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傳奇將軍之鐘會:造反也要組團

推薦:宋朝知府張詠問皇帝侍從:“還曾見好官員否?”

文/石中華

(劍門關薑維廟裡, 薑維假意投降鐘會的雕塑)

【作者簡介】石中華, 80後作家,

山東省七少會代表, 省刊特邀作者, 望月特約作家, 望月文學編委, 閱讀悅讀簽約作家, 太白杯詩歌大賽評委。 在《世界日報》《小小說月刊》《故事中國》等刊物發表各類文字, 入選詩文集多部, 撰寫長篇小說多部, 曾與紅袖添香、言情小說吧等知名網站簽約, 獲得各級獎項多次, 個人博客入選《中國文學博客大全》。 稟持“以道家的心情, 做儒家的事情”, 以文字記錄生活, 感悟人生。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劍門關, 薑維點將台)

三國謀才智將, 燦若星河, 不勝枚舉。 龐統司馬各有短長, 諸葛周瑜一時瑜亮, 五子良將各擅勝場, 五虎上將千秋稱揚。 三國不僅是國與國的爭鋒, 更是智商與運氣的較量。 爾虞我詐攪渾了滔滔黃河, 陰謀詭計催涼了滾滾長江。 在三國時代, 名利是標榜, 野心是貞操。 但凡有點智商的才智之士, 都想在亂世之中撈一碗羹, 更何況智略超卓、不遜郭嘉的“小張良”鐘會呢。 但是, 如此厲害的人物, 造反竟然失敗了。 時也, 命也?非也。 關鍵是鐘會人緣太差, 連造反的團隊都沒有。

鐘會是楷書鼻祖鐘繇的兒子,

鐘氏滿門向來對曹魏政權忠心耿耿, 而鐘會卻選擇了司馬氏供其驅使, 屢次獻出良策, 捍衛司馬氏專政。 伐蜀成功後, 功成名就的鐘會豎起了曹魏大旗, 對司馬氏進行反戈一擊, 終於讓很多人聯想到, 原來鐘會是身在司馬心在魏, 因此, 史學家多認為鐘會是個忠臣。 其實呢, 鐘會既不忠於司馬氏, 也不忠於曹魏, 他只忠心於自己的野心。 有野心的人, 豈能甘心久屈他人之下。

鐘會年少時, 因為聰明機巧, 智略過人, 而被時人稱道。

(蜀漢景耀六年(263)九月, 漢中失守, 大將軍姜維自遝中撤兵, 與廖化、張翼、董厥退守劍門關, 守險3月, 以3萬之師拒魏將鐘會13萬大軍。 魏將鄧艾偷渡陰平, 後主劉禪投降。 姜維詐降鐘會。 )

少而多才, 在治世多是好事, 但在亂世多是壞事。 天才曹沖自幼聰察岐嶷, 曹操有意讓他繼嗣, 卻被自己的親哥哥曹丕陰謀害死。 神童周不疑聰慧敏達, 曹操擔心曹丕駕馭不了他, 竟派人將他刺死。 如果鐘會只是舞文弄墨、尋章摘句的文才, 頂多成為帝室的御用文人,

不會成為陰謀家的潛在威脅。 比如詩仙李白, 詩才頂絕, 劍術超拔, 但沒有幹略之才。 唐玄宗只是征詔他為翰林學士, 卻沒有重用他。 李白入幕永王李璘, 更是禍及流放。 何也?因為李白之才, 非謀才爾。 權謀派想收拾李白, 只是分分鐘的事。 而鐘會之才, 是頂尖級的智略之才。

夏侯霸投降蜀國後, 薑維讓他評論魏國的人才, 夏侯霸沒有舉出嚄唶宿將, 卻至為推崇正值妙齡的鐘會、鄧艾, 認為他們會是蜀漢政權的心腹巨患。 可惜的是, 恃才傲物的薑維, 卻取笑鐘會為孺子, 認為不足為慮。 而最後, 不把鐘會放在眼裡的薑維, 卻拜倒在鐘會的腳下。

(劍門關之險要)

