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信仰的力量|我從基層來——侗錦織就脫貧夢想

他們,

來自不同的地區, 操著不同的鄉音,

從事著不同的職業;

但他們擁有同樣堅定的信仰,

煥發同樣昂揚向上的精神,

胸懷同樣熾烈的赤子之心。

他們的聲音,

帶著泥土的芬芳, 鋼鐵的力量。

他們, 是來自基層的黨的十九大代表。

中國鄉村之聲系列專題報導:

《信仰的力量—我從基層來, 彙聚黨旗下》

侗錦織就脫貧夢想

侗族織錦是侗族的民間手工藝品。 党的十九大代表粟田梅, 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錦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同時也是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牙屯堡鎮文坡村黨支部書記。

她將侗錦中的經典技藝融會貫通于自己村支書的工作之中, 帶領文坡村的老百姓編織出了多姿多彩的錦繡生活。

湖南省懷化市文坡村新建起來一個侗錦傳習所,

三十幾台織機一字排開, 這是村支書粟田梅手把手傳授侗錦織造技藝的場所。 今年53歲的粟田梅, 從12歲起就跟著母親學織侗錦, 如今已經41年了。 作為一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多年來她不僅致力於將歷史悠久的侗錦紡織技藝傳授給更多人, 還在努力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推動侗錦產業發展, 帶領村裡的鄉親們脫貧致富。

2011年, 47歲的粟田梅被黨員推選為楓香村黨支部書記, 然而, 大家都說粟田梅撿了個“爛攤子”:村子裡90%以上都是貧困戶, 人心不齊, 辦事沒有凝聚力, 這怎麼能行呢?正所謂, “要想富, 先修路”, 粟田梅決定先搞好村裡黨員的思想工作, 帶著他們將村裡的路修好。 村裡沒錢買石料,

粟田梅就帶著黨員們, 將縣城裡一條廢棄不用的舊石板路上的石板撬下來, 運回村裡自己動手鋪路。

粟田梅:一塊都是好重哦!有幾十斤呐!撬起來水泥都是粘在底下, 我們用手還有鋼條去挖, 他們看了我沒有力氣都攢勁在那裡撬, 那些村民也感動了, 也很用力地在那裡撬。

黨員和群眾齊了心, 道路做了硬化, 飲水消防工程也做好了, 村容村貌也要跟上來, 村裡的衛生條件也得到極大的改善。 粟田梅拿出了織侗錦的細心和耐心, 每當工作推進遇到了阻力和困難, 她都要上門反復做群眾的思想工作, 直到對方被她的誠意打動。 經過兩年的努力, 文坡村煥然一新。

粟田梅:穿扣, 就是像我們織錦要利用穿扣(技藝)才穿得好,

村支書就是要帶頭, 穿進去, 把老百姓的心都串在一起, 一起攏過來, 村裡面的事情才能做好。

侗錦對於粟田梅而言, 不僅是一種傳承的責任, 更是一個致富的門道。 近幾年來, 粟田梅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帶著侗錦去了眾多國際展會, 努力推動侗錦產業發展, 帶動了周邊4000多位織娘製作侗錦產品。 現在, 曾經村裡的168戶貧困人家中, 近七成都實現了脫貧。

侗錦

90後織娘龍利菊:現在在這裡搞這個侗錦公司,在家門口也可以賺錢的話,就想學這個,在家又可以照顧老人孩子,不用出去打工。

如今,來北京參加黨的十九大的粟田梅馬上就要回去了,她說,回到村寨之後,要帶領大家繼續奮鬥,以侗錦為主導,同時還要發展生態旅遊和特色種植、養殖業,帶動全村致富,爭取到2018年就徹底摘掉貧困的帽子。

粟田梅:我回去第一件想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總書記在報告中說,2020年我們全部要脫貧了,我準備這一次回去就是以那個侗錦產業為核心,然後帶動其他的那些產業,讓那些貧困戶融入進來,參與這些產業發展,這樣讓他們脫貧致富。

記者:劉璐、姜文婧

實習編輯:于子悅

統稿編輯:劉瑜穎

侗錦

90後織娘龍利菊:現在在這裡搞這個侗錦公司,在家門口也可以賺錢的話,就想學這個,在家又可以照顧老人孩子,不用出去打工。

如今,來北京參加黨的十九大的粟田梅馬上就要回去了,她說,回到村寨之後,要帶領大家繼續奮鬥,以侗錦為主導,同時還要發展生態旅遊和特色種植、養殖業,帶動全村致富,爭取到2018年就徹底摘掉貧困的帽子。

粟田梅:我回去第一件想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總書記在報告中說,2020年我們全部要脫貧了,我準備這一次回去就是以那個侗錦產業為核心,然後帶動其他的那些產業,讓那些貧困戶融入進來,參與這些產業發展,這樣讓他們脫貧致富。

記者:劉璐、姜文婧

實習編輯:于子悅

統稿編輯:劉瑜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