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別再黑北京小吃了,你討厭的只是麻醬而已!

北京人對麻醬的愛是深入骨髓的, 少了粘稠厚重的麻醬, 日子就像兌了水的老酒, 怎麼嘗都不是滋味兒。 汪曾祺在《老舍先生》一文中提到:某年北京芝麻醬缺貨, 老舍先生提案希望政府出面解決芝麻醬的供應問題, 理由是“北京人的夏天離不開芝麻醬”。

北京人的生活離不開那口醇厚的麻醬

豈止是夏天!北京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吃食, 都得和麻醬捆綁在一起才覺得踏實。

麻醬承包了北京小吃的蘸料和佐料。 作為蘸料, 麻醬的主戰場是涮羊肉和爆肚;作為佐料, 麻醬發揮功用的地方可就多了, 涼麵、燒餅、麵茶、火燒, 不勝枚舉。 就連外地派系的小吃進了北京地界兒, 都要入鄉隨俗地擁抱一勺芝麻醬。

北京的涼皮都得多澆幾勺芝麻醬...

北京小吃的擁躉者, 大多是一口一口吃著麻醬長大的老北京人, 鮮少聽到外地人對它聊表愛意。 除了炒肝、鹵煮這類下水, 被黑得最狠的就是那些和麻醬糾纏不清的小吃。 去年有一篇抨擊北京小吃難吃的熱文, 字字鏗鏘地控訴著北京小吃如何難以下嚥, 文章下面一條熱評一針見血地指出:“麻醬可以摧毀一切美食, 包括北京人的味蕾”。

錯的不是小吃本身, 是麻醬!

話是狠了點, 卻一語點醒夢中YO!小YO細細琢磨了一下來北京之後吃過的飯館

那麼, 北京人為什麼深愛著麻醬?被麻醬“摧毀”的本地or外來小吃究竟有哪些?

讓老北京人魂牽夢縈、外地人深惡痛絕的麻醬到底是什麼味兒?

麻醬到底是個啥?

在北京, 愛麻醬的不需要理由,

不愛麻醬的口徑出奇得統一:太霸道!凡是被麻醬染指的東西, 吃到嘴裡糊糊踏踏, 不利索, 葷菜蔬菜通通一個味兒, 不清爽, 多吃兩口還容易膩…..

麻醬的香, 太霸道!還容易糊一嘴...

隨隨便便就能說出一堆缺陷的麻醬, 到底靠什麼拴住了北京人的胃?

麻醬即芝麻醬, 是白芝麻脫皮、炒熟、磨制而成。 市面上常見的都是白芝麻醬, 也有用黑芝麻磨的, 比較少見。

叫芝麻醬, 原料裡也不全是白芝麻。 純粹的芝麻醬香氣雖濃郁, 但回口發苦, 為了平衡味道, 一般會在其中加入兩成的花生醬, 花生醬香甜, 能中和苦味, 這樣的麻醬俗稱“二八醬”。 除此之外, 還會加入大料、花椒、大小茴香等香料和白芝麻一同烘炒, 增添複合香氣。

吃麻醬有個關鍵的步驟, 北京人叫“澥”。 崴一點芝麻醬放在碗裡, 一邊兌水, 一邊用筷子順著同一個方向攪拌, 直到把芝麻醬裡的油攪出來, 用筷子挑不起來, 才算澥好了。

澥麻醬,要順著一個方向攪拌

澥麻醬,有人用加了鹽的白水,有人香油,也有人用香料煮出的料水,還有人說要用高湯,說法不一。當然,您要是不嫌麻煩,用高湯澥也不是不可以。

憑票打麻醬是很多北京人的記憶

怎麼說呢?用口小的罐頭打麻醬,售貨員拿捏不好份量,一勺崴進去的麻醬經常比二兩多一點,這時候再想從罐子裡往回舀就難了,瓶口小,勺子大,操作起來太麻煩,索性作罷。當時每家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多買一點麻醬,多抹幾個饅頭,多拌幾碗涼麵。

燥熱的夏天,北京人最愛的就是一碗麻醬涼麵

麻醬是北京人的恩物,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麻醬彌補了人們日常飲食中稀缺的油水和乏善可陳的滋味。用涼白開澥一小碗芝麻醬,根據口味另行添加米醋、蒜泥和醬油,澆在粗簡的飯菜上,能立刻喚醒疲軟不振的胃口。

外人很難理解吧,這是一種即使生活捉襟見肘,也要想方設法在有限食材中找尋精緻和講究的態度,不足以為外人道,卻在一代代北京人的飯食中顯露無疑。

被麻醬“壟斷”的那些北京小吃

接下來的環節,是每個麻醬擁躉者喜聞樂見的,是每個麻醬厭惡者需要用心記下的(然後拉進黑名單)。

涮肉蘸料

首當其衝的一定是老北京涮肉的靈魂蘸料!

