位。 細分行業中,制鞋、箱包合計占比70.2%,同比分別增長8.7%和9.9%。 排名第三的制革業占比11.8%,同比下降2.9%。 除此之外,皮革服裝、毛皮服裝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他子行業則均為增長。

同期,我國規上皮革主體行業利潤增長由負轉正,同比增長9.1%,達411.9億元;行業累計銷售收入利潤率為5.95%,同比增長0.14%。

行業整體增速低於輕工行業11.5%的水準,占輕工行業利潤總額的5.3%,居輕工行業第八位。 去年同期,行業的累計利潤增速由正轉負,今年以來則持續正向增長,且累計增速逐月提高。 從細分行業來看,制鞋占全行業利潤總額的56.6%,增速高達13.5%,對行業利潤增長拉動作用明顯。 而制革、毛皮服裝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出現雙向下降的情況,其利潤的降幅分別為3.1%和10.1%。

 把脈行業問題謀劃應對策略

近兩年來,皮革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行業經濟運行的新特點和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值得關注。 中國皮革協會名譽理事長蘇超英結合資料和行業調研情況,梳理了皮革行業發展的幾個動向和問題,比如皮革用途縮窄,更趨向于高端化;出口增速進一步上升空間有限,外部環境並未全面好轉;智慧化成為行業未來發展新熱點;環保政策更為嚴厲,企業壓力前所未有,優化供應鏈勢在必行等等。

蘇超英提出了諸多重要觀點,包括“環保管控不能一刀切,不能不考慮實際情況地將企業武斷關停,不能不考慮對產業上下游的影響,不能不考慮企業的信譽、買方的利益是否受損、不能不考慮國際信譽和形象,不能不考慮民生。 應做好頂層設計,保持政策的連貫性、延續性,避免疾風暴雨式、運動式、戰役式的做法”“傳統產業是中國現階段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的優勢和國民經濟的支柱,是解決絕大多數中國人吃飯問題的產業,是給社會帶來穩定的產業。 各項政策的出臺不應削弱或邊緣化皮革產業,社會輿論不應妖魔皮革這個產業。”應將傳統產業生產過程和產品本身向高端化方向轉變,而不是將高端製造與傳統產業人為割裂”……這些觀點一陣見血,既切中要害又中肯務實,引發了業界同仁的廣泛共鳴。

各項政策的出臺不應削弱或邊緣化皮革產業,社會輿論不應妖魔皮革這個產業。”應將傳統產業生產過程和產品本身向高端化方向轉變,而不是將高端製造與傳統產業人為割裂”……這些觀點一陣見血,既切中要害又中肯務實,引發了業界同仁的廣泛共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