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中國移動通訊集團校園招聘筆試10月29考前模擬題

(scgqzp)提醒:中國移動2018校園招聘統一筆試時間為2017年10月29日14:00—16:00, 所有考生將在准考證上注明的考點通過電腦完成這場“智力大考驗”。

1.目前中國移動的客戶總數超過()億戶, 是全球網路規模、客戶規模最大、市值排名領先的電信運營企業

A.8.2

B.7.2

C.9.2

D.6.2

2.中國移動全資擁有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 由其控股的中國移動有限公司(簡稱“上市公司”)在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全資子公司, 並在香港和()上市。

A.上海

B.深圳

C.倫敦

D.紐約

3.()年9月28日, 中國移動換上了由正邦品牌顧問服務集團設計的新LOGO。

A.2015

B.2013

C.2012

D.2010

4.將“中國移動通信”改為“中國移動”,

去掉“通信”二字, 打破“中國移動是做電話通訊”的局限認知, 淡化中國移動()的行業屬性。

A.“互聯網”

B.“教育”

C.“運輸”

D.“通信”

5.“我能”是中國移動()的廣告語。

A.動感地帶

B.神州行

C.“天翼”

D.全球通

6.()已經成為國內網路覆蓋最廣泛、國際漫遊國家和地區最多、功能最為完善的移動資訊服務品牌。

A.動感地帶

B.神州行

C.“天翼”

D.全球通

7.在4G時代, ()品牌被外界視作中移動4G品牌。

A.“和”

B.“中”

C.“山”

D.“天”

8.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是()。

A.尚冰

B.李躍

C.李玉林

D.童寶安

9.中國移動通信企業價值觀()。

A.創無限通信世界, 做資訊社會棟樑

B.成為卓越品質的創造者

C.成為卓越品質的引領者

D.正德厚生臻於至善

10.中國移動通信企業使命()。

A.創無限通信世界, 做資訊社會棟樑

B.成為卓越品質的創造者

C.成為卓越品質的引領者

D.正德厚生臻於至善

言語理解與表達

1.茶藝是一種綜合性的生活藝術, 但對“茶藝”的________詮釋究竟是什麼, 卻眾說紛紜, 即使開茶藝館的人, 也多半__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合理人云亦云 B.準確語焉不詳

C.精確各執己見 D.全面一知半解

2.和基礎教育一樣, 醫療衛生________地擁有公共產品的屬性。 但在市場化的改革中, 它們都曾經________了公益性質, 也因而帶來了種種矛盾。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與生俱來喪失 B.理所當然摒棄

C.毋庸置疑偏離 D.責無旁貸扭曲

3.中國古代官員普遍好讀書, 這是一個悠久的良性傳統。 在古代, 官員的讀書是________的現象, 大凡為官一生, “致仕”(退休)時一般也要“刻部稿”,

企盼給後世留下一點__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廣泛性流風餘韻 B.社會化前車之鑒

C.持續性雪泥鴻爪 D.官場化星星之火

4.兩千多年前, 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中轉貿易站樓蘭極盡繁華。 然而, 這座舉世聞名的“大都市”卻於西元500年左右________在漫漫黃沙中。 不少研究者將________樓蘭文明的禍首歸結為環境的急劇惡化。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消逝吞蝕 B.消失吞噬

C.消融吞沒 D.消滅蠶食

5.中國自古就有濃烈的宗法傳統, ________宗族血親之內的彼此關照, 互相提攜, 並一致對外, 上自帝王下至百姓, ________。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講究前赴後繼 B.講求概莫能外

C.尋求無一倖免 D.追求百喙如一

6.人口老齡化是全世界將面臨的共同問題,

一些經濟學家視之為________, 認為這會令國家財政不堪重負;一些具有________意識的科研和企業人士則認為其是發展的良機, 正試圖________政府和產業界重視開發針對老年人需求的產品。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包袱超前配合 B.瓶頸現代建議

C.障礙創新宣導 D.危機先鋒說服

7.既然編全集, 希望完整地________某一文人學者的形象, 正反兩方面的資料便都應該保留下來。 可說實話, 古往今來, 經得起這麼折騰的人物不是很多, 你很認真地為其輯佚、整理, 不放過任何________, 好不容易弄出全集來, 不只沒加分, 還減分。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描繪蛛絲馬跡 B.還原一鱗半爪

