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到底是多少米?

《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 縣吏白應束帶見之, 潛歎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義熙二年, 解印去縣, 乃賦《歸去來兮辭》。 "

陶淵明去世後, 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 為他寫下《陶征士誄》, 給了他一個"靖節"的諡號。 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 但對他的文學成就, 卻沒有充分肯定。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在他死後幾十年裡, 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 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 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 愛不釋手。

蕭統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 《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 意義十分重大。 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 稱讚"其文章不群, 辭采精拔, 跌宕昭彰, 獨超眾類, 抑揚爽朗, 莫如之京"。

"居高聲自遠", 由於歐陽修、王安石、蘇軾在北宋文壇上至高無上的地位, 他們極力推崇陶淵明, 對進一步確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無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元朝、明朝和清朝, 直至現代, 沿襲了兩宋對陶淵明的崇高評價。

陶淵明在彭澤當官時很窮,
不願意為了巴結上級, 辭掉了五斗米供奉的官職, 然後歸隱南山腳下, 那麼, 在東晉那時候, 五斗米在當時市值什麼價位呢, 然後換算到今天又是多少錢呢?

據說西漢時官吏的俸祿是采年薪制, 全發糧食。 每年領取的糧食以重量計, 也就是他們的“品秩”,

於是有萬石、二千石、六百石等種種名目(像劉備擔任過縣尉這一級, 年薪一百石)。 東漢開始, 俸祿形式有了改變, 統稱為“石”, 實際上是發一部分糧食, 一部分現銀。

這個辦法甚為官員們歡迎, 因為在此之前, 要用錢, 得設法賣掉糧食或換成物品, 殊多不便。有關陶淵明那個引起爭論的五斗米,就是與這種現銀、糧食搭配一起的俸祿扯上關係。按書本記述,當時縣令的年薪是四百斛,若按月發放的話,每月米十五斛,現銀即二千五,將十五斗米除每月三十天,恰好是“五斗米”。

《晉百官表注》提到,東晉時代官員的俸祿是實行“半錢半穀”制,即錢、米各占一半。當時縣令(注:陶淵明辭官時是彭澤令)的俸祿是“月錢2500,米15斛”,而一斛為十鬥,這樣核算下來,陶淵明一天的薪俸正好是五斗米和約83文錢(那83文錢應相當於五斗米的價錢,但物價不穩,以錢折米可能時多時少)。當時的鬥比現代的鬥要小得多,每鬥合現在3.2市斤,那麼五斗米合現在的16斤;將另一半錢也折合成米的話,每天大約共32斤。如此的工資待遇在當時應當說是相當優厚的,絕對算不上是“微薄的官俸”。--錢輝《為“五斗米”正名》節錄。

大米按2元/斤計算,陶潛月收入相當於32×2×30=1920元,作為縣官確實低了點。不過按領導的優惠政策,陶縣令不至於和老百姓吃同樣的米,怎麼也得是絲苗、貓牙或秋田小町(東晉那會兒壽司尚未引進,陶同志因該沒吃過秋田)。絲苗米按4元的檔次計算,他老人家的收入就近4000元了。再加上其它雜七雜八的待遇,比如免費交通(轎子、車馬),手機報銷(東晉木有中移動、聯通,可寫信也開銷不少吧,紙張可不便宜),陶公的收入絕不是“微薄的薪俸”。

最後,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並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殊多不便。有關陶淵明那個引起爭論的五斗米,就是與這種現銀、糧食搭配一起的俸祿扯上關係。按書本記述,當時縣令的年薪是四百斛,若按月發放的話,每月米十五斛,現銀即二千五,將十五斗米除每月三十天,恰好是“五斗米”。

《晉百官表注》提到,東晉時代官員的俸祿是實行“半錢半穀”制,即錢、米各占一半。當時縣令(注:陶淵明辭官時是彭澤令)的俸祿是“月錢2500,米15斛”,而一斛為十鬥,這樣核算下來,陶淵明一天的薪俸正好是五斗米和約83文錢(那83文錢應相當於五斗米的價錢,但物價不穩,以錢折米可能時多時少)。當時的鬥比現代的鬥要小得多,每鬥合現在3.2市斤,那麼五斗米合現在的16斤;將另一半錢也折合成米的話,每天大約共32斤。如此的工資待遇在當時應當說是相當優厚的,絕對算不上是“微薄的官俸”。--錢輝《為“五斗米”正名》節錄。

大米按2元/斤計算,陶潛月收入相當於32×2×30=1920元,作為縣官確實低了點。不過按領導的優惠政策,陶縣令不至於和老百姓吃同樣的米,怎麼也得是絲苗、貓牙或秋田小町(東晉那會兒壽司尚未引進,陶同志因該沒吃過秋田)。絲苗米按4元的檔次計算,他老人家的收入就近4000元了。再加上其它雜七雜八的待遇,比如免費交通(轎子、車馬),手機報銷(東晉木有中移動、聯通,可寫信也開銷不少吧,紙張可不便宜),陶公的收入絕不是“微薄的薪俸”。

最後,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並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