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與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座談會在滬舉行

原標題:發揮風險管理者功能 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與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座談會”在滬舉行

“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 食品安全關係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10月20日, 在上海市食藥安辦、上海市金融辦、上海保監局指導下, 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主辦, 中國太保集團承辦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與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座談會”在滬召開。

中國太保集團總裁賀青表示, 中央就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提出了“四個最嚴”的要求, 上海也正致力於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而食品安全則是其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保險企業作為專業的風險管理者, 理應、也可以有所作為。

建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準

近年來, 本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符合中國特色、時代特徵和上海特點的食品安全監管之路, 形成了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專業監管+基層綜合執法”的監管體系, 有力地提升了本市食品安全水準。

2008年, 食品安全成為社會熱點, 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保險業首創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為食品企業提供因食品缺陷導致的責任風險保障。 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是以被保險人對因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存在缺陷造成第三者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時依法應負的經濟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 是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與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2010年上海市印發《關於加強金融服務促進本市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若干意見》的通知就要求, 積極發展食品安全保險業務, 進一步推廣農副產品與消費品的安全責任保險;2011年, 原《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在全國率先設立了“鼓勵嬰幼兒配方食品、生食水產品等食品的生產經營者, 大型餐飲、集體用餐配送單位, 以及承擔重大公共活動食品供應的單位,

投保食品品質安全責任險。 ”

此後, 2015年頒佈施行的《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 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參加食品安全責任保險。 首次以鼓勵性條款將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寫入法律。

據統計, 截至2016年底, 上海全市16個區已全部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 共有2200餘戶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 保費收入1500余萬元, 保險金額達90.68億元。

與會專家認為, 建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 是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重要內容, 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體現, 對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 有利於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發揮保險化解矛盾糾紛的作用, 用經濟杠杆和多樣化產品化解食品安全事件民事責任糾紛; 有利於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和經濟補償功能, 提高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和救助水準, 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利於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轉移風險, 提高產品品質, 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有利於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優化食品安全監管方式, 協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可以說, 也正是隨著有關法律法規對食品安全風險和責任的管理日益具體化和精細化, 使得保險業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而中國太保在食品安全領域的不斷創新實踐, 則為保險業提供了一個範本。

在與O2O平臺餓了麼的合作中, 中國太保與該外賣訂餐平臺協手探索全線上大資料模式,通過大資料應用和高科技手段,支援食品經營模式創新與產業反覆運算。針對菜品缺陷、食物異物食物中毒等經營和食品安全風險,可為1400個城市、130萬商戶、8000萬訂餐使用者提供相應的保險服務。

對於食品安全風險,中國太保不僅僅提供保障型服務,更是主動發揮風險管理功能、促進食品安全問題的治理。針對長久以來農村集體聚餐較嚴峻的食品安全風險形勢,中國太保旗下子公司安信農險創新推出前端風險管控服務,通過投保即送“土廚師”體檢、食品安全防範用品送下鄉、與監管部門資訊互通等手段,推進食品安全共治共建共用。

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構建“舌尖上的安全”體系

近年來,在上海市食藥監局領導下,通過保險的前端介入、過程管控,有效地將上海郊區農村集體聚餐,由過去的集體食物中毒高發區變為目前的事故發生率趨近為零,成為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中充分發揮保險作用的一個成功案例。

中國太保產險董事長、總經理顧越介紹,通過近年來的實踐創新,中國太保的食責險產品不斷豐富,食責險風控技術快速發展,推出了包括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廚師職業責任保險、餐飲企業食品安全責任保險、餐飲平臺商戶綜合責任保險等諸多險種。

提供風險保障和參與社會治理是保險業的重要功能,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保險業要發揮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努力成為經濟的“減震器”和社會的“穩定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國太保集團認為,在食品安全領域全面推廣責任保險制度,可以有效實現“四個結合”:

一是將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與政府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有機結合。運用市場化方式防範和化解食品安全糾紛,緩解食品安全事件引發的社會矛盾,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助力政府加快職能轉變,提升社會治理水準。

二是將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與食品產業健康發展有機結合。通過定制化產品、差異化定價、多樣化服務,商業保險可以助力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技術更新、產業升級,提高食品安全意識、提升風險管控水準,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三是將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與服務民生改善有機結合。商業保險不僅有助於提高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水準、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可通過構建行業資料和資訊共用平臺,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支援誠信企業發展,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的食品。

四是將開展食品安全責任險與保險業自身創新服務供給有機結合。保險公司通過與政府、產業和客戶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可不斷積累經驗和資料,培養專業人才,完善服務網路,創新保險產品服務供給,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民生保障。