如此厲害的鐘會,怎麼可能不受司馬氏提防呢?只是鐘會不知道的是,從他被世人矚目後,他就已經一步步地走向了一條不歸路。司馬懿是智賽諸葛亮的謀略大師,當初久懷異志,尚自甘雪藏在曹操眼皮底下。司馬師和司馬昭,受此家風,自然有一身善察人心的本事。甚至於連司馬昭的老婆王元姬,也有此等觀人的眼光。她認為,鐘會是個見利忘義的卑鄙小人,不可過於恩寵,否則一旦他權柄在手,必然生亂。因此,鐘會鋒芒畢露,才不收斂,屢屢獻出奇謀,等於扯下了身上的安全衣,將自己供身於肉案之上。經常曬的人,會把自己曬成魚幹。鐘會就是這樣的人。司馬氏始終將鐘會視為器具之才,需要時用之,不需要時碎之。

在曹魏陣營中,才芒畢露的楊修被殺,善於雪藏的司馬懿謀得天下。在陰謀家手下工作,要想活得久,必須要學會把自己藏起來。比如,賈詡之謀,號稱毒士,輔助張繡打敗過曹操,但是投降曹操後,從不主動獻策,除非曹操問計於他。賈詡雪藏自己,最終享得高夀,在亂世中,可謂不可多得。而鐘會久在曹魏陣營薰染,竟然不懂得這個職場生存謀略。鐘會擁有賈詡的優點,更有楊修的缺點,而且他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兩漢時期,推舉人才為官的制度是舉孝廉,孝是德之首。雖然曹操為延攬人才壯大自己,提出了唯才是舉的選才標準,哪怕是為人不仁不孝、曾受胯下之辱、幹得齷齪之事,只要有謀略、能帶兵就可重用,但是,當時的人受大漢四百年國恩,“孝廉”二字早已深入人心,不孝的人,哪怕才再高,也會被玩死。

大儒孔融是怎麼被曹操整死的?曹操給他的罪名是不孝。不孝順,就能判死刑。孔融的不孝,是曹操嫁禍的。

而鐘會是真不孝。

他的母親剛死,正值服喪之際,他為了追求功名,便脫下了喪服,輔助司馬昭,獻計平叛諸葛誕。鐘會功名之心如此強烈,竟棄孝義不顧,想必司馬昭在側也會心生寒意。司馬昭雖然是野心家,但是安守孝道,而且家風傳承很好。司馬懿死後,他為父親守喪三年。他的老婆王元姬死後,兒子司馬炎以一國之君守孝三年。如果說鐘會在拋棄孝道之前,司馬昭是用他。那麼鐘會拋棄孝道之後,司馬昭就是既用他,又防他了。

(投石車復原圖)

鐘會睚眥必報的小人心理,更是讓他失去了世人的心。鐘會非常敬佩嵇康之才,自己撰寫了一本書,便想讓嵇康品評一下,但是他到了嵇康家門而不敢入,扔下自己的書就跑了。這讓曠達狂放的嵇康很是鄙夷他。而且嵇康是曹操的曾孫女婿,鐘會顯達後又偏偏加入了司馬氏陣營,兩個人也自然尿不到一個壺裡。後來,鐘會借司馬昭之手,構陷嵇康,處死了他。雖然鐘會報了仇,但是失去了當時文人志士的心,尤其是忠於曹魏的人,更是視鐘會為仇讎。如此睚眥必報,陰狠毒辣的人,自然讓人望而生畏。讓人害怕,從來都不是一件好事。

鐘會在司馬昭身邊時,還鞍前馬後表現得老老實實。但是,自他離開司馬昭遠征蜀漢時,他的野心就開始膨脹了。這一天,他策劃了很久。當初,司馬昭提出伐蜀,朝中文武沒有一個同意的,只有鐘會認定可伐之。因為鐘會為這件事計議許久了。鐘會算定自己伐蜀之役會成功:一是當時的蜀漢,人才凋零,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武力不壓于趙雲的薑維,也不可能自任先鋒;二是大將姜維徹底改變了魏延防守漢中的戰略部署,諸葛亮雖然提防魏延,但是很欣賞魏延在漢中的防禦部署,王平更是依據魏延的漢中防守策略打敗了曹爽;三是姜維得罪了宦官黃皓,帶著精兵強將屯田避禍去了,更使漢中兵少將寡;四是姜維連年北伐,致使蜀漢國力空虛,難以敵對司馬氏的滅國之戰;五是薑維是客將,更是來自曹魏的降將,雖然主掌蜀漢軍權,但是得不到益州本土勢力的支持,他窮兵黷武,更是失去了民眾的信賴。

(三國時期戰車復原圖)

