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外行管理內行典範:郭士納成功挽救IBM的秘訣是什麼?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 曾經在IT行業獨步天下的藍色巨人IBM因為機構臃腫以及封閉孤立的企業文化, 正變得步履蹣跚。 1993年, IBM出現巨額虧損, 虧損額高達160億美元, 突然間就面臨著被分拆的風險。 在IBM內部, 員工士氣低落, 人人都看不到前景;在外部, 美國各大媒體紛紛看低IBM前景, 甚至將IBM現狀形容為“一隻腳已經邁進了墳墓”!

藍色巨人IBM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而, IBM在美國科技界的地位, 卻是非同小可。

IBM曾經是美國高科技企業中的領頭雁, 在江湖中地位舉足輕重, 也是高科技企業中的絕對“盟主”。 有些美國人甚至認為, IBM就是美國的財富, “IBM的失敗就被視為對美國的一次打擊”!假如IT界“盟主”就此倒下, 這就好比中國的“一汽”突然間宣佈倒閉、日本的本田宣佈破產、韓國的三星宣佈歇業, 這是美國人心理上絕對無法接受的事實!

在這無比艱難的時刻, IBM董事會從外面聘請來了新任董事長路易士·郭士納,

指望他能在此緊要關頭來挽救IBM。 郭士納一上任, 就決心要對藍色巨人大動手術, 推動IBM這頭大象進行改革, 以扭轉IBM走下坡路的趨勢。 然而, 改革, 說起來容易, 實施起來卻無比困難。 改革, 意味著觸動IBM眾多老人的乳酪。 老IBM人的思想、工作方式、甚至利益格局, 都將因此而發生巨大變化, 必將引起他們的極大反彈。 作為初來乍到的“帶頭大哥”, 郭士納既人生地不熟, 又不懂技術。 不熟悉業務, 也沒有跟隨者。 這情形, 倒是跟初任“帶頭大哥”姬旦的境遇極其類似。 曾經有一次, 郭士納想到IBM的一研發機構去參觀, 身為IBM董事長的郭士納居然被門衛攔下, 告知他無權進入!

路易士·郭士納

不管你接受不接受, 現狀就是如此。

郭士納如何才能讓老舊藍色巨人的上上下下都順應市場變化, 緊密跟隨他改革的步伐?——這才是郭士納所要面對的首要難題。

為團結公司內部大多數人, 郭士納第一個要實施的重大改革舉措就是“重新制定公司的工資待遇政策”。

長期以來,

IBM在外人看來是鼎鼎有名、如雷貫耳, 但其實內部卻長期都處於人浮於事狀態。 這主要是因為IBM一直實施普惠的薪資體系, 每位員工的待遇差別都可預期, 變動很少:員工工資的增長與當年公司經營效益無關, 大家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也是一個樣。 在業界, IBM是出了名的福利高、裁員少。 只要你在IBM幹得時間足夠長, 就遲早能獲得滿意的薪資。 某種程度上, IBM就是一家溫水煮青蛙式的“大國企”, 論資排輩現象非常嚴重。

大象跳舞

要想改變IBM, 就必須得改變這種嚴重缺乏激勵效應的薪資體系!

郭士納因此決策, 歷史性地向數萬名IBM員工授予股票期權。 對那些公司特別需要的優秀員工, 甚至不惜把他們原本所擁有的期權轉換成價格更低的期權,

以挽留他們。 普通員工獲得公司股票後, 自身待遇從此與公司業績直接掛上了鉤。 而且, 這還傳遞出一條重要資訊:IBM的工資待遇將以公司績效為基礎, 而不再是以工作年限為基礎。

期權制度改革, 讓所有IBM員工的目標更加專一:員工從此更關注公司業績和自身績效, 而不再是每天按部就班、論資排輩地混資歷。

薪資改革推出之後, IBM內部人心迅速凝聚, 底層執行力大大增強。 在薪資體系改革完成的前提下, 郭士納其它更重要的改革措施, 才得以順利推行。 在郭士納的掌舵下, IBM次年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不僅如此, 在郭士納管理IBM的9年時間裡, 藍色巨人持續盈利, 股價上漲了10倍, 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從此,IBM再度走向輝煌,繼續前進的步伐已不可阻擋。

郭士納成功挽救IBM的秘訣,並不是因為他個人能力超凡脫聖,擁有獨一無二的技術能力,或者他是個管理天才。郭士納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果斷地進行了制度變革,大範圍地改進了激勵措施,讓原本已經麻木不仁的IBM內部員工恢復了信心,工作態度更加積極主動。內部員工人人敢於承擔責任、願意承擔責任,當然就各盡其能、人盡其才,即便是郭士納個人絲毫不懂高科技技術,IBM也能全力向前行進!

有效的激勵才是跨越障礙最佳手段

個體能力的大小,顯然是因人而異,存在先天性差別,難以在短期內改變。然而,能力提升雖然困難,但個人主動承擔責任的意願,卻是可以通過各種激勵手段來增強。用一句直白語言來形容,就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危急時刻,還管他娘的什麼能力大小,只要是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沖上前衝鋒陷陣,就給你重賞!

合理激勵、善於激勵,這才是IBM再度輝煌的秘訣,也是郭士納個人成功的秘訣。而要想讓部下敢於承擔責任、樂於承擔責任,就必須得先給他們嘗到甜頭!

從此,IBM再度走向輝煌,繼續前進的步伐已不可阻擋。

郭士納成功挽救IBM的秘訣,並不是因為他個人能力超凡脫聖,擁有獨一無二的技術能力,或者他是個管理天才。郭士納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果斷地進行了制度變革,大範圍地改進了激勵措施,讓原本已經麻木不仁的IBM內部員工恢復了信心,工作態度更加積極主動。內部員工人人敢於承擔責任、願意承擔責任,當然就各盡其能、人盡其才,即便是郭士納個人絲毫不懂高科技技術,IBM也能全力向前行進!

有效的激勵才是跨越障礙最佳手段

個體能力的大小,顯然是因人而異,存在先天性差別,難以在短期內改變。然而,能力提升雖然困難,但個人主動承擔責任的意願,卻是可以通過各種激勵手段來增強。用一句直白語言來形容,就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危急時刻,還管他娘的什麼能力大小,只要是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沖上前衝鋒陷陣,就給你重賞!

合理激勵、善於激勵,這才是IBM再度輝煌的秘訣,也是郭士納個人成功的秘訣。而要想讓部下敢於承擔責任、樂於承擔責任,就必須得先給他們嘗到甜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