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住房保障工作5年回眸

住有所居, 民生大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住房保障政策, 深入研究在公租房和廉租房並軌後, 如何更大範圍地保障有住房困難的城鄉居民有房住、住得好。

圍繞住房保障城鄉一體化, 我縣率先開展城鄉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工作, 對城鎮住房困難群眾按政策不斷擴大保障範圍, 對符合條件的農村居民採取“租金補貼”“實物配租”等多種住房保障方式, 讓城鄉住房困難群眾有房住、住得起、住得好, 並在全市率先形成了住有所居、“以房等人”的格局, 先後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新華社、四川電視臺、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成都電視臺等中央、省、市媒體報導。 截至目前, 我縣已建成6個公租房社區, 提供住房1772套, 面積達88193.41平方米。 5年來, 我縣包括騰退再安置, 共實物安置城鄉住房困難群眾1845戶, 發放廉租住房租金補貼共509戶, 金額總計132.2萬元, 讓1845戶城鄉住房困難群眾有了屬於自己的家。

住房困難群眾不再“作難”

2012年8月, 我縣首批21戶農村住房困難戶申請家庭取得入住保障房資格併入住——此舉因在全國率先探索住房保障城鄉一體化而“一炮走紅”,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予以報導, 引起熱烈反響。

按照中央、省、市住房保障工作部署, 我縣通過擴大保障房覆蓋面、加大公租房建設力度, 大膽探索住房保障城鄉一體化, 加快實現城鄉住房保障全覆蓋。 為確保住房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我縣成立了由分管縣領導任組長, 縣發改、監察、財政、國土、建設、房管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金堂縣住房保障領導小組, 確保住房保障工作有力有效推進。 在解決城鄉居民住房具體困難時, 我縣採取一手抓補貼發放、一手抓實物配租的辦法, 抓兩頭、帶中間,既解決特別困難的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又解決低收入和低收入邊緣的“夾心層”家庭的住房問題,並先後出臺了《金堂縣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實施方案(試行)》《金堂縣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實施細則(試行)》《金堂縣廉租住房管理細則》和《金堂縣住房保障暫行辦法》。同時,下發了《關於調整廉租住房保障物件家庭年收入和租金補貼標準的通知》,調整了公共租賃住房准入標準,為提標擴面形成了推進住房保障工程公平、公正、公開的政策體系。到2017年10月,我縣共建成保障性住房1772套,分別是趙鎮街道和馨家園社區、趙鎮街道朝陽社區、趙鎮街道東西幹道社區、趙鎮街道沙河街社區、淮口鎮德馨家園社區和淮口鎮五星社區,這些社區中既有農村住房困難群眾,也有城鎮住房困難群眾。

住有所居 品質第一

在保障房工程建設中,我縣強化資金監管,確保工程建設廉潔規範,並嚴格落實資金管理和財務工作制度有關規定。按照“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財政監督”的原則,開設了保障房資金專戶,明確專項資金的使用範圍和要求,嚴格內部審核審批程式,防止資金管理、使用出現不規範和相關人員出現不廉潔的行為。5年來,我縣保障房專項資金撥付及時、規範,運轉正常,沒有出現超範圍、超預算撥付專案專項資金的現象。不僅如此,我縣還強化品質監管,設置永久性標牌,嚴格按照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規定,進行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驗收,履行建築材料驗核制度,確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符合規範。2012年6月,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駐川巡視組一行,對我縣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專案工程品質和管理模式給予了肯定性評價。

我縣自2011年啟動300套公租房建設項目後,又於2012年啟動了趙鎮街道水城棲穀312套公租房建設,超額完成了市上下達的目標任務。公共租賃住房,是解決中等偏下收入居民以及新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等特殊群體住房問題的手段,它填補了住房保障體系的一大空白,標誌著我縣住房保障制度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2012年,縣政府以1號檔形式出臺的《金堂縣住房保障暫行辦法》,將住房保障對象定為“未達標家庭”“無房進城務工家庭”“有房進城務工家庭”“新就業單身大學畢業生”,受益物件進一步擴大。2014年,中國廣播網和《第一財經日報》對我縣積累的經驗進行了宣傳推廣。

群眾聲音

市民 周隆香:“廉租房圓了我的住房夢”

