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梧州“戲曲進校園”:舞一出別開生面的校園水袖

梧州市中山小學學生在表演校園普法教育木偶劇《愛》。 記者 邱烜 攝

近日, 現代粵劇《北上》在梧州上演, 劇中講述的是著名民主將領李濟深在中國歷史轉折關頭,

力脫困擾, 毅然從香港北上參加全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並當選為國家副主席, 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故事。

《北上》劇情跌宕起伏, 視覺衝擊力強, 激起了觀眾一波波如潮的掌聲。 最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全劇的唱念做打不泥古法, 抑揚頓挫別開生面, 令人心神陶醉!

令人意外的是, 劇中飾演李濟深小女桐桐的並不是梧州粵劇團的專業演員, 而是梧州市中山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彭樂怡。 《北上》如一股徐徐而來的春風, 吹綠了西江的岸堤, 催生了許許多多像彭樂怡那樣演技精湛傳神的戲曲新秀, 使得粵劇這枚南國紅豆在桂東大地上重新返青, 再開新枝。

這股沁人的春風, 就是“戲曲進校園”。

2014年9月, 梧州市啟動“戲曲進校園”試點工作, 積極探索戲曲進校園的方法和路徑, 努力打造融傳統文化精髓和學校教育文化特色為一體的校園文化。

“我們讓基礎好的地方戲種先進校園, 然後在學生參與、接受乃至喜歡的基礎上讓別的劇種再進校園, 打造範本然後以點帶面逐步鋪開。 ” 梧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黎遠軍說。

此後, 粵劇進入戲曲氛圍濃厚的梧州市第十一中學, 下俚歌進入長洲區長洲鎮四洲村小學, 牛娘戲進入岑溪市第二小學……並通過名師選編教材、名師進校園、名師帶學徒三種方法, 對試點學校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戲劇化妝、身段訓練、唱腔訓練、折子戲排練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培訓。

“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表演才能,

我們創編校歌和身段舞、排演折子戲, 在課堂上普及粵劇知識並配合一些適合學生心理特徵的課程。 ”梧州市第十一中學的教師許筱穎說。

梧州市第十一中的學生徐鈺佩是學校粵劇表演隊的成員, 她說:“為了培養我們對戲曲的興趣, 學校經常請專業教師來給我們上課。 對於戲曲, 剛開始我們是有點排斥的, 走臺步時很辛苦, 一句話要唱一分多鐘的時長, 很不習慣, 又擔心影響學習。 後來, 感覺到粵劇的唱腔和唱詞都很優美, 裡面也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學習, 慢慢就喜歡了。 ”

充分借鑒試點的推廣經驗, 梧州各地學校紛紛將戲曲引進校園。 通過搭建平臺, 開展“宣、編、演”等各項活動, 培養學生的興趣,

並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 讓家長也積極參與進來, 培養戲曲人才, 培植戲曲觀眾, 培育戲曲市場。

“戲曲進校園”不僅傳承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還在推陳出新中傳播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梧州市第十一中學的校長湯偉良說:“我們讓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薰陶的過程中, 培養他們的優秀品格, 自覺抵禦外來的各種不良文化, 自覺地向真、向善、向好、向美。 ”

記者在梧州市第十一中學採訪時, 看到兩名學生正在操場的樹蔭下畫臉譜。 見記者過來, 她們一邊畫一邊回答記者的問題。 女學生黃嘉麗說:“奶奶在家裡經常放粵劇的磁帶, 媽媽在梧州劇團上班, 所以我從小就喜歡粵劇。 上初中後, 學校開了粵劇培訓班,

我就更加喜歡了, 除了參加演出, 我還喜歡畫臉譜, 現在我可以根據紅臉白臉的人物角色性格來畫臉譜。 ”

另一名叫潘惠珍的同學也說:“我們學校每天上課前和下課後都會放粵曲, 上課和下課的鈴聲也都是粵曲的, 學校還有粵曲操, 每天課間大家都會練。 ”

梧州的“戲曲進校園”, 舞的是一出別開生面的校園水袖。 他們把推動地方戲曲傳承發展與校園文化教育結合起來, 在創新中傳承, 賦予戲曲新的涵義。

當天, 觀看了梧州市中山小學學生表演的校園普法教育木偶劇《愛》之後, 校長蔡一兵對記者說:“我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融匯進木偶戲的演繹中, 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中國傳統文化各種思想精華的同時, 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根據自治區要求,廣西“戲曲進校園”覆蓋率到2017年要達到50%,而梧州,預計可達100%,在三年不到的時間裡,實現了“戲曲進校園”的全覆蓋。

目前,在梧州,“戲曲進校園”已經蔚成風氣,成了一種常態化的素質教育方式。梧州市中山小學黨支部書記羅燕華說:“學校每學期至少展出一塊戲曲宣傳壁報,每個班級每月至少開設一節戲曲教學課,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參加一次戲曲講座、欣賞一場戲曲、會唱一首戲曲,把戲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後的娛樂中,引導學生養成看戲、聽戲、學戲、唱戲、愛戲的興趣。強化中小學生對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從而培養更多充滿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人才。”

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根據自治區要求,廣西“戲曲進校園”覆蓋率到2017年要達到50%,而梧州,預計可達100%,在三年不到的時間裡,實現了“戲曲進校園”的全覆蓋。

目前,在梧州,“戲曲進校園”已經蔚成風氣,成了一種常態化的素質教育方式。梧州市中山小學黨支部書記羅燕華說:“學校每學期至少展出一塊戲曲宣傳壁報,每個班級每月至少開設一節戲曲教學課,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參加一次戲曲講座、欣賞一場戲曲、會唱一首戲曲,把戲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後的娛樂中,引導學生養成看戲、聽戲、學戲、唱戲、愛戲的興趣。強化中小學生對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從而培養更多充滿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人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