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一文詳解貓眼與淘票票的電影線上購票終極之爭

文|南如瑉 編輯|朴芳

這兩天突然很多媒體都在發兩家電影購票網站的公關新聞, 我們也來簡單談一談中國電影線上購票領域的歷史和現狀, 以及在這方面的洞察。

電商真正的大範圍介入電影發行還是在三年前的國慶檔, 貓眼借助寧浩新片《心花路放》正式加入了這個遊戲, 這是線上售票第一次真正對行業展現它的威力。

其更深層的意義在於, 改變了傳統的發行--影城--排片的B端傳導鏈條, 而是通過票補(預售)--購票環節率先撬動C端觀眾, 從而提高影城的上座率和收益, 促進或提前讓影城排出對該片的場次,

這樣才有了提前多天的場次預售, 改變了過去只有提前1-2天才排片的情況。

緊接著, 借助中國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巨大人口紅利, 便成為了電商獲取使用者的最快方式。 另一方面, 則是電影片方日益把電商作為宣發的重要管道,

各種合作票補、聯合宣發、甚至獨立宣傳成為常態。

從最早的格瓦拉一家, 到後來的網票網、貓眼(美團)、糯米、大眾點評、微票、蜘蛛網、賣座網、樂影客、指點……市面上最多時曾存有十幾個玩家混戰。

近三年來線上售票市場經歷了多重變化, 行業經歷了多起重大的並購整合, 如今終於再次到了一個節點, 正式形成了貓眼VS淘票票的最終雙雄局面, 而其背後又分別站著騰訊和阿裡當今中國兩家最大的互聯網公司。

對於大文娛或者說是泛娛樂領域來說, 阿裡和騰訊兩家都是同樣的極其看重, 並且逐漸形成了旗下的兩大文娛生態集團。 而電影的高頻消費、低客單價、影響力強的特徵使得其成為文娛領域的最重要一塊陣地之一。

因此, 兩大巨頭對峙的格局想必要持續一段時間了。

線上售票的發展

四年前, 美團貓眼跟百度糯米加入了電影售票的行列, 誰也未曾想到能夠發展的如此迅猛。 緊接著阿裡影業的成立, 隨之誕生了淘票票。 以及加上微影時代打造的微票兒(于2016年改名娛票兒),

形成了四大天王的格局。 通過一輪輪的燒錢、搶流量、搶用戶, 曾經的四大電商都有著較為穩固的流量和占比。

短短幾年時間, 如今線上售票已經達到近80%的份額, 徹底將影院會員制擊潰, 同時某種程度上綁架了影城和片方, 改變了電影發行的遊戲規則和觀眾的購票習慣。 跟打車、送餐、共用單車等等一樣, 互聯網+的介入, 把一切都改變了, 電影也不例外。

幾大電商的發展手法, 無外乎捆綁熱門大片宣發, 做低價票、大檔期促銷等, 如今的百度糯米已經停止了燒錢, 然後迅速掉出了第一梯隊。 這也間接證明了電影票務是一個金錢遊戲, 不燒錢, 不做低價票, 不捆綁大片發行, 基本都是死路一條。 幾年間, 貓眼靠著老牌的用戶優勢,

一直佔據頭把交椅。

隨著百度糯米的退出, 隨著貓眼與娛票兒的合併, 隨著淘票票持續的砸錢投入, 經歷了三年的電商大戰之後, 終於塵埃落定, 貓眼與淘票票的對峙局面正式形成。

新貓眼VS淘票票之流量入口

用戶就是流量, 也是決定互聯網企業能否變現的最關鍵一環。 如今獨立的電影票務APP已經很難存活,要麼被並購,要麼被淘汰。在APP活躍用戶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借助超級APP的流量紅利,增加更大的購票入口,幾乎是一個必然。

新貓眼方面,它的入口主要有:貓眼APP、美團APP、大眾點評APP、微信小程式、娛票兒APP、格瓦拉APP、微信錢包、QQ錢包等,組成一個龐大的矩陣格局。

淘票票方面,主要入口包括:淘票票APP、支付寶APP、螞蟻金服、口碑APP、高德地圖、大麥。可以說支付寶這個巨大流量入口,是淘票票的很大加持,也是它能夠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同時,在阿裡大文娛的體系下,優酷跟UC的流量,也是對淘票票的一個資源補充。

兩大電商在入口方面不相上下,基本都佔據了最頭部的資源,也是其他競爭者不可比擬的,這也是它們很難被趕超的重要原因,從這個層面來看,電商的競爭也是流量和入口之爭。

貓眼VS淘票票之占比

自今年以來,阿裡影業在高層上有所調整,在定位方面有著較大的轉變,更多的是往服務型、平臺型發展。它的優勢在於資金跟大文娛生態平臺,也證明了自己在開發專案上並不擅長,未來會減少主控項目,更多的參與平臺式、資金式的基礎設施服務,因此這種轉型也是一種必然。

