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認同者高呼,反對者拍案,新零售當真沒有共識?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真知、乾貨、火藥味”

“這將是本年度最沒有共識的辯論場”

印證了吳老師的預測

吳曉波頻道、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

聯合主辦的“新零售”轉型大課現場

座無虛席, 激辯不斷

如果說第一天的課程現場

還有幸能看到一些“秀恩愛”的戲碼

那麼到了第二天

就只有一邊嗅著火藥味

一邊為真理啪啪啪鼓掌了

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葉國富才說

“以產品為中心就要創造極高的性價比”

慕思總裁姚吉慶上臺, 就表示

“我要說的, 和葉國富先生的觀點背道而馳

新零售要創造極致的體驗和價值的認同”

兩位的激辯風波未停

“杭州百貨女王”厲玲氣勢登場

“我對前兩位演講者還是有意見的,

不要相信他們”

“除了把商品賣給消費者這本質, 其他是nothing”

“零售很簡單, 沒必要描述出多高大上”

短短30分鐘, 幾句犀利、深刻的話語

就把“新零售”的激辯推到了最高潮

好不容易內田文雄老師帶來的優衣庫案例

讓現場氛圍稍稍緩和

下午的一場“跨界聊新零售”對話

又開啟了“我不認同”的真知互懟模式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我想同學們和小巴一樣

來轉型大課找真理

卻越找越糊塗了

小巴仍舊帶來了第二天課程的乾貨筆記整理

同學們快來圍觀這場論辯

看看你最支持哪位嘉賓的觀點

葉國富

名創優品創始人

“創造極高性價比的產品才是王道”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們已經從大而全的時代進入了以產品為中心的小而美的精選時代。

在我看來,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是“線上+線下”,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因為它強調的是管道而已。未來零售應該是以產品為核心的,產品錯了,你講什麼都是錯的。

衡量好產品的標準有“三高”和“三低”。“三高”是指高顏值、高品質、高效率。“三低”是指低成本、低毛利、低價格。

姚吉慶

慕思總裁

“極致的產品體驗+終端場景體驗”

新零售是什麼?一個是創造極致的產品體驗;另一個是創造終端場景體驗。

創造極致的產品體驗,一方面要覆蓋不同的層次,並將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引起目標消費群情感的共鳴;另一方面,還要做到產品的不可替代性。現代商業的本質,顧客的時間價值非常有限,未來,顧客的時間價值也會越來越稀缺,誰的產品和品種能覆蓋顧客的時間價值,誰就更厲害。

創造終端場景體驗,就是根據不同消費群分層進行全生命週期的場景體驗,增強消費者的黏性,充分佔用消費者時間。增強了消費者的粘性,就可以上升到解決社會問題,即品牌文化的推廣以及核心價值的傳遞行銷,要讓目標消費群認同你的價值觀。

所以說,新零售的本質是讓顧客滿意,行銷的最高境界是核心價值觀的行銷。

厲玲

杭州“百貨女王”

原浙江銀泰百貨總經理

“零售很簡單,沒必要說的那麼高大上”

零售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行業,少說也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但無論怎麼發展,零售做的事情,永遠都是圍繞“迎接人流,帶走物流,留下財流”,零售的本質就是把商品賣給消費者。

零售本身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很多時候是被那些所謂的研究者弄複雜了。所以,我們不以新舊論零售,因為只要是把商品賣給消費者,都是零售。

馬雲講“新零售”的時候還有其他四個新,為什麼現在我們只說新零售了?因為零售是沒有門檻的,誰都有發言權。我最討厭那些從來沒有做過零售,但老給零售下定義,還弄一大幫人跟著叫的人。

我在多年前就提出了零售定位的“五要素”與“三統一”。今天我只講其中一個要素:錯位。沒有一個現成的市場是等著你去定位的,在同行之間找錯位是最現實也最重要的策略。想要和葉國富競爭,你就去研究葉國富賣得最好的那些SKU,在他旁邊開店,價格比他便宜,就成了。

擁抱新技術,面對新市場,迎接新對手,創造新業績,是我們零售商永恆的話題。哪有那麼多道理,把消費者真正服務好才是真正的道理!

