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與其咆哮孩子,不如耐心教育

這兩天, 兩條“陪孩子寫作業, 大人急到送醫院”的消息在朋友圈火了。 為了陪孩子寫作業, 家長差點“賠”上性命。 這“捨命”式的陪讀引發家長們陣陣共鳴, 也引發了滿屏轉發。 陪讀媽媽們紛紛“曬”出陪讀的各種苦, 仿佛頃刻間找到了一個為孩子寫作業而咆哮的“組織”。

在諸多引發共鳴的笑點背後, 其實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在我們瘋轉這條消息時, 我們在釋放著陪讀的各種苦痛, 仿佛為自己的失控行為找到了合適的理由, 為自己的咆哮找到了出口。 但是, 當我們咆哮時, 是否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呢?

陪讀家長的咆哮, 無非恨鐵不成鋼。 這種“恨”要麼是嫌孩子反應慢, 接受能力沒有預想的效果好;要麼是責怪孩子學習習慣不好, 容易開小差或寫作業速度太慢;要麼是怪孩子太粗心, 屢教不改等等。 然而, 孩子們的這些不足是咆哮能治好的嗎?咆哮再多, 也無濟於事呀。

說到底, 我們都知道咆哮不好。 但是因為“家長”的絕對權威, 讓我們咆哮的物件沒有反抗的膽量, 也就讓我們的錯誤行為得以一次次重演。 殊不知, 在這樣的咆哮下, 是孩子們對咆哮久而久之地麻木不仁, 我們只能一次次提高分貝增強他們的抵抗力罷了。

試想, 一個為了學習時常被責駡的孩子, 對學習怎可能由衷喜歡呢?在我們咆哮的時候, 常常口不擇言,

容易傷害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 挫傷孩子的學習興趣, 甚至讓孩子日益喪失想像力和創造力。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及時表揚孩子的進步, 遠比打擊他的不足有效。

暴躁, 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身為成年人, 我們應該有控制情緒的起碼能力, 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面對孩子的錯誤和不足, 將孩子嚇得戰戰兢兢, 效果常常適得其反。 “愛是持久的忍耐”, 打著“為孩子好”的幌子我行我素, 倒不如多點耐心教育。 溫柔的一句“孩子你慢慢來”, 比各種咆哮更有號召力。

陪孩子做作業, 守候孩子成長, 本該是一件溫馨的事。 何必因為自己的望子成龍而操之過急呢?不管孩子多頑劣, 咆哮都不是正確的方法。 與其期待孩子在咆哮下長記性,

倒不如多自省教育方法, 要知道:方法對頭, 事半功倍, 方法不對頭, 可就事倍功半了。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樂斯說過:“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教, 也需要春風化雨的力量呀。

文/胡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