鐘會是作為張良般的智士出身的,從未像韓信那樣單獨帶兵打仗。他到蜀地打仗,自然想到了韓信殺死劉邦的親戚立威之事。於是,鐘會如法炮製,殺死了許儀。因為作為先鋒大將的許儀失誤,沒有將橋修好,致使鐘會差點丟了性命。鐘會竟然立斬之。

許儀是曹操愛將許褚的兒子,許褚為曹魏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武力更是天下揚名,就算是他兒子犯下殺人的罪,也會有一大群人求情,但是鐘會一點面子也不賣。鐘會此舉,不僅失去了忠於曹魏武將們的心,更與手下的將士有了心理隔閡。於是乎,忠於曹魏的文臣武將,都讓鐘會得罪了遍,鐘會不想死,都難。後來,鐘會打著曹魏的旗號,假詔郭太后復興曹魏,果然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幫助他的。真是應了一句話,不作死,不會死。

殺了許儀,三軍將士果然心皆膽寒。鐘會很是得意。司馬昭聽計于鐘會,兵分三路伐蜀的計畫,進展得也十分順利。統兵一路的諸葛緒果然無能,鐘會借故殺之,收其部眾,為己所有。另一位統兵伐蜀的鄧艾,雖然謀略了得,但是兵少將寡,難以成事,一定會被薑維吃定。如此一來,三路大軍的統兵權,最終會落入鐘會之手。可惜的是,鄧艾不僅沒有死,而且打到了成都,俘虜了劉禪。這讓鐘會很是吃驚,於是,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書法特長,不愧是書法家鐘繇的兒子,造假水準非常高,他假借鄧艾的筆跡,成功策劃了鄧艾造反的陰謀。司馬昭密令鐘會除之。

(劍門關之險)

其實,即便鐘會不這般做,司馬昭也早晚會殺死鄧艾。因為他的父親司馬懿就是在對抗諸葛亮的戰役中,一步步做大的,最終成為曹魏政權的掘墓人。司馬昭也料定鐘會掌握三路大軍的軍權後,必反,但是他一點也不擔心,因為鐘會造反,必敗。因為伐蜀大軍滅亡蜀國後,都想拜將封侯,封妻蔭子,一下子變成叛軍,心理逆差太大。打完勝仗就能回老家,何必跟著鐘會造反回老家。成功了,也無非是拜將封侯,封妻蔭子,一樣的結果,說不定不小心還為此掛掉性命呢。失敗了,不僅會禍及本身,更會殃及宗族。這個造反成本太高了,不划算。而且薑維統領的蜀軍,也不會聽從他的命令賣命打仗。且不說薑維是假意投降,密度複蜀。

鐘會滅了蜀軍的家國,還指望蜀軍背井離鄉,拋妻棄子,為他捨命打江山,做夢。而且鐘會人緣太差了,竟然沒有自己的造反團隊,他唯一信賴的竟然是假意投降他的薑維。劉邦造反,還拉幫結夥呢。朱元璋造反,身邊還有一群發小賣命呢。鐘會身邊,竟然沒有一個值得信賴的心腹。因此,這一切都在司馬昭的掌控之中。

(今甘肅甘穀縣六峰鄉姜家莊世傳為薑維故里,有薑維衣冠塚。傳說薑維兵變被殺後,暴屍荒野,魏還派專人監視,不得掩葬。隨從設法偷得衣冠靴子,背回故里,家鄉人民非常悲憤,依南山築衣冠塚,靴子別葬塚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稱。)

果不其然,當鐘會拿出郭太后的假詔後,軍中諸將沒有一個信服他的。於是,他決定坑殺諸將,不聽話,就殺之。多麼簡單的混帳邏輯。這說明他為別人打天下是高智商,為自己打天下就變成弱智了。打天下靠什麼?謀士和良將。鐘會自己是一流的謀士,這個可以沒有。但是,將士們沒了,拿什麼打自己的天下。

不喜歡鐘會的人,終於抓住了這個機會——立反,造鐘會的反。因此,鐘會的死說明,人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因為遲早有人拿你當故事。人啊,別不把別人當回事,因為你早晚會成就別人的故事。

(關樓)

推薦:

清明將至說寒食
朝鮮和日本人的祖先,原來是他們

投稿郵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洪與、姚小紅、鄒舟

(劍門關之險要)

