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基因那些事:喝酒臉紅和喝酒臉白,一杯倒和千杯不醉,基因說了算

關於誰更能喝酒, 民間一直有不同說法, 有的人認為一喝酒臉紅的千杯不倒, 但也有人認為喝酒臉發白的酒量更大。

其實, 如果瞭解“喝酒”基因和酒精在人體裡的代謝,

就知道喝酒不管臉發紅還是發白, 其實都不那麼合適喝酒。

酒精在人體裡是怎樣代謝的?

想搞清楚誰更能喝酒, 首先要明白酒精在人體裡是怎樣代謝的。 正常情況下, 人在喝酒後, 大部分酒精會進入肝臟, 先在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將酒精(乙醇)轉化為乙醛, 然後通過乙醛脫氫酶的作用將乙醛轉化為乙酸,最後乙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並釋放出熱量。

人體代謝酒精的過程中, 有兩個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就是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 簡單地說, 如果一個人體內這兩種酶的數量、活性都處於較高水準, 那他就很能喝酒。 然而, 事實上不少人體內的要麼缺乙醇脫氫酶, 要麼缺乙醛脫氫酶, 享齊酶之福沒那麼簡單。

酒精代謝的第一步——乙醇脫氫酶基因

乙醇脫氫酶基因具有很高的多態性, 其控制的乙醇脫氫酶的數量、活性也是不盡相同的。 但是多數中國人比較幸運, 擁有著比較強的乙醇脫氫酶-1B(ADH1B)的第7型變種。

在這種基因的調控下,

人體能加快酒精分解速度約13倍, 而且還能分解與乙醇結構類似的毒素, 所以漢族人較少出現酒精中毒。 相比而言, 嗜酒如命的如戰鬥民族俄羅斯人, 還有大部分白種人, 都沒有這種基因, 所以很容易酒精中毒。

但中國人中, 還有小數沒有ADH1B第7型變種的,

例如愛大口喝酒的蒙古同胞。 這個人群就是酒精喝下去了, 沒那麼快能代謝為乙醛, 酒精只能在體內蓄積, 造成血液攜氧能力下降, 於是臉就發白了。 其實這種情況是相當危險的, 很容易發生酒精中毒。 所以喝酒臉白的人, 最好有節制地喝酒, 尤其不要一下子喝太多、對瓶吹。

是不是酒簍子, 基因說了算——乙醛脫氫酶基因

不要忘了, 除了要把酒精代謝為乙醛, 還得把乙醛代謝為乙酸才算功德圓滿。 由於乙醛的人體毒性遠大於酒精, 尤其對肝臟有重大危害, 因此將乙醛代謝掉這一步驟極其重要, 甚至可說決定了這人到底能不能喝酒。

這時候, 控制乙醛脫氫酶的基因ALDH2該上陣了。 亞洲人的ALDH2主要有三種類型, 即野生型、雜合突變型、純合突變型,

但每個人只可能是其中一種類型。 這三種基因型代表著對乙醛的代謝能力由強至弱。

如果你不好運地屬於ALDH2*2/*2, 那對乙醛的代謝能力是最差的, 喝一點點酒都會臉紅, 還會頭痛、噁心、想吐。 臉紅的原因在於乙醛在體內積累, 造成血管擴張, 嚴重的還會全身發紅甚至過敏。 大約30%的中國人屬於這種類型。 前邊說了, 乙醛的人體毒性尤其肝臟毒性是很大的, 因此這類人最好最好滴酒不沾!

然後就是ALDH2*1/*2, 擁有這種基因的人往往是三幾杯之後開始臉紅。 如果強行長期練習酒量, 身體對酒精的耐受性會增加, 造成很能喝的假像。 但練酒沒法改變自己的基因, 體內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依舊較弱, 大量蓄積的乙醛依舊會危害身體, 仍然不適合大量喝酒。

最後,如果你擁有著ALDH2*1/*1,配合上ADH1B第7型變種,你就是萬中無一的酒簍子,酒精下杜既不臉紅也不臉白,不喝點酒簡直是浪費父母給你的好基因(當然了,暴飲是不對的)!

仍然不適合大量喝酒。

最後,如果你擁有著ALDH2*1/*1,配合上ADH1B第7型變種,你就是萬中無一的酒簍子,酒精下杜既不臉紅也不臉白,不喝點酒簡直是浪費父母給你的好基因(當然了,暴飲是不對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