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古代苗族的神兵利器“苗弩”與“苗刀”簡述

在宋代, 弩是當時最高級的遠射武器, 南宋以後開始有火槍火炮使用於戰爭。 在元代, 蒙古軍從西亞獲得更先進的火器, 但是並未擴散到其它軍隊(如漢軍), 大多掌握在蒙古軍手中, 因此, 內地漢軍仍然主要使用宋代遺留下來的冷兵器。 明代, 火器得到發展, 其中有些是仿製國外。

古老的苗弩及箭

宋代文獻中開始記載到苗族使用武器情況, 洪邁《容齋筆記》卷16《渠陽蠻俗》說:“偏架弩侔中土神臂弓。 ”關於偏架弩, 在明清志書中仍然作為一種高級的武器加以記述, 如《貴州通志·土民志》:“強弓名曰偏架, 長六七尺, 三人共張, 矢無不貫。 ”明代貴州巡撫郭子璋《黔記》中記述苗族男子“負lan抱弩”, “出入執槍”, 這個“槍”當然只是梭鏢之類, 因為當時稱火器為“銃”。

《輿地記勝》卷12:“蠻皆盤瓠之餘種…其兵器有甲胄, 標、牌、刀及偏架弩, 其利與中國神臂等。 ”清代付鼐《複總督百齡書》說:“苗槍較營槍長至尺餘, 最能擊遠。 ”陸次雲《峒溪纖志》:“苗人火器有過山鳥者, 能打越重山。 ”《貴州通志·土民志》:“牛尾槍幾與內地子母炮(捋)。 ”乾隆《貴州通志》:“九股苗性尤驃悍, 頭戴鐵盔, …身披鐵鎧, …尚能左執木牌, 右持標槍, 口銜利刃, 捷走如飛…前明播州之亂, 為楊應龍羽翼,

雖調兵十數萬誅楊應龍而九股苗未剿滅。 ”關於鎧盔, 同書說“頭頂鐵盔, 後無遮肩, 前有護面兩塊, 即鑄於盔, 極重。 身披鐵鎧, 上如背塔, 止及乳, 下用鐵鍊固身, 形如圈, 籠綴於上。 坐則縮, 約重三十斤。 以下鐵片纏身。 ”

關於“利刃”, 同書還說“九股苗所用之利刃, 名曰雙環刀…造刃之法,

子初生時, 各親家送鐵一塊, 匠人造成粗樣, 埋入泥溝, 每年取出冶煉一次, 至十六歲方成刃口…磨而不滅, 宰牛殺過而不滯。 ”

成書于清嘉慶的《續黔書·苗刀》中再一次提及之中刀, 對試刀刃之法說“苗人制刀必經數十煆, 故銑銳無比, 其試刀嘗于路旁,

伺水牛過, 一揮牛首落地, 其牛尚行十許步才僕, 蓋犀利之極, 牛猝未覺也。 ”道光《清平縣誌》說:“清平黑苗…火搶環刀二械, 各寨苗人俱有, 自雍正十三年叛逆, 動七省官兵征剿, 軍械無許私藏。 ”陸次雲《峒溪纖志》:“苗人年十六無不帶刀劍, 其鐵自始生時煉至成童, 故最為銑利, 以黑漆皮為鞘, 貌雖不利, 鋒不可當, 能者擲刀空中, 接之以手, 曰' 跳雞摸'。 ”

清人梁履繩曾寫有《苗刀歌》對苗刀作過描述,其中還提到“刀首鏤錯裝金環,生漆塗柄纏麻管”,“苗人愛刀不去身,腰間展躍如有神”。

清人梁履繩曾寫有《苗刀歌》對苗刀作過描述,其中還提到“刀首鏤錯裝金環,生漆塗柄纏麻管”,“苗人愛刀不去身,腰間展躍如有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