C.展現閑言細語 D.呈現隻言片語

8.總體上, 當前國家統計內容以經濟統計為主,

且經濟統計發展比較全面系統;相對來說人口社會統計受到的重視可能稍微弱一些。 實際上, 對於國家統計機構來說, 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統計機構, 人口社會統計和經濟統計應該是________。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化零為整 B.不分彼此 C.並駕齊驅 D.各有所長

9.勒·克萊齊奧摘取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 在中國算是個“爆冷”的消息, 畢竟, 儘管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 他的作品只零零星星地在國內圖書市場上出現過, 儘管他是中國最早譯介過來的法國當代作家之一, 國內讀者對他的認識怕是還停留在名字的階段。 甚至僅僅是名字, 也是相當一級的法國文學愛好者才聽說過。 這既不說明讀者無知, 也不說明諾貝爾獎有所謂的“獨特品味”,而只是說明一直存在的文學與大眾文化的差距而已,差距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別。

對這段文字理解正確的是:

A.獲諾貝爾獎的作品大多曲高和寡

B.勒·克萊齊奧的作品在國內不暢銷

C.“獨特品味”使諾貝爾獎脫離大眾文化

D.國內讀者對諾貝爾獎作品瞭解較少

10.美國農業部的資料庫裡有常見食物的各種維生素含量。有人統計了各種食物在“生”和“熟”狀態下的資料,剔除含水量變化的影響,得出了各種維生素經過加熱之後的損失比例。雖然這些資料不一定非常準確,但是足夠我們得到一個有意義的印象:維生素A和E受溫度影響不大,食物加工為熟食之後損失10%左右,維生素C的損失是16%,而維生素B1最不穩定,損失為26%,其他的維生素也基本上在這個範圍之內。總體而言,把食物加熱做成熟食後,維生素的損失大致在10%~25%之間。

這段文字主要強調的是:

A.生食與熟食的維生素含量沒有差異

B.食物中不同維生素受溫度影響不同

C.加熱對食物中維生素的破壞是有限的

D.加熱後食物中維生素損失的比例

11.在美國,學術界、工業界、主管部門和多數消費者傾向于認為用豆漿代替牛奶是一種更健康的選擇。不過,絕大多數西方人很不喜歡豆味,所以美國的豆漿有一步去除或掩蓋豆味的操作,而中國人就會覺得這樣一點兒豆漿味也沒有。對奶味的偏好和對豆味的排斥,是豆漿在西方不夠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豆漿在保存過程中比牛奶容易發生聚集下沉,這也給豆漿成為牛奶那樣的方便食品帶來了難度。保存難度高,加上市場需求量不是那麼大,導致美國豆漿的價格遠遠高於牛奶。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A.對比中國人和西方人對豆漿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漿在美國市場上價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漿在西方市場不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漿打入美國市場所必需的技術手段

12.實驗證明,植物體內含有一種覺察光的蛋白質,可以“分辨”光的強弱。這種能力很可能使植物看到人類視力所看不到的波長,而且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植物能感覺光照射過來的方向,光使植物知道早上什麼時候該醒來,同樣也能促使植物額外分泌櫟精和堪非醇這兩種無色色素,他們能過濾強烈的陽光,充分發揮遮光劑的作用,從而保護植物免受紫外線的強烈照射。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的是:

A.植物是怎麼辨別方向的

B.植物是如何避免陽光暴曬的

C.植物具有一定意義上的“視覺”

D.感知陽光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

移動常識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A。

言語理解與表達

1.【答案】B。解析:先看第一空。“精確”指精密準確,誤差小,常用於可量化的事物。句中用於對“茶藝”這一概念的解釋,“精確”不恰當,排除C項。“合理”意為合乎道理或事理,是從邏輯上進行衡量,也與概念的解釋無關,排除A項。第二空中,句子說的是即便是開茶藝館的人,對“茶藝”這一概念也說不清楚。“一知半解”意為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徹,側重於“知”,即理解的層面;“語焉不詳”意為雖然提到了,但說得不詳細,側重於“語”,即說的層面。與“詮釋”、“眾說紛紜”相對應,此處填“語焉不詳”更貼切。本題選B。

