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學做環保帽,將茱萸果實佩戴上

南通網訊?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 描畫了重陽節登高、佩茱萸的習俗。 10月20日, 崇川區學田街道勞動保障所聯合紫荊花社區工會、保障站開展“插茱萸賀佳節、傳承非遺迎重陽”主題活動。

南通科院榮梅娟老師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多年, 應邀擔任本次活動指導老師。 榮梅娟說, 唐朝詩人王維筆下的茱萸這種植物, 現代人看得不多, 也很少再現這一傳統民俗, “今天, 我教大夥兒製作環保帽子, 並將茱萸果實佩戴在帽子上, 迎接重陽佳節。 ”

這次活動吸引了5位轄區邊遠省市同胞參加。

他們在榮梅娟指導下, 用廢舊彩紙等環保材料製作出幾頂環保帽子。 值得一提的是, 社區幹部特意從外地郵購了一捆茱萸。 “環保帽子上戴上茱萸果實, 更漂亮了。 ”少數民族同胞韋曉紅如是說。

“關於重陽節插茱萸的最早記載見於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 ”榮梅娟介紹,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 到了唐代很普遍, 當時人或將茱萸佩帶於臂, 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 還有插在頭上的,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邪。

“2006年5月20日, 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紫荊花社區黨委書記姚傑說, 用這種獨特的方式, 感受傳承重陽民俗很有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