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何當今藝術界,如此迷戀「尚醜」的繪畫?

去年, 我在倫敦的 Sadie Coles HQ 當代藝術館參加了 Laura Owens 的精彩創意展。 整整一個下午, 在佈置著她作品的趣味展廳, 我都沉浸在一幅名為《Garfield》的畫像中。

來自洛杉磯的藝術家 Owens 對一些過於滑稽、庸俗的元素進行了改造, 賦予它們新的魅力。

在她的畫筆下, 有彩虹色塊變成的迷幻花環;有石制的繪兒樂(Crayola, 一個兒童塗鴉畫筆品牌)風格的潦草字體;有和糖霜一樣厚重的油畫顏料。 2013 年接受採訪時, Owens 表示, 她不想去做那些「好的」藝術, 即被條條框框的品位或審美標準束縛的藝術, 與此相反的衝動, 反而能創造出更好的作品。

今年秋季, 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將舉辦 Owens 的職業生涯回顧展, 展出 Owens 擅長的「尚醜繪畫」。 說來或許有些矛盾, 「尚醜繪畫」這個描述其實洋溢著讚美之意。 「尚醜」的藝術不受大眾審美觀點的束縛, 所有潦草狂野之態, 自然也是僭越常規的。

這樣的藝術不僅風格怪異,

更可以說是大膽的藝術行為, 與達達主義的重要理論家 Tristan Tzara 的理念相呼應。 1918 年, Tzara 批判美是「一種無聊的完美, 一片故步自封的金色沼澤」。 達達主義藝術家認為, 醜陋不僅是一種合理的藝術狀態, 更是一種對陷入殘酷戰爭的大眾的警示。

《無題》(2016), 出自 Laura Owens 之手;Owens是新一代反潮流天才藝術家,

排斥傳統的美學概念

事實上, 「尚醜」藝術反映的往往是一個醜陋的時代。 20 世紀 30 年代, 希特勒統治下的「第三帝國」為 Otto Dix 的作品貼上了「頹廢藝術」的標籤。 而 Dix 的作品展示的恰恰是肢體殘缺不全、鬼魅一般的人物。

20 世紀 60 年代末, Philip Guston 放棄了抽象表現主義, 開始進行詭異的漫畫創作, 主題以種族暴動和城市恐怖為主。 (批評家Robert Hughes對他的作品《Ku Klux Komix》不屑一顧。 這部作品描繪了一雙雙驚恐萬分的眼睛和殺氣騰騰的三K党成員。 )20 世紀 80 年代, 正值冷戰時期, 位於西德的 Albert Oehlen 創作了大量野獸形象, 它們的配色恐怖至極。 比如, 他用病態感的藍色、粉色、黃色描繪希特勒畫像。 當然, 究竟什麼才能算作「醜」, 最終決定權還是在觀看者手中。

在有些人眼中,

模仿嬰幼兒的精神錯亂令人憤慨, 但其他人或許認為這樣無關緊要。 總而言之, 「尚醜」繪畫的共同之處在於, 它們都敢於挑戰那種一目了然的吸引力、熟悉感或栩栩如生的感覺。 「尚醜」繪畫提醒人們:藝術不是「殯儀館美學」的分支, 無法完全複刻已逝的美麗。 「尚醜」繪畫是一種致幻劑, 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製造麻煩, 顛覆世界, 證明還可以用其他視角觀察。

環顧四周, 我們生活的時代充斥著各種可怕的事物。 因此, 出現了新一代「尚醜」畫家, 尤其是他們那些風格怪誕的作品, 或許就源自你我身處之地。 有幾年, 繪畫界非常枯燥無味, 這些藝術家正是誕生于那段時期。 當時, 流行的抽象概念對繪畫藝術構成了巨大挑戰,

幾乎使繪畫淪為酒店大堂中擺設的庸俗作品。

《魔法俄羅斯童話故事》(The Enchanted Watch Russian Fairy Tale)是 Karen Kilimnik 在 1998 年創作的作品;Kilimnik的畫作批判消費主義和流行文化, 也時常諷刺不同藝術史