內田文雄

原優衣庫全球VMD總監

“你要明確賣什麼、怎麼賣”

從優衣庫的成功來看新零售,不管是雜貨也好,一個產品也好,所有行業的流程都需要遵循以下的規則:

首先,要參與商品企劃。商品企劃設計的工作,需要各個部門參與其中,從而能夠以更全面的角度提出需求和意見。

其次,要參與售賣方法,售賣思路。在優衣庫體系裡把它定義為SA款、SA色,並以它為單品中心,以“爆品”的方式進行線下及電商主頁的推廣。

最後,才是VMD賣場板塊。VMD就是將商品各要素與品牌概念、政策、戰略相整合,並進行視覺性地呈現,在開始VMD之前,你需要明確要賣什麼商品以及如何售賣。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需要在確保現有實體店不斷發展的同時,對虛擬店鋪,線上電商EC部分也足夠投入,也就是線上和線下必須融合,還有物流的改革,包括對生產週期進行的改善。

王永平

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會長

“新零售要回歸產品為核心的商業本質”

商業地產行業關注新零售主要是兩點:一是要怎麼找到人流量大的業態,二是品牌怎麼能夠創造現金流,實際就是在尋找新零售。

對於傳統零售,很多購物中心甚至動起了去零售化念頭,有的去百貨化、去大賣場化、去快時尚化。問題是,那麼誰來替代?體驗業態往往叫好不叫座,盈利能力弱,還不具備完全的替代性。我認為面對零售困難不能簡單一去了之,還是要立足于創新。

但是,新零售應該是回歸商業本質,不是隨便弄個花哨模式,也不是簡單替換一個業態就行,關鍵是要有匠心的好產品和革命性的新產品,並且是要建立在一個包括設計、材料、場景、服務在內的生態鏈基礎上。

新零售,原本不應該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我認為不在問題本身,而在於是馬雲提出來的,許多人認為馬雲的淘寶根本就是網上版的小商品市場,無新可言,而且馬雲提出的動機是想從線上走向線下來,為自己下臺階而找的一塊遮羞布。

新零售在立足產品基礎上,還可以增加體驗、試行商業+,把業態複合化,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基於互聯網的科技創新當然也是新零售的組成部分,但不會是其全部。這也是實體與電商界關於新零售的爭論點之一。

吳曉波

財經作家

“誰在發動革命?誰將被革命?”

在新零售這個話題下,每個行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互聯網人是解放者。他們先佔領線上,等到線上流量逐漸開始枯竭,又回到了線下搶流量;而那些反覆運算發展的新零售技術成為了他手上的兩把衝鋒槍。所以新零售的提出者不是零售業的人,是以解放者姿態沖進來的互聯網人。

零售業是搖擺者。他們一方面很感謝互聯網人,互聯網人提出一個想法,能提高產品使用者的複購率、商品的品質以及賣場的人氣,這件事情挺好的。而另一方面,互聯網具有的環境通吃優勢,又讓零售業感到害怕,變得搖擺。

製造業是觀望者。今天的新零售變得很矛盾,你能幫我賺更多的錢,我當然高興,你能幫我賣出更多的貨,我也高興。製造業很喜歡這些變化,在變化中乖乖待著,說不定就能掌握最後的主導權。

新零售這場戰爭,一兩年,兩三年都不會結束,任何一個行業都在變革。互聯網公司在自身反覆運算,零售行業在不斷的進化,製造業的活就幹了兩三年,全部在發生變化。要在變化中決勝新零售,有四大要素:搶佔使用者心智、縮短產銷路徑、提高消費複購、製造尖叫商品。

新零售是一場因工具創新而引發的革命,在空間再造和消費者關係重建的過程中,恢復中國製造的尊嚴。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我想同學們和小巴一樣

來轉型大課找真理

卻越找越糊塗了

小巴仍舊帶來了第二天課程的乾貨筆記整理

同學們快來圍觀這場論辯

看看你最支持哪位嘉賓的觀點

葉國富

名創優品創始人

“創造極高性價比的產品才是王道”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們已經從大而全的時代進入了以產品為中心的小而美的精選時代。

在我看來,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是“線上+線下”,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因為它強調的是管道而已。未來零售應該是以產品為核心的,產品錯了,你講什麼都是錯的。

衡量好產品的標準有“三高”和“三低”。“三高”是指高顏值、高品質、高效率。“三低”是指低成本、低毛利、低價格。

姚吉慶

慕思總裁

“極致的產品體驗+終端場景體驗”

新零售是什麼?一個是創造極致的產品體驗;另一個是創造終端場景體驗。

創造極致的產品體驗,一方面要覆蓋不同的層次,並將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引起目標消費群情感的共鳴;另一方面,還要做到產品的不可替代性。現代商業的本質,顧客的時間價值非常有限,未來,顧客的時間價值也會越來越稀缺,誰的產品和品種能覆蓋顧客的時間價值,誰就更厲害。

創造終端場景體驗,就是根據不同消費群分層進行全生命週期的場景體驗,增強消費者的黏性,充分佔用消費者時間。增強了消費者的粘性,就可以上升到解決社會問題,即品牌文化的推廣以及核心價值的傳遞行銷,要讓目標消費群認同你的價值觀。

所以說,新零售的本質是讓顧客滿意,行銷的最高境界是核心價值觀的行銷。

厲玲

杭州“百貨女王”

原浙江銀泰百貨總經理

“零售很簡單,沒必要說的那麼高大上”

