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北大荒的磨難與牧歌——版畫家張路

張路(1919——1977)

張路, 原名張學廉, 上虞章鎮鎮人。 版畫家。

1937年, 張路中學畢業後, 曾在上虞等地中學任教, 後在浙江員警學校任音樂教員。 1945年畢業于國立英士大學藝術科。

1947年畢業於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西洋繪畫科。 1948年先後在上海立北中學、浙江紹興中學任美術教員, 時有連環畫和剪紙作品問世。 1949年在上海出版《怎樣畫漫畫》、《怎樣刻剪紙》, 為新中國美術知識普及與傳播做出了貢獻。 1950年調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編輯室編輯, 並從事業餘木刻創作。 1957年其木刻組畫《西遊記》發表。 《西遊記》以其形象優美, 構圖嚴謹別致, 黑白對比巧妙而富於節奏變化, 刀法流動嫺熟而富於韻律, 整體渾然而裁汰有致, 成為建國初期名冠一時之佳作, 引起美術界重視。

1958年, 張路被錯劃為右派。 1959年, 下放到黑龍江省牡丹江墾區勞動, 後任《北大荒》雜誌和《北大荒畫報》編輯。 北大荒生氣勃勃的創業生活,

使他在藝術上有新的崛起, 他同解放軍美術工作者共同努力, 使木刻作品逐漸凝聚成“北大荒”畫派。 他的早期套色木刻《滿網》、《晨曦》、《小鴨》等14件作品參加了1960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牡丹江農墾局在北京舉辦的《北大荒美術作品展覽》。 《早春》、《雨後》、《找縫插針》等12件作品, 參加了1961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牡丹江農墾局聯合主辦的《牡丹江墾區版畫畫展》。

1962年2月, 張路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的北大荒版畫4人赴新疆寫生團旅行新疆, 足跡踏遍天山南北。 新疆之行, 再次激發他的創作熱情, 創作出一批具有西北風情的版畫作品有《頌歌》、《花帽市場》、《小羊》、《野水無橋馬帶渡》等, 並參加了在哈爾濱和北京舉行的“晁楣、張禛麒、杜鴻年、張路旅行新疆版畫展覽”。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這個畫展的專集:《黑龍江版畫——旅行新疆作品選》。

1962年11月, 張路調入中國美術家協會黑龍江分會創作室, 從事專業創作。 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有《水從天上來》、《山莊》、《午休》等。 作品曾參加“東北農墾總局美術作品展覽”、“黑龍江、四川、廣東版畫展”、“第五屆全國版畫展”、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美術作品展”、“中日版畫交流展”、“中國現代版畫展”等多項展覽。

“文化大革命”期間, 張路痛遭劫難, 致使藝術生命停止近10年, 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摧殘。 但這並沒能泯滅他的藝術創作激情, 一如既往, 默默地伏案操刀刻畫, 開始藝術道路上的最後衝刺。 他找來一堆堆小梨木板, 夜以繼日地操刀, 在梨板上鐫刻著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理想。 僅1975—1977年兩年間, 就創作約70幅黑白木刻, 展示出藝術家的完善與成熟。 誠如他的同志、好友兼難友的美術史論家黃苗子在《張路木刻集》序言中所指陳的:他愛上了北大荒。 他那時並不是以一個藝術家身份到那兒的。

可是他毫無怨言,就是由於祖國瑰麗的大自然使他陶醉。 使他忘記了自己的一切。 1977年7月, 張路因病醫治無效, 猝然長逝。 終年58歲。

張路去世後, 於1978年落實政策, 錯劃右派得到改正。 黑龍江《北方文學》雜誌、香港《美術家》雜誌、日本《未來》雜誌, 相繼發表張路的黑白木刻及評介、紀念文章。 198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張路木刻集》。中國美術館收藏他的版畫《隆冬》、《小屯之夜》、《吸水》等。黑龍江省博物館也收藏了他的百件作品。

1987年,為紀念張路逝世10周年,中國美術家協會黑龍江分會、黑龍江省博物館聯合主辦了《張路版畫遺作展》,展出作品100餘件。《中國當代美術家年鑒》、《中國版畫家年鑒》、《中國新興版畫五十年選集》、《中國書畫鑒賞辭典》收入了他的作品和傳略。

198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張路木刻集》。中國美術館收藏他的版畫《隆冬》、《小屯之夜》、《吸水》等。黑龍江省博物館也收藏了他的百件作品。

1987年,為紀念張路逝世10周年,中國美術家協會黑龍江分會、黑龍江省博物館聯合主辦了《張路版畫遺作展》,展出作品100餘件。《中國當代美術家年鑒》、《中國版畫家年鑒》、《中國新興版畫五十年選集》、《中國書畫鑒賞辭典》收入了他的作品和傳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