「尚醜」繪畫, 哪怕價格不菲, 也敢於挑戰浮躁的, 推崇毫無攻擊性的作品的藝術市場。 再者, 當今畫家們處境艱難。 人們要求畫家創造一種前所未見的媒介,但這種媒介常常在誕生之時就被錯誤地宣告死亡。「尚醜」便是對這種情形的回應。

想要找到通往迷失荒原的關鍵,也就是通往未來的路,有賴於找到上述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正如作家 Donald Barthelme 所言 ——「如何做個壞人」。畫家們想要變得醜陋,就要打破禁錮,大膽創新,拋棄傳統。即使自己的作品可能不會被輕易歸類或理解,依然堅持創作。

Philip Guston1969 年的作品《工作室》(The Studio);他的漫畫作品慣用明度不高的淡粉色,有一種病態感;畫作中總是充斥著戴頭罩的三K党成員;他可以說是當今幾位大熱畫家的先驅前輩

現在,很多畫家都非常擅長創作「尚醜」的作品。Karen Kilimnik 的作品重塑了消費主義和流行文化的象徵物。從 Kate Moss 到昏昏欲睡的狗,都在她的畫筆下變得扭曲醜陋,令人心碎。比如,在去年紐約 303 Gallery 畫廊舉辦的展覽上,她就將貓咪貼紙與巴羅克式掛毯的複製品相結合。Torey Thornton 的作品將突如其來的實物(一卷衛生紙、一個歪歪斜斜的鳳梨、一顆雞蛋)與無實體的抽象物相結合,每一幅作品的背景似乎都是電腦模擬的超現實主義世界。

當然,也不能落下 Owens。她如同強盜一般大膽「搶劫」了藝術史,借鑒《花生米》漫畫、西班牙畫家 El Greco 和所有發生過的藝術運動,再將她的「戰利品」毀掉,變成一團亂七八糟並且致幻的東西。以上這些當下最優秀的畫家,以「尚醜」前輩畫家們為靈感,綜合吸收藝術史中的風格、影響力以及歷史本身,最終釋放能量,創作出美麗而邪惡的「糟粕」。

布魯克林畫家 Sam McKinniss 經常將庸俗作品,和其他看似不可能成為主題卻是主題的事物,提升到高雅藝術的高度;比如,他重新塑造了 Winona Ryder 在電影《甲殼蟲汁》中扮演的角色,創作了 2015 年的作品《Lydia (Study)》

縱觀歷史,「尚醜」藝術的潮流在較為規律的週期內起伏。在批評家和策展人集體事後思考的救贖式推動下,人們會對「尚醜」作品進行重新思考;而從醜陋到不醜陋的後續轉變,也有著自己的規律。畫家Willem de Kooning曾這樣描述自己:「我陷入了粗俗的鬧劇」。《女人,I》(Woman, I)是他最著名的畫作,但最初的觀賞者卻無法理解這部作品。

批評家 Anatole Broyard 在 1974 年的《紐約時報》中回憶道,畫中人物「齜牙咧嘴,非常兇殘。雙眼瞪得很大,很激進,很可怕。我被震驚了」。最後,他在文中寫道,de Kooning 的畫作「就和所有激烈的原始創作一樣,需要花一些時間去適應」。

Francis Picabia 於 1924 年創作的《化裝舞會,坎城,1924》(Veglione,Cannes,1924); Picabia 的畫作具有「俄耳甫斯主義」風格,即用一些假借的材料來表現藝術,而不是根據視覺得來的現實

今天的藝術世界開始接受「尚醜」的時代,最確鑿無疑的證據就是「機構認可」。多年來,許多畫家在藝術史邊緣遊走,他們無視約定俗成的美學概念。如今,他們的創作逐漸獲得了機構認可。比如,Llyn Foulkes 曾創作過一幅米老鼠鑽進頭顱裡的自畫像。還有 Francis Picabia 和 Sigmar Polke,近幾年,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給他們舉辦過回顧展。這二人博才多識,留下了許多形狀古怪的圖像。

