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漢中傳說故事|雞頭關的傳說

前言

關於漢中的傳說故事小編一直在搜尋, 此次有幸在漢中市文聯找到這本珍貴的書。 小編將每日與大家分享一篇, 後期還將陸續與大家分享陝南情歌、漢中民俗等書籍的內容, 如果您也有此類收藏書籍請於小編聯繫, 讓我們把漢中文化挖掘傳承下去。

本文內容來自1984年12月出版的漢中風物傳說

雞頭關的傳說

王克家 (搜集整理)

從關中到漢中的褒斜道上, 有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雞頭關。 這兒奇峰突兀, 山勢巍峨, 狀如雞冠。 崖畔, 刀砍斧劈般地陡峭;穀底, 河水滔滔, 正是魏武揮毫題寫“袞雪”的地方。 長期以來, 這兒流傳著一個神奇動人的傳說。

一次, 魯班和他的徒弟趙巧打這兒路過。 一見這兒的山光水色, 險要地勢, 象著了迷一樣。 師徒忘記勞累, 等高爬低仔細觀察了地形後讚歎說:“能在這兒築個壩, 可給老百姓帶來多少好處啊!”徒弟趙巧, 肚裡還有另一番心思:覺得跟隨師傅多年, 手藝不但全學到了手, 甚至還超過了師傅, 可總沒有顯露的機會。 想找個機會在師傅面前露一手, 事成之後, 好和師傅分手, 憑自己的手藝, 進城串鄉, 吃香的, 喝辣的, 自由自在地過日子。 因此, 趙巧急切提出築壩的事,

魯班覺得給民造福是件好事, 加之徒弟心熱氣盛, 也就頓時答應了。 師徒商定好當晚一更動手, 各築半段, 雞叫時看誰先完工。

夜深了, 師徒二人表面上沉靜, 心裡反復思量、籌畫著。 當褒城城樓上一更鼓響, 兩人便分頭行動。 趙巧年輕膽壯, 求勝心切,

使出全身本事, 伐木搭橋, 懸架索道, 搬石運土, 穿梭不停。 才智過人的魯班, 經多見廣, 技藝嫺熟, 此時此刻, 拿出絕技, 造出隊隊木牛流馬, 在穀中不停的馱運。 又使出么山趕石的神力, 大手揮處, 只聽得隆隆的雷聲響動, 山石開裂河石滾動, 縷縷石火, 叭叭閃光, 整個河谷在轟響、晃動。 響聲也驚動了趙巧, 他窺見師傅這一招數, 不禁有些愧悔, 想到自己那段工程的進展, 更感自愧不如。 他怕雞叫前完不了工, 趕忙找來簸箕, 一頭鑽到附近人家的雞窩旁, 一手捏著鼻子, 一手象雞翅扇打似的拍著簸箕學雞叫。 在他的逗引下, 一家的雄雞叫了。 十家、百家的雞都跟著叫了。 石門裡的金雞這時也被驚起, 伸伸脖子, 喉嚨癢癢地不禁也叫了起來。
魯班忙著幹活, 隱約聽到還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側耳細聽, 金雞真的也叫了, 才停下少半工程。 可又足足等了兩個多時辰, 天才微微放亮。 只見徒弟的那頭, 僅有幾堆散亂的石頭, 才知是中了計。 天大亮了, 師傅尋找徒弟, 找遍了四山也沒有蹤影。 據說趙巧使了奸計後, 害得石門裡的金雞錯報了時辰受到了玉皇的懲罰, 雞頭關, 就是金雞受罰後化成的山石。 而作假騙人的趙巧, 被關入石門裡永遠做著苦工。

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解放後,造福人民的黨,終於在這雞頭關前修起了石門水庫。拱形大壩,依山傍石,聳立河谷,高達八十余米,蔚為壯觀。大壩兩邊,東、西幹渠象兩條游龍,穿山越穀,澆地灌田,使數百萬旱地,變成了良田。石門水庫電站日夜發電,送往城鄉。千百年來人們美好的傳說和幻想,今天變成了現實。

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解放後,造福人民的黨,終於在這雞頭關前修起了石門水庫。拱形大壩,依山傍石,聳立河谷,高達八十余米,蔚為壯觀。大壩兩邊,東、西幹渠象兩條游龍,穿山越穀,澆地灌田,使數百萬旱地,變成了良田。石門水庫電站日夜發電,送往城鄉。千百年來人們美好的傳說和幻想,今天變成了現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