2.【答案】C。解析:先看第一空,擁有某種屬性決定於事物的性質,不是責任,故“責無旁貸”不合適,排除D。第二空中,句子說的是市場化改革削弱了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這些產品的公益性,A項的“喪失”和B項的“摒棄”程度均過重,C項的“偏離”程度恰當。故本題選C。

3.【答案】C。解析:分析可知,題幹主要說的是官員退休時一般會寫些東西留給後人,並未涉及到“好的風尚”或“教訓”等內容,可以排除“流風餘韻”與“前車之鑒”,即A、B兩項。根據題幹說的“為官一生”、“致仕”等可知此處填“持續性”要更恰當。故本題答案為C。

4.【答案】B。解析:先看第二空,“蠶食”比喻如蠶吃桑葉般侵吞他國國土。“吞沒”是指把公共的和代管的財物據為己有;淹沒。這兩個詞用在句中明顯不合題意,排除C、D兩項。“消失”側重強調結果,而“消逝”則側重強調過程,且物件常為時間、聲音等。題幹句子的主語是“大都市”,且由“於西元500年左右”可知,句子側重強調的是結果,因此“消失”更恰當。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5.【答案】B。解析:句意是說中國無論是帝王還是百姓都有濃烈的宗法傳統,沒有例外的情況。顯然A項的“前赴後繼”與C項的“無一倖免”與句意不符,排除A、C兩項。“概莫能外”指一概不能例外。“百喙如一”指猶言眾口一辭,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根據題幹,第二空填“概莫能外”最恰當,本題答案為B。

6.【答案】D。解析:本題可從第三空入手。句意是科研和企業人士看到了開發針對老年人需求產品的發展空間,希望“政府和產業界”重視這一經濟發展機遇,可知政府和產業界並未開拓這一領域,“配合”與文意不符,排除A。“宣導”是自上而下的,“科研和企業人士”與“政府和產業界”是自下而上的關係,填入文中不合常識,排除C。由題幹可知,這些科研和企業人士敏銳地發現了到了發展機遇,“先鋒”有“先知先覺”之意,契合文意,故本題答案為D。

7.【答案】D。解析:本題可從第二空入手。句意是說編文人全集時事無巨細,把與文人相關的資料都收集起來放入其中。“蛛絲馬跡”比喻與事情根源有聯繫的線索,常用於犯罪偵查,排除A項。“一鱗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前面不能用“任何”修飾,排除B項。“閑言細語”意為無關緊要的話。“隻言片語”指個別詞句或片斷的話。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用“隻言片語”更能體現資料的零散與細碎。本題選D。

8.【答案】C。解析:由句意可知,“實際上”後面強調的是,人口社會統計和經濟統計同樣重要。故橫線處應填入一個表示地位平等的詞語。“化零為整”意為把零散的部分集中為一個整體。“不分彼此”形容關係密切、交情深厚。“各有所長”指各有各的長處、優點,多用於形容人才,均與句意不符。排除A、B、D。“並駕齊驅”比喻齊頭並進,不分前後;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契合句意,C項當選。

9.【答案】B。解析:A、D兩項都屬偷換概念,將勒·克萊齊奧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替換為所有的諾貝爾獎作品;C項與文段最後一句意思不符。故本題答案為B。

10.【答案】C。解析:由“足夠我們得到一個有意義的印象:維生素A和E受溫度影響不大……其他的維生素也基本上在這個範圍之內。總體而言……”等的表述語氣可知,作者要強調的是雖然食物中的各種維生素在加熱後會受到一定的損失,但這種損失大致在10%~25%範圍之間,即破壞是有限的。故答案選C。

11.【答案】B。解析:文段為分總結構,前三句先指出對豆味的排斥使豆漿在西方不受歡迎,因而市場需求量不大;第四句接著說明豆漿保存難度大;末句進行總結,正是由於前述兩個原因,才導致美國豆漿的價格遠遠高於牛奶。由此可知,文段的主旨就在於剖析豆漿在美國價格偏高的原因,即B項。

