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二三事

每每去當代書畫家荊向海老師那裡, 聽向海老師聊得多的便是中石先生的高風峻節、學術學問、趣事逸聞。 我也總是被中石先生的幽默、風趣、率真所吸引,

所感動。

因中石先生是向海老師的老師, 所以, 每每在報刊上看到關於中石先生的消息, 我也便熱切關注。

說起來, 最早“認識”中石先生, 還是在學校讀書時。 當時所上的學校雖然不過是一所中等專業學校, 對於書法卻頗為重視。 學校裡有專職的書法教師, 有書法協會, 還經常辦書畫展覽, 展覽教職工和學生的優秀作品, 每週都有書法課, 每天都安排專門的時間習書。 先是硬筆, 一年後是軟筆。 就是在所上的書法課上, 放映著中石先生講解書法的錄影, 讓我得以聽到中石先生的深入淺出的講解, 一睹中石先生揮毫書寫的風範。

歐陽中石先生, 1928年出生, 山東泰安人, 畢業於北京大學。 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和多方面的藝術才能, 在邏輯、音韻、戲劇、書學、語文教育學等專門領域有很高的造詣, 精于書法、繪畫、京劇表演以及詩詞曲聯創作。 1985年起, 中石先生在首都師範大學創立書法教育專業, 1993年擔任中國第一位書法博士生導師, 1998年又成為第一位書法博士後指導老師。

中石先生著述豐贍, 主要著作有《中國邏輯史》、《中國邏輯思想史》、《書法與中國文化》、《藝術概論》、《中國書法史鑒》、《中國書法》、《章草便檢》、《學書•津梁叢書》等, 可謂是著作等身。 目前他還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等。

這是我在網上搜羅到的中石先生的簡介。

中石先生謙遜、風趣。 書畫大家欄目採訪中石先生。 中石先生說, 我不是書畫大家, 我是一教書匠。 中石先生還用這四句話幽默地總結自己:少無大志, 見異思遷, 不務正業, 無家可歸。

中石先生思維敏捷, 幽默風趣, 快言快語。 有一年, 劉海粟、白雪石、秦嶺雲等諸書畫大家相聚作畫, 讓中石先生題詩。 有一老友知道中石先生思維敏捷, 故意不讓他思考, 讓他現題。 先生不急不慢地說, 曹植有七步詩, 俺祖上有“三上”(指歐陽修的枕上、廁上、馬上), 我就選廁上吧。 說完, 去了一趟衛生間, 回來揮毫就題。

有一年, 我參加一個文學采風活動, 到高唐李苦禪紀念館參觀。 看到那館名是中石先生題的, 是很清雅的行楷書。 遂想起向海老師告訴我的關於中石先生與大石先生的有趣故事。 中石先生來時, 還特意去看了同苦禪先生一樣同為高唐人的孫大石先生。 中石先生幽默, 說孫先生比他大一輩, 大石先生有些愕然, 中石先生眯著眼笑說, 因為他是大石嘛, 而他只是中石。駐足欣賞先生的書法時,我禁不住默默微笑起來,同行的文友看我一個人在笑,就好奇地問我笑什麼,我便告訴了他這段故事,文友在感佩中石先生的幽默風趣之外,也會心地笑起來。

中石先生是熱誠于教育事業的老人。教育系統找他題個校名什麼的,據說是不僅分文不取,還會大老遠地不辭辛苦去應邀剪綵。先生雖然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依然精氣神十足,吃嘛嘛香,說嘛嘛有味道,身體倍兒棒。向海老師曾經飽含深情地向我講述了中石先生在山東一天的行程:上午,應邀去淄博周村,參加山東紡織工業學院校牌揭牌剪綵儀式,校牌題字是先生題的,然後吃中午飯,下午2:30分,為山東工業大學的師生做了關於書法文化的精彩講座,在課堂上講課,邊講邊示範,一點也不見普通老人的倦怠。4:30分,講座結束後返回濟南,在麗天大酒店吃晚飯,晚飯後,7:30到北洋劇院,聽張火丁先生的戲,中石先生還為張火丁先生題字:張燈結綵。看戲結束後回到舜耕山莊住宿,已是晚11時。向海老師多次提及,中石先生在山東的活動,他大都是全程陪伴,陪伴自己的恩師,感受先生的美德厚學,於自己也是受益匪淺。2006年12月 24日上午,濟南市第五中學“春暉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中石先生現場捐贈30萬元設立了“春暉獎學金”,用於表彰優秀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學生。“濟南五中是一個給我力量的學校。只是我幾次回濟南,都沒來得及回五中看看,深感慚愧,以致不敢回。這次來母校,請原諒我遲到的回歸。”在捐贈儀式上,中石先生滿懷深情地說。其實,類似於這樣的捐贈,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有的見諸報導,有的沒有。而中石先生對教育的深情由此可見一斑。

中石先生是性情中人。2005年金秋時節,中石先生又一次來山東故里,適值蔣維崧先生寫就十米書法長卷,書寫內容系蘇東坡詩詞,優雅清麗的行書,打電話請中石先生題跋。蔣先生的學生常誠攜長卷到中石先生住處,兩人都說了句“敢不從命。”這句話在常誠的意思是:我是蔣先生的學生,奉師之命,作為學生,豈敢不從命。中石先生是自謙、幽默:敢?不從命。老人家談笑幽默了一陣子,當然還是欣然為蔣先生長卷題寫:“文德翰采,光及北辰”。中石先生題寫的小字款更有意思:“乙酉之秋返裡,峻齋先生所屬,敢不從命,遂逢題如下,夫子教我。中石。”