“2010年搬進了水電齊全的廉租房,圓了我多年來的住房夢。真的要感謝黨和政府,如果不是黨和政府的政策好,我怎麼能住上這麼嶄新亮堂的樓房?特別是過年過節,在亮堂堂的家裡招待來人來客,自己都覺得臉上有光呢!再不像以前,沒房子住,自己都覺矮人幾分。” 已經82歲的周隆香還一個勁兒誇社區“環境好,加上清淨,住得很舒服”,誇門衛“人也好,家裡很多電器不會用,我都是請他過來幫忙,有時候看我從外面回來提的東西多了,他還幫我提東西到家裡。”

市民 楊光瓊:“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有了安全感”

家住朝陽社區的楊光瓊已經78歲了,說起房子,仍然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再也不用擔心搬來搬去,再也不用發愁找房子了。感謝黨和政府!沾了好政策的光,我這麼大的歲數,還能住進屬於自己的房子,感覺自己也是有名有戶的人了,和別人說話都更有底氣。現在,每天和鄰居聊聊天,鍛煉鍛煉身體,我覺得既安全又踏實,真的是好開心好幸福哦。”

抓兩頭、帶中間,既解決特別困難的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又解決低收入和低收入邊緣的“夾心層”家庭的住房問題,並先後出臺了《金堂縣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實施方案(試行)》《金堂縣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實施細則(試行)》《金堂縣廉租住房管理細則》和《金堂縣住房保障暫行辦法》。同時,下發了《關於調整廉租住房保障物件家庭年收入和租金補貼標準的通知》,調整了公共租賃住房准入標準,為提標擴面形成了推進住房保障工程公平、公正、公開的政策體系。到2017年10月,我縣共建成保障性住房1772套,分別是趙鎮街道和馨家園社區、趙鎮街道朝陽社區、趙鎮街道東西幹道社區、趙鎮街道沙河街社區、淮口鎮德馨家園社區和淮口鎮五星社區,這些社區中既有農村住房困難群眾,也有城鎮住房困難群眾。

住有所居 品質第一

在保障房工程建設中,我縣強化資金監管,確保工程建設廉潔規範,並嚴格落實資金管理和財務工作制度有關規定。按照“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財政監督”的原則,開設了保障房資金專戶,明確專項資金的使用範圍和要求,嚴格內部審核審批程式,防止資金管理、使用出現不規範和相關人員出現不廉潔的行為。5年來,我縣保障房專項資金撥付及時、規範,運轉正常,沒有出現超範圍、超預算撥付專案專項資金的現象。不僅如此,我縣還強化品質監管,設置永久性標牌,嚴格按照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的規定,進行勘察、設計、施工、監理、驗收,履行建築材料驗核制度,確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符合規範。2012年6月,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駐川巡視組一行,對我縣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專案工程品質和管理模式給予了肯定性評價。

我縣自2011年啟動300套公租房建設項目後,又於2012年啟動了趙鎮街道水城棲穀312套公租房建設,超額完成了市上下達的目標任務。公共租賃住房,是解決中等偏下收入居民以及新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等特殊群體住房問題的手段,它填補了住房保障體系的一大空白,標誌著我縣住房保障制度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2012年,縣政府以1號檔形式出臺的《金堂縣住房保障暫行辦法》,將住房保障對象定為“未達標家庭”“無房進城務工家庭”“有房進城務工家庭”“新就業單身大學畢業生”,受益物件進一步擴大。2014年,中國廣播網和《第一財經日報》對我縣積累的經驗進行了宣傳推廣。

群眾聲音

市民 周隆香:“廉租房圓了我的住房夢”

“2010年搬進了水電齊全的廉租房,圓了我多年來的住房夢。真的要感謝黨和政府,如果不是黨和政府的政策好,我怎麼能住上這麼嶄新亮堂的樓房?特別是過年過節,在亮堂堂的家裡招待來人來客,自己都覺得臉上有光呢!再不像以前,沒房子住,自己都覺矮人幾分。” 已經82歲的周隆香還一個勁兒誇社區“環境好,加上清淨,住得很舒服”,誇門衛“人也好,家裡很多電器不會用,我都是請他過來幫忙,有時候看我從外面回來提的東西多了,他還幫我提東西到家裡。”

市民 楊光瓊:“有了自己的房子,就有了安全感”

家住朝陽社區的楊光瓊已經78歲了,說起房子,仍然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再也不用擔心搬來搬去,再也不用發愁找房子了。感謝黨和政府!沾了好政策的光,我這麼大的歲數,還能住進屬於自己的房子,感覺自己也是有名有戶的人了,和別人說話都更有底氣。現在,每天和鄰居聊聊天,鍛煉鍛煉身體,我覺得既安全又踏實,真的是好開心好幸福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