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譚子林 工匠精神的傳承與實踐者

1993年, 譚子林出生在株洲市茶陵縣的一個小山村。

年幼時, 沒有玩具, 他就整天和小夥伴們混在泥巴堆裡玩耍。 挖土、和泥、捏小人、捏玩具, 樂此不疲。 “將泥土握在手心, 總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譚子林回憶, 爺爺特別喜歡畫畫, 農閒時, 總喜歡用小樹枝在地上畫各種小動物, 看得多了, 他越發喜歡, 不僅學著畫, 還嘗試著用泥巴捏各種活靈活現的小動物。 也是在這個時候, 藝術的種子悄悄的萌芽了。

因為一直熱愛傳統手工藝, 2011年, 譚子林入願考入了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陶瓷設計與工藝專業。 學校有4000平方米的校內實訓基地——陶藝館,

有“大師+教授”“骨幹教師+企業專家”為支撐的藝術指導團隊, 這些, 都為開啟他的青春夢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裡, 他第一次真正接觸到了融工藝美術與民俗文化為一體的陶瓷藝術, 並在老師的指導下, 重點學習拉坯。 拉坯是一項枯燥的體力活, 經常在拉坯機上一坐就是一整天;拉坯更是一項精細活, 手上的力度稍有差錯, 都會前功盡棄。 而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 譚子林卻日漸覺得, 這項蘊含著中國古老智慧的藝術文化, 就好像是一位帶著面紗的美麗少女, 讓人禁不住想去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禁不住想要一次又一次地去努力, 去嘗試。

大二那年, 在去江西景德鎮參加夏令營時, 他遇到了深耕陶瓷藝術多年的胡國壽先生。

這個平日裡不善言談的靦腆小夥兒一反常態, 多次主動找胡國壽瞭解拉坯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與困惑, 他的認真好學也深深地打動了這位陶瓷匠人, 被破例收為徒弟。 在這裡, 他在學校學到的拉坯、修坯、燒窯等工藝得到進一步提高, 還接觸到了許多景德鎮當地特有的陶瓷手藝。

這些學習經歷讓譚子林漸漸領悟到:製作好的器皿需要專心致志, 在泥土面前要懂得謙遜, 在水面前要懂得敬虔, 在火面前懂得忍耐。 也就是在這樣的熱愛與執著中, 譚子林的夢想逐漸變得清晰、豐盈。

畢業後, 譚子林來到了長沙銅官窯, 半年的工作和學習, 顛覆了他對長沙銅官窯之前的理解與認識, 他也越發感悟到,

不同地域的陶瓷具有不同的工藝和韻味, 而要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 則需多走出去, 接受更多元的陶瓷文化。

於是, 一有時間, 他就去全國各地的窯口去參觀、學習, 瞭解他們獨特的工藝, 吸收其中的精華。 期間, 在學校和老師的推薦下, 他參加了各類國家級、省級的拉坯賽事, 獲得“陶瓷成型職業技能競賽”湖南省第一名、首屆銅官窯陶瓷技藝大賽拉坯組第一名、2015中國技能大賽——首屆“古窯杯”陶瓷成型職業技能大賽湖南分賽區第一名, 並獲“全國陶瓷行業技術能手”稱號等榮譽。

2015年, 這個眾多榮譽加身的青年放棄高薪聘請, 而是應邀回到母校, 成為了一名老師, 負責拉坯、實訓基地管理等教學輔助工作。 因為, 他始終記得師傅胡國壽在他身上給予的希望;“傳承陶瓷藝術,

要耐得住寂寞, 要好好地沉澱、積累, 今後, 就要看你們的了。 ”“在這之前, 我是為了興趣而磨煉技藝, 但我知道從此之後, 肩上多了一份東西叫‘責任’。 ”譚子林說。

在學校任教期間, 他將自己所學對學生傾囊相授, 儘量讓真正熱愛陶瓷藝術的新生代們少走彎路。 同時, 他也沒有放棄對陶藝學習創新的追求。 學校濃厚的藝術氛圍讓他對“致用致美”有著更深入的理解, 為他的作品融入了獨特的藝術語言。 在師傅胡國壽和師公占紹林的影響下, 他開始接觸一次拉坯法, 並嘗試將陶瓷與民俗雕塑將融合, 創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陶瓷作品。

“中國人對陶瓷器的選擇與使用, 是有其價值選擇的,

那便是‘尚質貴誠’, 其中包含了瓷器源於泥土, 更接近自然的本質的意味。 ” 譚子林說, “我要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傳承下去, 陶瓷匠人終會老去, 但陶瓷技藝會永葆青春。 ”這位年僅24歲的年輕小夥表示, 他將為陶瓷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永葆一顆赤子之心, 願意用一技之長為國家振興傳統工藝的夢想砥礪前行。

作者:莫蓉 吳寶善 編輯:莫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