銅鍋涮肉的靈魂CP——麻醬蘸料

吃慣川渝火鍋的人,大多站在火鍋鄙視鏈的高處對北京涮肉指指點點,一是北京涮肉清澈見底的湯底,再就是濃稠得化不開的麻醬蘸料。

其實,這兩個地方的火鍋完全是兩碼事,味覺體驗更是大相徑庭。川渝火鍋麻辣鮮活的湯底和五花八門的內臟就像天生一對,搭配油碟是為瞭解辣降溫,還能保護辣對胃粘膜的刺激;北京涮肉就不同了,它的精髓在於肉本身,清簡的湯底基本不賦予食材其他味道,最大限度保留食材的本味,所以調味的重任就全權落在蘸料的肩頭。

銅鍋涮肉湯底清簡,調味的工作就得仰仗蘸料了

厚厚的麻醬打底,奠定了整頓涮肉的基調;腐乳汁和韭菜花兩大護法如影隨形,一個增香,一個調整鹹度;加不加辣油是個可選項,碰到炸得噴香的辣椒油,不妨滴上幾滴,保證這碗蘸料的風味扶搖直上。

爆肚

其次就是爆肚。

爆肚

爆肚的蘸料跟涮肉差不多,區別在於爆肚的小料更隨意一些,小蔥、香菜,因人而異,腐乳、蝦油鹵、辣椒油,豐儉由人。

麵茶

麵茶

麵茶不是茶,是用小米麵熬煮而成的麵糊。這碗麵糊本身沒什麼味道,喝到嘴裡只有光滑細膩的感覺。吃麵茶之前,要在表面淋上一層厚厚的麻醬,最好呈螺旋狀淋上去,可以保證吸溜到的每一口麵茶都裹挾著麻醬的濃香。

麻醬燒餅

麻醬燒餅

這可能是為數不多的和麻醬有關,但卻沒有被黑的北京小吃吧!

掌心大小的麻醬燒餅,單面灑滿芝麻,咬開之後,橫截面層次分明,每一層都沾染上了麻醬。一裡一外,雙重夾擊,滿嘴都是躲不掉的麻醬香味。您還別說,凡是吃過的人,基本都挺享受這口濃郁的麻醬味。

豆泡兒湯

豆泡湯通常和羊雜湯一起出現,北京的清真館子裡常有售。

豆泡湯,豆泡就是炸豆腐

豆泡就是北方人說的炸豆腐,南方人稱“炸豆果”。炸過的豆腐放在有花椒和大料的水裡燉煮,煮到豆泡的所有縫隙裡都吸滿湯底的味道。只有湯底的滋味還不夠,吃之前必須加一勺麻醬,攪勻之後再吃,此時的豆泡湯全然沒了剛剛的單薄,口味豐厚了不止一點點。

乾隆白菜

乾隆白菜,就是芝麻醬拌生白菜心

地道的北京涼菜之一,說白了就是芝麻醬拌生白菜心,調味酸甜,黃芥末的加入是點睛之筆。這盤乾隆白菜和以上那些小吃都不同,即便是喜歡麻醬的朋友,也有可能站到它的對立面,因為乾隆白菜不僅考驗你對麻醬的忍耐度,還順便測試了一下你對芥末的好感度。總之……慎點吧。

除了上述這些北京土生土長的小吃之外,還有麻辣燙、涼皮、牛筋面、牛肉麵等“異族”食物,從它們跨過北京地界的那一刻,就自願對麻醬“俯首稱臣”了……

討厭北京小吃的人,你們討厭的其實是麻醬吧!

所以,討厭北京小吃的你,其實只是討厭麻醬吧!