如此厲害的鐘會,怎麼可能不受司馬氏提防呢?只是鐘會不知道的是,從他被世人矚目後,他就已經一步步地走向了一條不歸路。司馬懿是智賽諸葛亮的謀略大師,當初久懷異志,尚自甘雪藏在曹操眼皮底下。司馬師和司馬昭,受此家風,自然有一身善察人心的本事。甚至於連司馬昭的老婆王元姬,也有此等觀人的眼光。她認為,鐘會是個見利忘義的卑鄙小人,不可過於恩寵,否則一旦他權柄在手,必然生亂。因此,鐘會鋒芒畢露,才不收斂,屢屢獻出奇謀,等於扯下了身上的安全衣,將自己供身於肉案之上。經常曬的人,會把自己曬成魚幹。鐘會就是這樣的人。司馬氏始終將鐘會視為器具之才,需要時用之,不需要時碎之。

在曹魏陣營中,才芒畢露的楊修被殺,善於雪藏的司馬懿謀得天下。在陰謀家手下工作,要想活得久,必須要學會把自己藏起來。比如,賈詡之謀,號稱毒士,輔助張繡打敗過曹操,但是投降曹操後,從不主動獻策,除非曹操問計於他。賈詡雪藏自己,最終享得高夀,在亂世中,可謂不可多得。而鐘會久在曹魏陣營薰染,竟然不懂得這個職場生存謀略。鐘會擁有賈詡的優點,更有楊修的缺點,而且他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兩漢時期,推舉人才為官的制度是舉孝廉,孝是德之首。雖然曹操為延攬人才壯大自己,提出了唯才是舉的選才標準,哪怕是為人不仁不孝、曾受胯下之辱、幹得齷齪之事,只要有謀略、能帶兵就可重用,但是,當時的人受大漢四百年國恩,“孝廉”二字早已深入人心,不孝的人,哪怕才再高,也會被玩死。

大儒孔融是怎麼被曹操整死的?曹操給他的罪名是不孝。不孝順,就能判死刑。孔融的不孝,是曹操嫁禍的。

而鐘會是真不孝。

他的母親剛死,正值服喪之際,他為了追求功名,便脫下了喪服,輔助司馬昭,獻計平叛諸葛誕。鐘會功名之心如此強烈,竟棄孝義不顧,想必司馬昭在側也會心生寒意。司馬昭雖然是野心家,但是安守孝道,而且家風傳承很好。司馬懿死後,他為父親守喪三年。他的老婆王元姬死後,兒子司馬炎以一國之君守孝三年。如果說鐘會在拋棄孝道之前,司馬昭是用他。那麼鐘會拋棄孝道之後,司馬昭就是既用他,又防他了。

(投石車復原圖)

鐘會睚眥必報的小人心理,更是讓他失去了世人的心。鐘會非常敬佩嵇康之才,自己撰寫了一本書,便想讓嵇康品評一下,但是他到了嵇康家門而不敢入,扔下自己的書就跑了。這讓曠達狂放的嵇康很是鄙夷他。而且嵇康是曹操的曾孫女婿,鐘會顯達後又偏偏加入了司馬氏陣營,兩個人也自然尿不到一個壺裡。後來,鐘會借司馬昭之手,構陷嵇康,處死了他。雖然鐘會報了仇,但是失去了當時文人志士的心,尤其是忠於曹魏的人,更是視鐘會為仇讎。如此睚眥必報,陰狠毒辣的人,自然讓人望而生畏。讓人害怕,從來都不是一件好事。

鐘會在司馬昭身邊時,還鞍前馬後表現得老老實實。但是,自他離開司馬昭遠征蜀漢時,他的野心就開始膨脹了。這一天,他策劃了很久。當初,司馬昭提出伐蜀,朝中文武沒有一個同意的,只有鐘會認定可伐之。因為鐘會為這件事計議許久了。鐘會算定自己伐蜀之役會成功:一是當時的蜀漢,人才凋零,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武力不壓于趙雲的薑維,也不可能自任先鋒;二是大將姜維徹底改變了魏延防守漢中的戰略部署,諸葛亮雖然提防魏延,但是很欣賞魏延在漢中的防禦部署,王平更是依據魏延的漢中防守策略打敗了曹爽;三是姜維得罪了宦官黃皓,帶著精兵強將屯田避禍去了,更使漢中兵少將寡;四是姜維連年北伐,致使蜀漢國力空虛,難以敵對司馬氏的滅國之戰;五是薑維是客將,更是來自曹魏的降將,雖然主掌蜀漢軍權,但是得不到益州本土勢力的支持,他窮兵黷武,更是失去了民眾的信賴。