轉型之後,淘票票作為一個平臺,它將承載更多的使命,每年10億的燒錢量,這也是它在市場占比上扶搖直上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暑期檔跟《戰狼2》的聯合發行合作,根據易觀的資料顯示,讓它一度在占比上超越合併之前的貓眼和娛票兒,暫居首席。不惜成本的爭搶使用者和打造基礎設施服務,是淘票票目前的主要策略。

而貓眼方面,一直是穩紮穩打,它有著先發優勢和群眾基礎,貓眼是最為老牌的電商票務平臺之一,前期憑藉美團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先發的優勢是它鞏固地位的砝碼。而此外,和娛票兒合併之後,新貓眼在市場份額上更進一步,根據易觀的暑期檔市場報告資料顯示,其合併後的占比已經達到半數。過去三年裡不斷有人想挑戰它的地位,但畢竟一味的砸錢並不是辦法,需要強大的後勁和寬廣的基礎。

今年國慶檔貓眼獨家發行的《羞羞的鐵拳》,不僅創造國產2D電影紀錄,更是內地首部20億+的2D電影。根據片方相關人士提供的資料,貓眼在網路出票占比上,達到了穩定的60%,證明了它依然是觀眾基礎最廣的票務平臺。在與後起之秀淘票票正面廝殺當中,貓眼在燒錢上相對保守,但強大根基讓它不落下風。

真相,都要借助優秀的電影

經過這麼多年“內容為王”的洗禮,大家終於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再大的卡司、再大的IP、再大的宣發和管道,都是靠不住的,最終還是優質的內容取勝。

票務平臺流量的擴張,成長與發展,與其有最大關聯度的,依然是好的內容。沒有《戰狼2》的57億票房,何談淘票票在今年暑期檔的崛起和反超。同樣的,沒有同為國慶檔的《心花路放》和《羞羞的鐵拳》這類的影片,貓眼也很難在市場上打開局面。

而對於真正瞭解電影市場的人來說,大家都明白管道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日漸式微,線上和線下管道的加成甚至票補的多少都不及口碑的擴散來的更為有效和直接。

以《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英倫對決》為例,除了《戰狼2》外,這兩部片同樣是近期淘票票深度參與的大片,但卻沒有成功。這個例子對於貓眼來說同樣如此,《羞羞的鐵拳》之外,其今年的《大鬧天竺》同樣在負面口碑的作用下無力回天。

再舉一個今年春節檔《西遊伏妖篇》的例子,這部電影甚至同時包含了貓眼和淘票票兩大平臺(還有眾多院線)的助力,但依然高開低走,最終被《功夫瑜伽》反超。

作為關注了電影市場十年的我們來說,其實上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只不過絕大部分人只記住了成功的案例。宣發起的作用在大部分時候是錦上添花,決定最終影片市場表現的還是影片自身作為商品屬性的賣點以及口碑的圈層傳遞,在當下這個資訊流高度發達的時代更是如此。

對於高口碑的黑馬型影片來說,預排片和票補的撬動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這有助於獲取一個相對高的起點和口碑的快速發酵。

所以內容方很重要的一點是可以不用過於迷信線上或線下管道的力量,極端一點即使有院線的封殺也不妨礙影片的大爆,今年的《摔跤吧!爸爸》既是如此。因為最終的投票權來自于觀眾,只要觀眾想看,沒人能和錢過不去。

另外從觀眾的層面來講,他們並不在乎是在貓眼還是淘票票買票,價格便宜和購票便捷,並且看好電影才是他們最終的訴求。

幾年來,電商的崛起極大助力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也讓行業的各項資料更加透明,激烈的競爭更讓觀眾享受到了實惠,這對於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

對於兩大票務平臺來說,除了高效率燒錢之外,能否擁有精准超前的市場判斷並且選擇與好的內容、好的影片合作,同時做好B端和C端的基礎設施服務,以及建立更寬廣的泛娛樂護城河,是它們接下來能否更進一步,甚至甩開對手的重中之重。

但是,從觀眾和行業的角度來說,我們都希望兩強競爭的格局更久一些,畢竟壟斷的後果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

如今獨立的電影票務APP已經很難存活,要麼被並購,要麼被淘汰。在APP活躍用戶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借助超級APP的流量紅利,增加更大的購票入口,幾乎是一個必然。

新貓眼方面,它的入口主要有:貓眼APP、美團APP、大眾點評APP、微信小程式、娛票兒APP、格瓦拉APP、微信錢包、QQ錢包等,組成一個龐大的矩陣格局。

淘票票方面,主要入口包括:淘票票APP、支付寶APP、螞蟻金服、口碑APP、高德地圖、大麥。可以說支付寶這個巨大流量入口,是淘票票的很大加持,也是它能夠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同時,在阿裡大文娛的體系下,優酷跟UC的流量,也是對淘票票的一個資源補充。