Picabia 和 Polke 對待繪畫,就像愛搞惡作劇的人在搗亂一樣:通過繪畫這種媒介發出邪惡的挑釁。Picabia 自稱是「美麗的惡魔」和「超現實主義者中的超現實主義者」。他模仿印象派主義,創造出諷刺意味十足的作品。他對高雅品位的攻擊,甚是荒唐怪誕,以至於到 1921 年他否定了達達主義。即便他曾經說過典型的達達主義者宣言:「我相信幸福,憎惡嘔吐。」

《親愛的CliffordRocket難道你不渴望一個家嗎》(Dear Clifford Rocket, Don’t You Want a Home)是Torey Thornton 2016年的作品;這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是將超凡脫俗的抽象藝術與拼貼畫和偶然拾得之物相結合

Polke 的作品以被二戰激發的弑父能量為主題,融入了「第三帝國」強加於頹廢藝術的三個特徵:現代主義者、超現實主義者和印象派。他就好像是電影中的 Jekyll 醫生,在實驗室中擺弄化學品,創造出變態、反常、頗具諷刺意味的藝術,批判德國資本主義。Polke 的大型作品《帕格尼尼》(Paganini,1981-1983)仿佛是多位離經叛道的畫家共同創造的。畫中被濃霧籠罩的區域混入了塗鴉旋渦和一個弄臣,弄臣又將骷髏變成了一個放射符號。顯然,這幅作品是對病態環境的全景描繪。另一方面,Polke 具有神秘主義特質,因此,也可以說這幅作品是對某種邪惡煉金術過程的記錄。

但是,真正憑藉粗魯開闢新天地的人,當屬另一位德國藝術家 Martin Kippenberger。他或許也是對當今「尚醜」時代影響最大的人。Kippenberger 是一位獨一無二的「頹廢」藝術家(在自畫像中,他只穿內衣,令人不禁聯想到一個醉醺醺的惡魔)。他足以和 Picabia、Andy Kaufman 平起平坐。他在巴西買下一家加油站,並將路燈杆雕塑成聖誕老人的樣子。他像魔鬼一樣創作,假裝繪畫就是痛飲狂歡之餘的消遣。1982 年至 1983 年,他創作了英國搖滾樂隊 Motörhead 主唱Lemmy 的肖像。畫中的 Lemmy 上身赤裸,前方是一面同盟旗幟。整幅肖像模糊不清,仿佛畫家已經酩酊大醉,無法聚焦一般。

Martin Kippenberger 的《Motörhead (Lemmy) 2》(1982-1983)是重金屬偶像肖像

1997 年,43 歲的 Kippenberger 逝世。他生前的名聲,和崇尚粗鄙品位的先輩們一樣,是毀譽參半的。但是,自從 2008 年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舉辦了他的第一場重要回顧展後,人們便意識到 Kippenberger 的遺產不容小覷,在一些完全不同的藝術家身上,均能看到其遺產的變體。

Sam McKinniss 的藝術代表了 Kippenberger 最獨特的影響力。 McKinniss 是一位布魯克林藝術家,他和愛開玩笑的食人魔一樣,喜歡可愛但又病態的結構。他也是一位無禮的畫家,喜歡所謂的庸俗主題。比如,他給電影《甲殼蟲汁》中的Winona Ryder、Michael Jackson 和說唱歌手 Cam’ron 都穿上了粉色皮草連帽衫。他畫筆下的每一個人都奢華而又怪異可怕。他的作品散發著柔焦光芒,這種半開玩笑式的美麗讓人沉醉。他筆下的主角,身體往往有著微妙的畸形,令人驚歎。

今年,McKinniss 為哥特風流行女歌手 Lorde 的新專輯《Melodrama》繪製了封面畫像。畫中,Lorde 躺在床上,宛如一位公主,孤枕難眠。這幅畫像摻雜著性感與古怪的色彩。她的臉上映射著柔和的色彩(粉色、水藍色、蜜桃色),就像耶誕節的燈光掃在白雪公主的臉上,但詭異的細節卻令人感到不安。封面的邊緣做了模糊處理,油料塗抹得並不精准,女主角的妝容仿佛是哭花了一般。這些元素讓封面失去了攝影的真實感。McKinniss 的作品如此迷人,他用千禧時代的創作力,印證了「尚醜」藝術的箴言:在粗俗品位中實現和諧,就是高雅的最高境界。

