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人大教授鄭志剛:金字塔持股結構的負面效應不容忽視

中新經緯用戶端10月23日電(閆淑鑫)“散戶之於上市公司控股大股東, 處於相對被動的位置, 時刻膽戰心驚, 當然不會做長期價值投資。 ”

近日, 中國人民大學第一屆金融學科年會期間,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鄭志剛接受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專訪時如是說。

10月21日,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鄭志剛在中國人民大學第一屆金融學科年會發表主題演講。 主辦方供圖

在證券交易市場, 散戶由於持股時間短被貼上了“投機性強”的標籤。 甚至有人提出了“去散戶化”的建議。

對此, 鄭志剛認為, 散戶之所以具有較強的投機性,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為了防範自身利益遭到上市公司控股大股東的隧道挖掘(指企業的控制者從企業轉移資產和利潤到自己手中的各種合法的或者非法的行為)。

鄭志剛提到, 中國當下盛行金字塔持股結構(多層級、多鏈條的集團控制結構),

該結構下, 處於塔頂的控股大股東, 對塔底的孫公司實際所需承擔的責任是有限的, 但是它卻可以利用這個金字塔結構的鏈條, 產生很大的影響力。 這種不對稱關係的存在, 為控股大股東謀取私人收益、損害其他分散小股東的利益創造了條件。

“這種情況下, 散戶之於上市公司控股大股東, 出於相對被動的位置, 時刻擔心自己的利益會被隧道挖掘, 當然會隨時準備走, 不會做長期價值投資。 ”鄭志剛向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分析。

此外, 鄭志剛還認為, 上市公司控股大股東對資本運作的熱衷, 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散戶的投機心理。 他提到, 金字塔持股結構下, 控股大股東關注的並不是上市公司的核心業務,

而是非核心業務, 即資產炒作。

“通常以資產置換、增發新股、並購重組, 甚至更名等為題材進行炒作, 把股價炒高, 然後進行一些關聯交易等行為。 ”鄭志剛講道, “大家都知道他們有這樣一個心態, 既然這樣, 散戶就會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打探消息上, 也不會長期持有股票。 ”

“所以說, 給散戶貼上‘投機性強’的標籤, 實際上是不公平的, 他們是無辜的。 ”鄭志剛告訴中新經緯用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

鄭志剛認為, 複雜的金字塔持股結構, 不僅為控股大股東損害中小投資者權益創造了條件, 還為監管部門監管股權關聯公司的關聯交易帶來了困難。 金字塔持股結構的負面效應愈加明顯。

在抑制金字塔持股結構的蔓延和發展上,

鄭志剛建議, 可以借鑒美國歷史上的成熟經驗, 一方面, 通過公司間股利稅的開徵, 使控制子公司孫公司的金字塔母公司處於稅負不利狀態;另一方面, 通過制定針對持有優先股的機構投資者獲得股利回報時的稅收優惠政策, 鼓勵機構投資者更多持有上市公司發行的沒有控制權的優先股, 從而有效避免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過度干預。 同時, 還需通過徵收遺產稅等鼓勵“金融大鱷”從股權控制向公益性基金轉變。 (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 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