兩大電商在入口方面不相上下,基本都佔據了最頭部的資源,也是其他競爭者不可比擬的,這也是它們很難被趕超的重要原因,從這個層面來看,電商的競爭也是流量和入口之爭。

貓眼VS淘票票之占比

自今年以來,阿裡影業在高層上有所調整,在定位方面有著較大的轉變,更多的是往服務型、平臺型發展。它的優勢在於資金跟大文娛生態平臺,也證明了自己在開發專案上並不擅長,未來會減少主控項目,更多的參與平臺式、資金式的基礎設施服務,因此這種轉型也是一種必然。

轉型之後,淘票票作為一個平臺,它將承載更多的使命,每年10億的燒錢量,這也是它在市場占比上扶搖直上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暑期檔跟《戰狼2》的聯合發行合作,根據易觀的資料顯示,讓它一度在占比上超越合併之前的貓眼和娛票兒,暫居首席。不惜成本的爭搶使用者和打造基礎設施服務,是淘票票目前的主要策略。

而貓眼方面,一直是穩紮穩打,它有著先發優勢和群眾基礎,貓眼是最為老牌的電商票務平臺之一,前期憑藉美團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先發的優勢是它鞏固地位的砝碼。而此外,和娛票兒合併之後,新貓眼在市場份額上更進一步,根據易觀的暑期檔市場報告資料顯示,其合併後的占比已經達到半數。過去三年裡不斷有人想挑戰它的地位,但畢竟一味的砸錢並不是辦法,需要強大的後勁和寬廣的基礎。

今年國慶檔貓眼獨家發行的《羞羞的鐵拳》,不僅創造國產2D電影紀錄,更是內地首部20億+的2D電影。根據片方相關人士提供的資料,貓眼在網路出票占比上,達到了穩定的60%,證明了它依然是觀眾基礎最廣的票務平臺。在與後起之秀淘票票正面廝殺當中,貓眼在燒錢上相對保守,但強大根基讓它不落下風。

真相,都要借助優秀的電影

經過這麼多年“內容為王”的洗禮,大家終於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再大的卡司、再大的IP、再大的宣發和管道,都是靠不住的,最終還是優質的內容取勝。

票務平臺流量的擴張,成長與發展,與其有最大關聯度的,依然是好的內容。沒有《戰狼2》的57億票房,何談淘票票在今年暑期檔的崛起和反超。同樣的,沒有同為國慶檔的《心花路放》和《羞羞的鐵拳》這類的影片,貓眼也很難在市場上打開局面。

而對於真正瞭解電影市場的人來說,大家都明白管道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日漸式微,線上和線下管道的加成甚至票補的多少都不及口碑的擴散來的更為有效和直接。

以《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英倫對決》為例,除了《戰狼2》外,這兩部片同樣是近期淘票票深度參與的大片,但卻沒有成功。這個例子對於貓眼來說同樣如此,《羞羞的鐵拳》之外,其今年的《大鬧天竺》同樣在負面口碑的作用下無力回天。

再舉一個今年春節檔《西遊伏妖篇》的例子,這部電影甚至同時包含了貓眼和淘票票兩大平臺(還有眾多院線)的助力,但依然高開低走,最終被《功夫瑜伽》反超。

作為關注了電影市場十年的我們來說,其實上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只不過絕大部分人只記住了成功的案例。宣發起的作用在大部分時候是錦上添花,決定最終影片市場表現的還是影片自身作為商品屬性的賣點以及口碑的圈層傳遞,在當下這個資訊流高度發達的時代更是如此。

對於高口碑的黑馬型影片來說,預排片和票補的撬動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這有助於獲取一個相對高的起點和口碑的快速發酵。

所以內容方很重要的一點是可以不用過於迷信線上或線下管道的力量,極端一點即使有院線的封殺也不妨礙影片的大爆,今年的《摔跤吧!爸爸》既是如此。因為最終的投票權來自于觀眾,只要觀眾想看,沒人能和錢過不去。

另外從觀眾的層面來講,他們並不在乎是在貓眼還是淘票票買票,價格便宜和購票便捷,並且看好電影才是他們最終的訴求。

幾年來,電商的崛起極大助力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也讓行業的各項資料更加透明,激烈的競爭更讓觀眾享受到了實惠,這對於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

對於兩大票務平臺來說,除了高效率燒錢之外,能否擁有精准超前的市場判斷並且選擇與好的內容、好的影片合作,同時做好B端和C端的基礎設施服務,以及建立更寬廣的泛娛樂護城河,是它們接下來能否更進一步,甚至甩開對手的重中之重。

但是,從觀眾和行業的角度來說,我們都希望兩強競爭的格局更久一些,畢竟壟斷的後果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