澥麻醬,要順著一個方向攪拌

澥麻醬,有人用加了鹽的白水,有人香油,也有人用香料煮出的料水,還有人說要用高湯,說法不一。當然,您要是不嫌麻煩,用高湯澥也不是不可以。

憑票打麻醬是很多北京人的記憶

怎麼說呢?用口小的罐頭打麻醬,售貨員拿捏不好份量,一勺崴進去的麻醬經常比二兩多一點,這時候再想從罐子裡往回舀就難了,瓶口小,勺子大,操作起來太麻煩,索性作罷。當時每家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多買一點麻醬,多抹幾個饅頭,多拌幾碗涼麵。

燥熱的夏天,北京人最愛的就是一碗麻醬涼麵

麻醬是北京人的恩物,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麻醬彌補了人們日常飲食中稀缺的油水和乏善可陳的滋味。用涼白開澥一小碗芝麻醬,根據口味另行添加米醋、蒜泥和醬油,澆在粗簡的飯菜上,能立刻喚醒疲軟不振的胃口。

外人很難理解吧,這是一種即使生活捉襟見肘,也要想方設法在有限食材中找尋精緻和講究的態度,不足以為外人道,卻在一代代北京人的飯食中顯露無疑。

被麻醬“壟斷”的那些北京小吃

接下來的環節,是每個麻醬擁躉者喜聞樂見的,是每個麻醬厭惡者需要用心記下的(然後拉進黑名單)。

涮肉蘸料

首當其衝的一定是老北京涮肉的靈魂蘸料!

銅鍋涮肉的靈魂CP——麻醬蘸料

吃慣川渝火鍋的人,大多站在火鍋鄙視鏈的高處對北京涮肉指指點點,一是北京涮肉清澈見底的湯底,再就是濃稠得化不開的麻醬蘸料。

其實,這兩個地方的火鍋完全是兩碼事,味覺體驗更是大相徑庭。川渝火鍋麻辣鮮活的湯底和五花八門的內臟就像天生一對,搭配油碟是為瞭解辣降溫,還能保護辣對胃粘膜的刺激;北京涮肉就不同了,它的精髓在於肉本身,清簡的湯底基本不賦予食材其他味道,最大限度保留食材的本味,所以調味的重任就全權落在蘸料的肩頭。

銅鍋涮肉湯底清簡,調味的工作就得仰仗蘸料了

厚厚的麻醬打底,奠定了整頓涮肉的基調;腐乳汁和韭菜花兩大護法如影隨形,一個增香,一個調整鹹度;加不加辣油是個可選項,碰到炸得噴香的辣椒油,不妨滴上幾滴,保證這碗蘸料的風味扶搖直上。

爆肚

其次就是爆肚。

爆肚

爆肚的蘸料跟涮肉差不多,區別在於爆肚的小料更隨意一些,小蔥、香菜,因人而異,腐乳、蝦油鹵、辣椒油,豐儉由人。

麵茶

麵茶

麵茶不是茶,是用小米麵熬煮而成的麵糊。這碗麵糊本身沒什麼味道,喝到嘴裡只有光滑細膩的感覺。吃麵茶之前,要在表面淋上一層厚厚的麻醬,最好呈螺旋狀淋上去,可以保證吸溜到的每一口麵茶都裹挾著麻醬的濃香。

麻醬燒餅

麻醬燒餅

這可能是為數不多的和麻醬有關,但卻沒有被黑的北京小吃吧!

掌心大小的麻醬燒餅,單面灑滿芝麻,咬開之後,橫截面層次分明,每一層都沾染上了麻醬。一裡一外,雙重夾擊,滿嘴都是躲不掉的麻醬香味。您還別說,凡是吃過的人,基本都挺享受這口濃郁的麻醬味。

豆泡兒湯

豆泡湯通常和羊雜湯一起出現,北京的清真館子裡常有售。

豆泡湯,豆泡就是炸豆腐

豆泡就是北方人說的炸豆腐,南方人稱“炸豆果”。炸過的豆腐放在有花椒和大料的水裡燉煮,煮到豆泡的所有縫隙裡都吸滿湯底的味道。只有湯底的滋味還不夠,吃之前必須加一勺麻醬,攪勻之後再吃,此時的豆泡湯全然沒了剛剛的單薄,口味豐厚了不止一點點。

乾隆白菜

乾隆白菜,就是芝麻醬拌生白菜心

地道的北京涼菜之一,說白了就是芝麻醬拌生白菜心,調味酸甜,黃芥末的加入是點睛之筆。這盤乾隆白菜和以上那些小吃都不同,即便是喜歡麻醬的朋友,也有可能站到它的對立面,因為乾隆白菜不僅考驗你對麻醬的忍耐度,還順便測試了一下你對芥末的好感度。總之……慎點吧。

除了上述這些北京土生土長的小吃之外,還有麻辣燙、涼皮、牛筋面、牛肉麵等“異族”食物,從它們跨過北京地界的那一刻,就自願對麻醬“俯首稱臣”了……

討厭北京小吃的人,你們討厭的其實是麻醬吧!

所以,討厭北京小吃的你,其實只是討厭麻醬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