2017年3月,《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在全國率先提出“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主動投保”,首次以條例形式明確高風險企業強制保險義務,旨在提高本市食品生產企業的保險保障水準,涉及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乳製品、肉製品、生食水產及蔬菜、食用植物油、冷凍飲品、預包裝冷鏈膳食、集體用餐配送膳食、現制即食食品11類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

但在實踐中,挑戰並不少:食品行業從田間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產業鏈條長、環節多,適用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相對複雜和多樣。同時,行業集中度低、中小企業居多,從業者的保險意識和投保意願不強,且在目前的法律環境下,企業的違規成本偏低。總體上看,食品安全責任險的推廣還有很大空間。要構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共治體系,還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和業界齊心協力、共同謀劃、發揮合力。

據悉,與《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配套的《進一步推進本市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也將於近期出臺。上海正不斷完善與超大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符合的食品安全現代治理體系,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市,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食品最安全、消費最放心、市民群眾滿意的城市。與會各方認為,圍繞這一目標,有必要進一步明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主體責任,依法賦予承擔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政府職能部門相應的監管手段,強化制度規範,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構建本市“舌尖上的安全”體系,展示上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形象,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綜合競爭力和軟實力。

中國太保與該外賣訂餐平臺協手探索全線上大資料模式,通過大資料應用和高科技手段,支援食品經營模式創新與產業反覆運算。針對菜品缺陷、食物異物食物中毒等經營和食品安全風險,可為1400個城市、130萬商戶、8000萬訂餐使用者提供相應的保險服務。

對於食品安全風險,中國太保不僅僅提供保障型服務,更是主動發揮風險管理功能、促進食品安全問題的治理。針對長久以來農村集體聚餐較嚴峻的食品安全風險形勢,中國太保旗下子公司安信農險創新推出前端風險管控服務,通過投保即送“土廚師”體檢、食品安全防範用品送下鄉、與監管部門資訊互通等手段,推進食品安全共治共建共用。

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構建“舌尖上的安全”體系

近年來,在上海市食藥監局領導下,通過保險的前端介入、過程管控,有效地將上海郊區農村集體聚餐,由過去的集體食物中毒高發區變為目前的事故發生率趨近為零,成為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中充分發揮保險作用的一個成功案例。

中國太保產險董事長、總經理顧越介紹,通過近年來的實踐創新,中國太保的食責險產品不斷豐富,食責險風控技術快速發展,推出了包括校園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廚師職業責任保險、餐飲企業食品安全責任保險、餐飲平臺商戶綜合責任保險等諸多險種。

提供風險保障和參與社會治理是保險業的重要功能,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要求,保險業要發揮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努力成為經濟的“減震器”和社會的“穩定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中國太保集團認為,在食品安全領域全面推廣責任保險制度,可以有效實現“四個結合”:

一是將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與政府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有機結合。運用市場化方式防範和化解食品安全糾紛,緩解食品安全事件引發的社會矛盾,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助力政府加快職能轉變,提升社會治理水準。

二是將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與食品產業健康發展有機結合。通過定制化產品、差異化定價、多樣化服務,商業保險可以助力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技術更新、產業升級,提高食品安全意識、提升風險管控水準,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三是將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與服務民生改善有機結合。商業保險不僅有助於提高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水準、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可通過構建行業資料和資訊共用平臺,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支援誠信企業發展,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安全的食品。

四是將開展食品安全責任險與保險業自身創新服務供給有機結合。保險公司通過與政府、產業和客戶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可不斷積累經驗和資料,培養專業人才,完善服務網路,創新保險產品服務供給,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民生保障。

2017年3月,《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在全國率先提出“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主動投保”,首次以條例形式明確高風險企業強制保險義務,旨在提高本市食品生產企業的保險保障水準,涉及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乳製品、肉製品、生食水產及蔬菜、食用植物油、冷凍飲品、預包裝冷鏈膳食、集體用餐配送膳食、現制即食食品11類高風險食品生產經營企業。

但在實踐中,挑戰並不少:食品行業從田間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產業鏈條長、環節多,適用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相對複雜和多樣。同時,行業集中度低、中小企業居多,從業者的保險意識和投保意願不強,且在目前的法律環境下,企業的違規成本偏低。總體上看,食品安全責任險的推廣還有很大空間。要構建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共治體系,還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和業界齊心協力、共同謀劃、發揮合力。

據悉,與《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配套的《進一步推進本市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也將於近期出臺。上海正不斷完善與超大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符合的食品安全現代治理體系,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市,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食品最安全、消費最放心、市民群眾滿意的城市。與會各方認為,圍繞這一目標,有必要進一步明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主體責任,依法賦予承擔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政府職能部門相應的監管手段,強化制度規範,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構建本市“舌尖上的安全”體系,展示上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形象,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綜合競爭力和軟實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