先生從事書法教育幾十年,于書法教育、書學研究等多有真知灼見。針對書法創作中的個性與共性問題,中石先生曾指出,學習的時候是不要談“我”,要看人家;創作時候也不要沒有別人,應當把別人的拿來,把別人的好東西吸收並表現出來;所以,在藝術上,如果單一強調個性或共性,哪一個也不對,兩者要共存共在;如果你的書法個性中越具有共性越了不起,光談個性就淪為孤家寡人。而對於經典作品的吸收上,他提倡“筆塚墨池”般的臨帖功夫。中石先生認為,臨習字帖實際上是在鍛煉人的兩個能力:一個是眼睛能力,看得准;一個是動手能力,要能把它表現得出來;眼睛要看得准,手才能表現得准。中石先生的這些說道都是懇切之言,藥石之言。

最近在報刊上偶然讀到先生的《庚辰論書》,雖不過是千字短文,但其學養,其文筆,其真知灼見,讓人嘆服。中石先生深情寫道:“是故,餘力求置之文化,以期成一充實廣闊而淵深之學科,與其他諸科並列,為諸科揚出些許的光彩,庶幾納書一事於當途也。”是中石先生的自謙,也是先生的心志。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中石先生高風說不盡,在此,只記述幾件關於先生的趣聞軼事,為紀,也為念。

而他只是中石。駐足欣賞先生的書法時,我禁不住默默微笑起來,同行的文友看我一個人在笑,就好奇地問我笑什麼,我便告訴了他這段故事,文友在感佩中石先生的幽默風趣之外,也會心地笑起來。

中石先生是熱誠于教育事業的老人。教育系統找他題個校名什麼的,據說是不僅分文不取,還會大老遠地不辭辛苦去應邀剪綵。先生雖然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依然精氣神十足,吃嘛嘛香,說嘛嘛有味道,身體倍兒棒。向海老師曾經飽含深情地向我講述了中石先生在山東一天的行程:上午,應邀去淄博周村,參加山東紡織工業學院校牌揭牌剪綵儀式,校牌題字是先生題的,然後吃中午飯,下午2:30分,為山東工業大學的師生做了關於書法文化的精彩講座,在課堂上講課,邊講邊示範,一點也不見普通老人的倦怠。4:30分,講座結束後返回濟南,在麗天大酒店吃晚飯,晚飯後,7:30到北洋劇院,聽張火丁先生的戲,中石先生還為張火丁先生題字:張燈結綵。看戲結束後回到舜耕山莊住宿,已是晚11時。向海老師多次提及,中石先生在山東的活動,他大都是全程陪伴,陪伴自己的恩師,感受先生的美德厚學,於自己也是受益匪淺。2006年12月 24日上午,濟南市第五中學“春暉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中石先生現場捐贈30萬元設立了“春暉獎學金”,用於表彰優秀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學生。“濟南五中是一個給我力量的學校。只是我幾次回濟南,都沒來得及回五中看看,深感慚愧,以致不敢回。這次來母校,請原諒我遲到的回歸。”在捐贈儀式上,中石先生滿懷深情地說。其實,類似於這樣的捐贈,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有的見諸報導,有的沒有。而中石先生對教育的深情由此可見一斑。

中石先生是性情中人。2005年金秋時節,中石先生又一次來山東故里,適值蔣維崧先生寫就十米書法長卷,書寫內容系蘇東坡詩詞,優雅清麗的行書,打電話請中石先生題跋。蔣先生的學生常誠攜長卷到中石先生住處,兩人都說了句“敢不從命。”這句話在常誠的意思是:我是蔣先生的學生,奉師之命,作為學生,豈敢不從命。中石先生是自謙、幽默:敢?不從命。老人家談笑幽默了一陣子,當然還是欣然為蔣先生長卷題寫:“文德翰采,光及北辰”。中石先生題寫的小字款更有意思:“乙酉之秋返裡,峻齋先生所屬,敢不從命,遂逢題如下,夫子教我。中石。”

先生從事書法教育幾十年,于書法教育、書學研究等多有真知灼見。針對書法創作中的個性與共性問題,中石先生曾指出,學習的時候是不要談“我”,要看人家;創作時候也不要沒有別人,應當把別人的拿來,把別人的好東西吸收並表現出來;所以,在藝術上,如果單一強調個性或共性,哪一個也不對,兩者要共存共在;如果你的書法個性中越具有共性越了不起,光談個性就淪為孤家寡人。而對於經典作品的吸收上,他提倡“筆塚墨池”般的臨帖功夫。中石先生認為,臨習字帖實際上是在鍛煉人的兩個能力:一個是眼睛能力,看得准;一個是動手能力,要能把它表現得出來;眼睛要看得准,手才能表現得准。中石先生的這些說道都是懇切之言,藥石之言。

最近在報刊上偶然讀到先生的《庚辰論書》,雖不過是千字短文,但其學養,其文筆,其真知灼見,讓人嘆服。中石先生深情寫道:“是故,餘力求置之文化,以期成一充實廣闊而淵深之學科,與其他諸科並列,為諸科揚出些許的光彩,庶幾納書一事於當途也。”是中石先生的自謙,也是先生的心志。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中石先生高風說不盡,在此,只記述幾件關於先生的趣聞軼事,為紀,也為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