【考點點撥】本題易誤選C。文段主要針對的是美國的情況,C項的“西方市場”範圍過大,且“主要原因”不代表“根本原因”。

12.【答案】C。解析:材料先提出了實驗證明的一種結論--植物體內有一種覺察光的蛋白質,可以“分辨”光的強弱。接著從不同的角度分述了這種能力給植物帶來的作用。故文段文字主要介紹的是“植物的‘視覺’”,正確答案為C。

也不說明諾貝爾獎有所謂的“獨特品味”,而只是說明一直存在的文學與大眾文化的差距而已,差距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別。

對這段文字理解正確的是:

A.獲諾貝爾獎的作品大多曲高和寡

B.勒·克萊齊奧的作品在國內不暢銷

C.“獨特品味”使諾貝爾獎脫離大眾文化

D.國內讀者對諾貝爾獎作品瞭解較少

10.美國農業部的資料庫裡有常見食物的各種維生素含量。有人統計了各種食物在“生”和“熟”狀態下的資料,剔除含水量變化的影響,得出了各種維生素經過加熱之後的損失比例。雖然這些資料不一定非常準確,但是足夠我們得到一個有意義的印象:維生素A和E受溫度影響不大,食物加工為熟食之後損失10%左右,維生素C的損失是16%,而維生素B1最不穩定,損失為26%,其他的維生素也基本上在這個範圍之內。總體而言,把食物加熱做成熟食後,維生素的損失大致在10%~25%之間。

這段文字主要強調的是:

A.生食與熟食的維生素含量沒有差異

B.食物中不同維生素受溫度影響不同

C.加熱對食物中維生素的破壞是有限的

D.加熱後食物中維生素損失的比例

11.在美國,學術界、工業界、主管部門和多數消費者傾向于認為用豆漿代替牛奶是一種更健康的選擇。不過,絕大多數西方人很不喜歡豆味,所以美國的豆漿有一步去除或掩蓋豆味的操作,而中國人就會覺得這樣一點兒豆漿味也沒有。對奶味的偏好和對豆味的排斥,是豆漿在西方不夠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豆漿在保存過程中比牛奶容易發生聚集下沉,這也給豆漿成為牛奶那樣的方便食品帶來了難度。保存難度高,加上市場需求量不是那麼大,導致美國豆漿的價格遠遠高於牛奶。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A.對比中國人和西方人對豆漿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漿在美國市場上價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漿在西方市場不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漿打入美國市場所必需的技術手段

12.實驗證明,植物體內含有一種覺察光的蛋白質,可以“分辨”光的強弱。這種能力很可能使植物看到人類視力所看不到的波長,而且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植物能感覺光照射過來的方向,光使植物知道早上什麼時候該醒來,同樣也能促使植物額外分泌櫟精和堪非醇這兩種無色色素,他們能過濾強烈的陽光,充分發揮遮光劑的作用,從而保護植物免受紫外線的強烈照射。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的是:

A.植物是怎麼辨別方向的

B.植物是如何避免陽光暴曬的

C.植物具有一定意義上的“視覺”

D.感知陽光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

移動常識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A。

言語理解與表達

1.【答案】B。解析:先看第一空。“精確”指精密準確,誤差小,常用於可量化的事物。句中用於對“茶藝”這一概念的解釋,“精確”不恰當,排除C項。“合理”意為合乎道理或事理,是從邏輯上進行衡量,也與概念的解釋無關,排除A項。第二空中,句子說的是即便是開茶藝館的人,對“茶藝”這一概念也說不清楚。“一知半解”意為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徹,側重於“知”,即理解的層面;“語焉不詳”意為雖然提到了,但說得不詳細,側重於“語”,即說的層面。與“詮釋”、“眾說紛紜”相對應,此處填“語焉不詳”更貼切。本題選B。

2.【答案】C。解析:先看第一空,擁有某種屬性決定於事物的性質,不是責任,故“責無旁貸”不合適,排除D。第二空中,句子說的是市場化改革削弱了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這些產品的公益性,A項的“喪失”和B項的“摒棄”程度均過重,C項的“偏離”程度恰當。故本題選C。