零售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行業,少說也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但無論怎麼發展,零售做的事情,永遠都是圍繞“迎接人流,帶走物流,留下財流”,零售的本質就是把商品賣給消費者。

零售本身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很多時候是被那些所謂的研究者弄複雜了。所以,我們不以新舊論零售,因為只要是把商品賣給消費者,都是零售。

馬雲講“新零售”的時候還有其他四個新,為什麼現在我們只說新零售了?因為零售是沒有門檻的,誰都有發言權。我最討厭那些從來沒有做過零售,但老給零售下定義,還弄一大幫人跟著叫的人。

我在多年前就提出了零售定位的“五要素”與“三統一”。今天我只講其中一個要素:錯位。沒有一個現成的市場是等著你去定位的,在同行之間找錯位是最現實也最重要的策略。想要和葉國富競爭,你就去研究葉國富賣得最好的那些SKU,在他旁邊開店,價格比他便宜,就成了。

擁抱新技術,面對新市場,迎接新對手,創造新業績,是我們零售商永恆的話題。哪有那麼多道理,把消費者真正服務好才是真正的道理!

內田文雄

原優衣庫全球VMD總監

“你要明確賣什麼、怎麼賣”

從優衣庫的成功來看新零售,不管是雜貨也好,一個產品也好,所有行業的流程都需要遵循以下的規則:

首先,要參與商品企劃。商品企劃設計的工作,需要各個部門參與其中,從而能夠以更全面的角度提出需求和意見。

其次,要參與售賣方法,售賣思路。在優衣庫體系裡把它定義為SA款、SA色,並以它為單品中心,以“爆品”的方式進行線下及電商主頁的推廣。

最後,才是VMD賣場板塊。VMD就是將商品各要素與品牌概念、政策、戰略相整合,並進行視覺性地呈現,在開始VMD之前,你需要明確要賣什麼商品以及如何售賣。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需要在確保現有實體店不斷發展的同時,對虛擬店鋪,線上電商EC部分也足夠投入,也就是線上和線下必須融合,還有物流的改革,包括對生產週期進行的改善。

王永平

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會長

“新零售要回歸產品為核心的商業本質”

商業地產行業關注新零售主要是兩點:一是要怎麼找到人流量大的業態,二是品牌怎麼能夠創造現金流,實際就是在尋找新零售。

對於傳統零售,很多購物中心甚至動起了去零售化念頭,有的去百貨化、去大賣場化、去快時尚化。問題是,那麼誰來替代?體驗業態往往叫好不叫座,盈利能力弱,還不具備完全的替代性。我認為面對零售困難不能簡單一去了之,還是要立足于創新。

但是,新零售應該是回歸商業本質,不是隨便弄個花哨模式,也不是簡單替換一個業態就行,關鍵是要有匠心的好產品和革命性的新產品,並且是要建立在一個包括設計、材料、場景、服務在內的生態鏈基礎上。

新零售,原本不應該引起這麼大的爭議,我認為不在問題本身,而在於是馬雲提出來的,許多人認為馬雲的淘寶根本就是網上版的小商品市場,無新可言,而且馬雲提出的動機是想從線上走向線下來,為自己下臺階而找的一塊遮羞布。

新零售在立足產品基礎上,還可以增加體驗、試行商業+,把業態複合化,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基於互聯網的科技創新當然也是新零售的組成部分,但不會是其全部。這也是實體與電商界關於新零售的爭論點之一。

吳曉波

財經作家

“誰在發動革命?誰將被革命?”

在新零售這個話題下,每個行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互聯網人是解放者。他們先佔領線上,等到線上流量逐漸開始枯竭,又回到了線下搶流量;而那些反覆運算發展的新零售技術成為了他手上的兩把衝鋒槍。所以新零售的提出者不是零售業的人,是以解放者姿態沖進來的互聯網人。

零售業是搖擺者。他們一方面很感謝互聯網人,互聯網人提出一個想法,能提高產品使用者的複購率、商品的品質以及賣場的人氣,這件事情挺好的。而另一方面,互聯網具有的環境通吃優勢,又讓零售業感到害怕,變得搖擺。

製造業是觀望者。今天的新零售變得很矛盾,你能幫我賺更多的錢,我當然高興,你能幫我賣出更多的貨,我也高興。製造業很喜歡這些變化,在變化中乖乖待著,說不定就能掌握最後的主導權。

新零售這場戰爭,一兩年,兩三年都不會結束,任何一個行業都在變革。互聯網公司在自身反覆運算,零售行業在不斷的進化,製造業的活就幹了兩三年,全部在發生變化。要在變化中決勝新零售,有四大要素:搶佔使用者心智、縮短產銷路徑、提高消費複購、製造尖叫商品。

新零售是一場因工具創新而引發的革命,在空間再造和消費者關係重建的過程中,恢復中國製造的尊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