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只要有愛鉛字的人們存在,這爐不熄的火就會為漢字留住體溫

1949年到1980年, 是臺灣鉛字印刷產業最為輝煌的年代。 我們熟悉的金庸、古龍, 正是因為鉛字印刷才呈現出如此優美的作品。 然而, 在技術革新的洪流下, 這些古老的行業漸漸銷聲匿跡。 它們成為人們的回憶, 隨之遠去的還有凝聚著鑄字匠人體溫與情意的活版字體。

本文授權轉自公眾號知中(id:ZHICHINA2017)

在電腦排版成為印刷業主流之前, 書籍報紙多採用「鉛字」排版的活版印刷。

那時的書頁不如現在這般平滑, 撫摸紙上的文字, 可以感受到淡淡的凹痕, 那是活版印刷留下的壓痕, 就像是鉛字在紙上留下的一個個腳印。

鉛字印刷版《笑傲江湖》

如今, 臺灣只有一家鑄字行依然每天都在忙碌著——「日星鑄字行」, 它也是全球最後的一家「繁體」鉛字鑄造行。

日星的創始人張錫齡先生, 40多年前攜妻帶子落腳在臺北。 原本他打算開一家印刷廠, 卻因機器延誤, 陰錯陽差地幹起了鑄造鉛字的營生——鑄字行。

日星鼎盛時期, 有30多個工人, 可惜好景不長, 數位印刷的興起好似刮起了一股旋風, 活字印刷機、鑄字機被一一捲進了博物館和歷史課本。

日星的鑄字機

當張錫齡的兒子張介冠子承父業時, 日星的生意早已零落不堪, 成了一個爛攤子。

張介冠

06年, 張介冠的最後一個工人離開;14年, 臺北最後兩家鑄字行幾乎同時拉下鐵門。 禍不單行, 同年他的父親也過世了。

日星最困難的時候, 月營業額不到1000元新臺幣, 還不及鼎盛時期的萬分之三。

鉛字整齊地碼在兩旁的架子上

而真正把「老張」打到穀底的,是他收藏的兩三百本鉛字印刷的章回小說,在一次水災中全部被淹。

如此慘重的損失,徹底激怒了老張:「就算虧損,只要臺灣還有活字印刷廠,日星就不能倒閉!」

「昔字、惜字、習字」,老張在日星的名片上印下這一行小字。六個字代表日星未來要走的路。

他說:「用鉛字印刷的書,獨特的觸感會讓人整個進入文字的世界,在字句之間流連忘返,這是現代書籍做不到的。」

堅持日星的同時,老張還在新時代裡尋求機遇。

日星在店內保留了自民國58年以來傳承三代的宋體、楷體、黑體完整字型,共計約12萬枚銅模、百萬枚鉛字,無論是繁體中文還是在全球活版印刷的鉛字保存上,日星鑄字行的這些文化資產都算是極為罕見的存在。

老張希望它們能一直傳承下去。

原因很簡單,日星的字型非常古老,並非過去流通於臺灣印刷業中,經日本工匠修整過的中文字型。這種字型特別漂亮,保存了中國書法特有的結構和美感,是現在電腦字體所沒有的。

用鉛字印刷出來的字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40多年來,這些銅製版模由於反復鑄造鉛字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由於活版印刷業的衰落,如今再難找到專門製造修復銅模的工匠,如果不對此進行修復,那麼日星將面臨「無字可印」的結果。

老張嘗試對這些銅模進行修復,但一天最多只能修復5到10個,修復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損耗的速度。

不同程度損傷的銅製版模

因此,老張希望日星鑄字行特有的活版印刷字型,能夠通過現代技術予以保留。

在臺灣貝殼放大集資團隊的幫助之下,今年的1月,日星鑄字行的「字體銅模修復計畫」啟動了。

現在,你也可以登錄《字體銅模修復計畫》官網:

http://www.rixing2017.com/ ,為復興計畫做出捐贈。

印出字卡、掃描、建檔、上傳至工作站、字體修邊……通過招募來的大批專業人才,日星架上的鉛字被一一修復,重現昔日的美感。

修復好的版模

對文化保存的堅持,讓老張不惜自掏腰包租下了日星斜對面的店面作工藝館,親自為慕名而來的年輕人、學者講解鉛字印刷文化。

講課中的老張

許多知名書法界、教授也被老張請來開課,為人們講解中國印刷史,正因如此,日星還醞釀出一系列文創,漢字在年輕人一代的心裡生根發芽。

現在的日星已今非昔比,冷清寂寥的氣氛一掃而空,新的活力正在成長。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家、平面設計師都來日星尋找靈感和設計項目,設計出兼具懷舊與創意的作品。