(三國時期戰車復原圖)

鐘會是作為張良般的智士出身的,從未像韓信那樣單獨帶兵打仗。他到蜀地打仗,自然想到了韓信殺死劉邦的親戚立威之事。於是,鐘會如法炮製,殺死了許儀。因為作為先鋒大將的許儀失誤,沒有將橋修好,致使鐘會差點丟了性命。鐘會竟然立斬之。

許儀是曹操愛將許褚的兒子,許褚為曹魏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武力更是天下揚名,就算是他兒子犯下殺人的罪,也會有一大群人求情,但是鐘會一點面子也不賣。鐘會此舉,不僅失去了忠於曹魏武將們的心,更與手下的將士有了心理隔閡。於是乎,忠於曹魏的文臣武將,都讓鐘會得罪了遍,鐘會不想死,都難。後來,鐘會打著曹魏的旗號,假詔郭太后復興曹魏,果然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幫助他的。真是應了一句話,不作死,不會死。

殺了許儀,三軍將士果然心皆膽寒。鐘會很是得意。司馬昭聽計于鐘會,兵分三路伐蜀的計畫,進展得也十分順利。統兵一路的諸葛緒果然無能,鐘會借故殺之,收其部眾,為己所有。另一位統兵伐蜀的鄧艾,雖然謀略了得,但是兵少將寡,難以成事,一定會被薑維吃定。如此一來,三路大軍的統兵權,最終會落入鐘會之手。可惜的是,鄧艾不僅沒有死,而且打到了成都,俘虜了劉禪。這讓鐘會很是吃驚,於是,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書法特長,不愧是書法家鐘繇的兒子,造假水準非常高,他假借鄧艾的筆跡,成功策劃了鄧艾造反的陰謀。司馬昭密令鐘會除之。

(劍門關之險)

其實,即便鐘會不這般做,司馬昭也早晚會殺死鄧艾。因為他的父親司馬懿就是在對抗諸葛亮的戰役中,一步步做大的,最終成為曹魏政權的掘墓人。司馬昭也料定鐘會掌握三路大軍的軍權後,必反,但是他一點也不擔心,因為鐘會造反,必敗。因為伐蜀大軍滅亡蜀國後,都想拜將封侯,封妻蔭子,一下子變成叛軍,心理逆差太大。打完勝仗就能回老家,何必跟著鐘會造反回老家。成功了,也無非是拜將封侯,封妻蔭子,一樣的結果,說不定不小心還為此掛掉性命呢。失敗了,不僅會禍及本身,更會殃及宗族。這個造反成本太高了,不划算。而且薑維統領的蜀軍,也不會聽從他的命令賣命打仗。且不說薑維是假意投降,密度複蜀。

鐘會滅了蜀軍的家國,還指望蜀軍背井離鄉,拋妻棄子,為他捨命打江山,做夢。而且鐘會人緣太差了,竟然沒有自己的造反團隊,他唯一信賴的竟然是假意投降他的薑維。劉邦造反,還拉幫結夥呢。朱元璋造反,身邊還有一群發小賣命呢。鐘會身邊,竟然沒有一個值得信賴的心腹。因此,這一切都在司馬昭的掌控之中。

(今甘肅甘穀縣六峰鄉姜家莊世傳為薑維故里,有薑維衣冠塚。傳說薑維兵變被殺後,暴屍荒野,魏還派專人監視,不得掩葬。隨從設法偷得衣冠靴子,背回故里,家鄉人民非常悲憤,依南山築衣冠塚,靴子別葬塚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稱。)

果不其然,當鐘會拿出郭太后的假詔後,軍中諸將沒有一個信服他的。於是,他決定坑殺諸將,不聽話,就殺之。多麼簡單的混帳邏輯。這說明他為別人打天下是高智商,為自己打天下就變成弱智了。打天下靠什麼?謀士和良將。鐘會自己是一流的謀士,這個可以沒有。但是,將士們沒了,拿什麼打自己的天下。

不喜歡鐘會的人,終於抓住了這個機會——立反,造鐘會的反。因此,鐘會的死說明,人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因為遲早有人拿你當故事。人啊,別不把別人當回事,因為你早晚會成就別人的故事。

(關樓)

推薦:

清明將至說寒食
朝鮮和日本人的祖先,原來是他們

投稿郵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洪與、姚小紅、鄒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