3.【答案】C。解析:分析可知,題幹主要說的是官員退休時一般會寫些東西留給後人,並未涉及到“好的風尚”或“教訓”等內容,可以排除“流風餘韻”與“前車之鑒”,即A、B兩項。根據題幹說的“為官一生”、“致仕”等可知此處填“持續性”要更恰當。故本題答案為C。

4.【答案】B。解析:先看第二空,“蠶食”比喻如蠶吃桑葉般侵吞他國國土。“吞沒”是指把公共的和代管的財物據為己有;淹沒。這兩個詞用在句中明顯不合題意,排除C、D兩項。“消失”側重強調結果,而“消逝”則側重強調過程,且物件常為時間、聲音等。題幹句子的主語是“大都市”,且由“於西元500年左右”可知,句子側重強調的是結果,因此“消失”更恰當。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5.【答案】B。解析:句意是說中國無論是帝王還是百姓都有濃烈的宗法傳統,沒有例外的情況。顯然A項的“前赴後繼”與C項的“無一倖免”與句意不符,排除A、C兩項。“概莫能外”指一概不能例外。“百喙如一”指猶言眾口一辭,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根據題幹,第二空填“概莫能外”最恰當,本題答案為B。

6.【答案】D。解析:本題可從第三空入手。句意是科研和企業人士看到了開發針對老年人需求產品的發展空間,希望“政府和產業界”重視這一經濟發展機遇,可知政府和產業界並未開拓這一領域,“配合”與文意不符,排除A。“宣導”是自上而下的,“科研和企業人士”與“政府和產業界”是自下而上的關係,填入文中不合常識,排除C。由題幹可知,這些科研和企業人士敏銳地發現了到了發展機遇,“先鋒”有“先知先覺”之意,契合文意,故本題答案為D。

7.【答案】D。解析:本題可從第二空入手。句意是說編文人全集時事無巨細,把與文人相關的資料都收集起來放入其中。“蛛絲馬跡”比喻與事情根源有聯繫的線索,常用於犯罪偵查,排除A項。“一鱗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前面不能用“任何”修飾,排除B項。“閑言細語”意為無關緊要的話。“隻言片語”指個別詞句或片斷的話。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用“隻言片語”更能體現資料的零散與細碎。本題選D。

8.【答案】C。解析:由句意可知,“實際上”後面強調的是,人口社會統計和經濟統計同樣重要。故橫線處應填入一個表示地位平等的詞語。“化零為整”意為把零散的部分集中為一個整體。“不分彼此”形容關係密切、交情深厚。“各有所長”指各有各的長處、優點,多用於形容人才,均與句意不符。排除A、B、D。“並駕齊驅”比喻齊頭並進,不分前後;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契合句意,C項當選。

9.【答案】B。解析:A、D兩項都屬偷換概念,將勒·克萊齊奧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替換為所有的諾貝爾獎作品;C項與文段最後一句意思不符。故本題答案為B。

10.【答案】C。解析:由“足夠我們得到一個有意義的印象:維生素A和E受溫度影響不大……其他的維生素也基本上在這個範圍之內。總體而言……”等的表述語氣可知,作者要強調的是雖然食物中的各種維生素在加熱後會受到一定的損失,但這種損失大致在10%~25%範圍之間,即破壞是有限的。故答案選C。

11.【答案】B。解析:文段為分總結構,前三句先指出對豆味的排斥使豆漿在西方不受歡迎,因而市場需求量不大;第四句接著說明豆漿保存難度大;末句進行總結,正是由於前述兩個原因,才導致美國豆漿的價格遠遠高於牛奶。由此可知,文段的主旨就在於剖析豆漿在美國價格偏高的原因,即B項。

【考點點撥】本題易誤選C。文段主要針對的是美國的情況,C項的“西方市場”範圍過大,且“主要原因”不代表“根本原因”。

12.【答案】C。解析:材料先提出了實驗證明的一種結論--植物體內有一種覺察光的蛋白質,可以“分辨”光的強弱。接著從不同的角度分述了這種能力給植物帶來的作用。故文段文字主要介紹的是“植物的‘視覺’”,正確答案為C。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