無論是贊助,還是付諸行動,對於老張,對於日星來說,最大的希望,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參與到這次的「修復計畫」中來,將這一文化資產和傳統技藝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並被這個社會所瞭解。

因為有愛著鉛字的人們存在,這爐不熄的火就會為漢字留住體溫。

◆ ◆ ◆

轉載記

我們容易對過去遺忘無論人、事、物

但它們都曾跟隨歷史的長河

同你我一起去往今天

環保 | 自然 | 簡單 | 健康

如果你也是樂活族,可以點擊下方藍字,閱讀更多

一生只做一份工,一生只愛一個人

口袋裡的便當盒,外購食物包裝垃圾解決方案

29歲他辭去紐約的工作,

只為回北京將城市中最美的隱藏空間打開……

因為他們的神來之手,

阿嬤阿公的菜場變成了這樣!| 美好關係

#更多好內容,當然還在紙書上#

鉛字整齊地碼在兩旁的架子上

而真正把「老張」打到穀底的,是他收藏的兩三百本鉛字印刷的章回小說,在一次水災中全部被淹。

如此慘重的損失,徹底激怒了老張:「就算虧損,只要臺灣還有活字印刷廠,日星就不能倒閉!」

「昔字、惜字、習字」,老張在日星的名片上印下這一行小字。六個字代表日星未來要走的路。

他說:「用鉛字印刷的書,獨特的觸感會讓人整個進入文字的世界,在字句之間流連忘返,這是現代書籍做不到的。」

堅持日星的同時,老張還在新時代裡尋求機遇。

日星在店內保留了自民國58年以來傳承三代的宋體、楷體、黑體完整字型,共計約12萬枚銅模、百萬枚鉛字,無論是繁體中文還是在全球活版印刷的鉛字保存上,日星鑄字行的這些文化資產都算是極為罕見的存在。

老張希望它們能一直傳承下去。

原因很簡單,日星的字型非常古老,並非過去流通於臺灣印刷業中,經日本工匠修整過的中文字型。這種字型特別漂亮,保存了中國書法特有的結構和美感,是現在電腦字體所沒有的。

用鉛字印刷出來的字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40多年來,這些銅製版模由於反復鑄造鉛字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由於活版印刷業的衰落,如今再難找到專門製造修復銅模的工匠,如果不對此進行修復,那麼日星將面臨「無字可印」的結果。

老張嘗試對這些銅模進行修復,但一天最多只能修復5到10個,修復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損耗的速度。

不同程度損傷的銅製版模

因此,老張希望日星鑄字行特有的活版印刷字型,能夠通過現代技術予以保留。

在臺灣貝殼放大集資團隊的幫助之下,今年的1月,日星鑄字行的「字體銅模修復計畫」啟動了。

現在,你也可以登錄《字體銅模修復計畫》官網:

http://www.rixing2017.com/ ,為復興計畫做出捐贈。

印出字卡、掃描、建檔、上傳至工作站、字體修邊……通過招募來的大批專業人才,日星架上的鉛字被一一修復,重現昔日的美感。

修復好的版模

對文化保存的堅持,讓老張不惜自掏腰包租下了日星斜對面的店面作工藝館,親自為慕名而來的年輕人、學者講解鉛字印刷文化。

講課中的老張

許多知名書法界、教授也被老張請來開課,為人們講解中國印刷史,正因如此,日星還醞釀出一系列文創,漢字在年輕人一代的心裡生根發芽。

現在的日星已今非昔比,冷清寂寥的氣氛一掃而空,新的活力正在成長。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家、平面設計師都來日星尋找靈感和設計項目,設計出兼具懷舊與創意的作品。

無論是贊助,還是付諸行動,對於老張,對於日星來說,最大的希望,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參與到這次的「修復計畫」中來,將這一文化資產和傳統技藝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並被這個社會所瞭解。

因為有愛著鉛字的人們存在,這爐不熄的火就會為漢字留住體溫。

◆ ◆ ◆

轉載記

我們容易對過去遺忘無論人、事、物

但它們都曾跟隨歷史的長河

同你我一起去往今天

環保 | 自然 | 簡單 | 健康

如果你也是樂活族,可以點擊下方藍字,閱讀更多

一生只做一份工,一生只愛一個人

口袋裡的便當盒,外購食物包裝垃圾解決方案

29歲他辭去紐約的工作,

只為回北京將城市中最美的隱藏空間打開……

因為他們的神來之手,

阿嬤阿公的菜場變成了這樣!| 美好關係

#更多好內容,當然還在紙書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