-

撰文: Charlie Fox

編輯:張權

人們要求畫家創造一種前所未見的媒介,但這種媒介常常在誕生之時就被錯誤地宣告死亡。「尚醜」便是對這種情形的回應。

想要找到通往迷失荒原的關鍵,也就是通往未來的路,有賴於找到上述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正如作家 Donald Barthelme 所言 ——「如何做個壞人」。畫家們想要變得醜陋,就要打破禁錮,大膽創新,拋棄傳統。即使自己的作品可能不會被輕易歸類或理解,依然堅持創作。

Philip Guston1969 年的作品《工作室》(The Studio);他的漫畫作品慣用明度不高的淡粉色,有一種病態感;畫作中總是充斥著戴頭罩的三K党成員;他可以說是當今幾位大熱畫家的先驅前輩

現在,很多畫家都非常擅長創作「尚醜」的作品。Karen Kilimnik 的作品重塑了消費主義和流行文化的象徵物。從 Kate Moss 到昏昏欲睡的狗,都在她的畫筆下變得扭曲醜陋,令人心碎。比如,在去年紐約 303 Gallery 畫廊舉辦的展覽上,她就將貓咪貼紙與巴羅克式掛毯的複製品相結合。Torey Thornton 的作品將突如其來的實物(一卷衛生紙、一個歪歪斜斜的鳳梨、一顆雞蛋)與無實體的抽象物相結合,每一幅作品的背景似乎都是電腦模擬的超現實主義世界。

當然,也不能落下 Owens。她如同強盜一般大膽「搶劫」了藝術史,借鑒《花生米》漫畫、西班牙畫家 El Greco 和所有發生過的藝術運動,再將她的「戰利品」毀掉,變成一團亂七八糟並且致幻的東西。以上這些當下最優秀的畫家,以「尚醜」前輩畫家們為靈感,綜合吸收藝術史中的風格、影響力以及歷史本身,最終釋放能量,創作出美麗而邪惡的「糟粕」。

布魯克林畫家 Sam McKinniss 經常將庸俗作品,和其他看似不可能成為主題卻是主題的事物,提升到高雅藝術的高度;比如,他重新塑造了 Winona Ryder 在電影《甲殼蟲汁》中扮演的角色,創作了 2015 年的作品《Lydia (Study)》

縱觀歷史,「尚醜」藝術的潮流在較為規律的週期內起伏。在批評家和策展人集體事後思考的救贖式推動下,人們會對「尚醜」作品進行重新思考;而從醜陋到不醜陋的後續轉變,也有著自己的規律。畫家Willem de Kooning曾這樣描述自己:「我陷入了粗俗的鬧劇」。《女人,I》(Woman, I)是他最著名的畫作,但最初的觀賞者卻無法理解這部作品。

批評家 Anatole Broyard 在 1974 年的《紐約時報》中回憶道,畫中人物「齜牙咧嘴,非常兇殘。雙眼瞪得很大,很激進,很可怕。我被震驚了」。最後,他在文中寫道,de Kooning 的畫作「就和所有激烈的原始創作一樣,需要花一些時間去適應」。

Francis Picabia 於 1924 年創作的《化裝舞會,坎城,1924》(Veglione,Cannes,1924); Picabia 的畫作具有「俄耳甫斯主義」風格,即用一些假借的材料來表現藝術,而不是根據視覺得來的現實

今天的藝術世界開始接受「尚醜」的時代,最確鑿無疑的證據就是「機構認可」。多年來,許多畫家在藝術史邊緣遊走,他們無視約定俗成的美學概念。如今,他們的創作逐漸獲得了機構認可。比如,Llyn Foulkes 曾創作過一幅米老鼠鑽進頭顱裡的自畫像。還有 Francis Picabia 和 Sigmar Polke,近幾年,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給他們舉辦過回顧展。這二人博才多識,留下了許多形狀古怪的圖像。

Picabia 和 Polke 對待繪畫,就像愛搞惡作劇的人在搗亂一樣:通過繪畫這種媒介發出邪惡的挑釁。Picabia 自稱是「美麗的惡魔」和「超現實主義者中的超現實主義者」。他模仿印象派主義,創造出諷刺意味十足的作品。他對高雅品位的攻擊,甚是荒唐怪誕,以至於到 1921 年他否定了達達主義。即便他曾經說過典型的達達主義者宣言:「我相信幸福,憎惡嘔吐。」

《親愛的CliffordRocket難道你不渴望一個家嗎》(Dear Clifford Rocket, Don’t You Want a Home)是Torey Thornton 2016年的作品;這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是將超凡脫俗的抽象藝術與拼貼畫和偶然拾得之物相結合

Polke 的作品以被二戰激發的弑父能量為主題,融入了「第三帝國」強加於頹廢藝術的三個特徵:現代主義者、超現實主義者和印象派。他就好像是電影中的 Jekyll 醫生,在實驗室中擺弄化學品,創造出變態、反常、頗具諷刺意味的藝術,批判德國資本主義。Polke 的大型作品《帕格尼尼》(Paganini,1981-1983)仿佛是多位離經叛道的畫家共同創造的。畫中被濃霧籠罩的區域混入了塗鴉旋渦和一個弄臣,弄臣又將骷髏變成了一個放射符號。顯然,這幅作品是對病態環境的全景描繪。另一方面,Polke 具有神秘主義特質,因此,也可以說這幅作品是對某種邪惡煉金術過程的記錄。

但是,真正憑藉粗魯開闢新天地的人,當屬另一位德國藝術家 Martin Kippenberger。他或許也是對當今「尚醜」時代影響最大的人。Kippenberger 是一位獨一無二的「頹廢」藝術家(在自畫像中,他只穿內衣,令人不禁聯想到一個醉醺醺的惡魔)。他足以和 Picabia、Andy Kaufman 平起平坐。他在巴西買下一家加油站,並將路燈杆雕塑成聖誕老人的樣子。他像魔鬼一樣創作,假裝繪畫就是痛飲狂歡之餘的消遣。1982 年至 1983 年,他創作了英國搖滾樂隊 Motörhead 主唱Lemmy 的肖像。畫中的 Lemmy 上身赤裸,前方是一面同盟旗幟。整幅肖像模糊不清,仿佛畫家已經酩酊大醉,無法聚焦一般。

Martin Kippenberger 的《Motörhead (Lemmy) 2》(1982-1983)是重金屬偶像肖像

1997 年,43 歲的 Kippenberger 逝世。他生前的名聲,和崇尚粗鄙品位的先輩們一樣,是毀譽參半的。但是,自從 2008 年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舉辦了他的第一場重要回顧展後,人們便意識到 Kippenberger 的遺產不容小覷,在一些完全不同的藝術家身上,均能看到其遺產的變體。

Sam McKinniss 的藝術代表了 Kippenberger 最獨特的影響力。 McKinniss 是一位布魯克林藝術家,他和愛開玩笑的食人魔一樣,喜歡可愛但又病態的結構。他也是一位無禮的畫家,喜歡所謂的庸俗主題。比如,他給電影《甲殼蟲汁》中的Winona Ryder、Michael Jackson 和說唱歌手 Cam’ron 都穿上了粉色皮草連帽衫。他畫筆下的每一個人都奢華而又怪異可怕。他的作品散發著柔焦光芒,這種半開玩笑式的美麗讓人沉醉。他筆下的主角,身體往往有著微妙的畸形,令人驚歎。

今年,McKinniss 為哥特風流行女歌手 Lorde 的新專輯《Melodrama》繪製了封面畫像。畫中,Lorde 躺在床上,宛如一位公主,孤枕難眠。這幅畫像摻雜著性感與古怪的色彩。她的臉上映射著柔和的色彩(粉色、水藍色、蜜桃色),就像耶誕節的燈光掃在白雪公主的臉上,但詭異的細節卻令人感到不安。封面的邊緣做了模糊處理,油料塗抹得並不精准,女主角的妝容仿佛是哭花了一般。這些元素讓封面失去了攝影的真實感。McKinniss 的作品如此迷人,他用千禧時代的創作力,印證了「尚醜」藝術的箴言:在粗俗品位中實現和諧,就是高雅的最高境界。

-

撰文: Charlie Fox

編輯:張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