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一國打趙、魏、韓三國,劇情反轉讓人目瞪口呆

西元前262年, 白起在秦國昭襄王的命令下, 進攻韓國與趙國, 雙方大了三年的持久戰。 在西元前260年, 趙國國君誤中反間計, 罷免了老將廉頗, 用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 而秦軍卻暗中用大將白起, 且秦國國軍得知趙軍被圍後, 抓住機會, 舉全國之力滅趙, 最終導致趙國以四十五萬趙軍全軍覆沒失敗告終, 從此由強國步入弱國, 這場著名的戰役被稱為長平之戰。

繼長平之戰後, 西元前259年, 白起想乘勝進圍趙都邯鄲, 攻滅趙國。 虞卿建議以六城賂齊國, 聯齊抗秦。 趙孝成王用其謀, 派虞卿東見齊王建, 商討合縱抗秦計畫, 並借魏國使者來趙連絡合縱之機, 與魏訂立盟約。 同時將靈丘封給楚相春申君黃歇, 結好楚國, 並對韓、燕亦極力交好。 在國內則積極發展生產, 重整軍備, 進行抗秦準備 。

這一場邯鄲之戰涉及到四個國家, 分別為, 秦國、趙國、楚國、魏國, 其中, 趙、楚、魏三國聯盟, 共約六十萬兵力, 秦國單打獨鬥, 出動了約六十五萬兵力。 西元前257年12月, 魏、楚兩國軍隊先後進抵邯鄲城郊, 進擊秦軍。 趙國守軍配合城外魏、楚兩軍出城反擊。 在三國軍隊內外夾擊之下, 秦軍大敗, 損失慘重。 趙、魏、楚、韓先後收復魏之河東郡以及安陽,

趙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 韓之上黨郡以及汝南。

這場戰爭, 在戰鬥規模和激烈程度上, 雖然都比不上長平之戰, 卻是正確實行戰略防禦取得成功的一個典型戰例。 秦國在長平之戰後大勝, 卻在之後的邯鄲之戰慘敗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趙國軍民上下一心,

又聯合魏、楚形成戰鬥聯盟

在長平之戰以後, 秦軍殺害眾多俘虜, 成功的激起了趙國人的仇恨和反抗。 趙國自知軍力大不如從前, 就立即聯繫周邊的魏國和楚國, 形成抗秦的戰鬥聯盟。 而楚國在長平之戰大勝後, 得意忘形, 只在兵力上看到雙方力量懸殊, 卻沒有預估到趙國人仇視楚國的心態。

二、趙、魏、韓三國的戰術合作, 導致楚國在長期的對抗中, 死亡人數劇增。

秦國在政治、外交形勢對秦國十分不利的情況下, 依然野心勃勃地發動戰爭, 使秦軍長期停留在邯鄲城下, 成了一塊夾心餅乾, 進退不能。 長時間的消磨, 使得楚軍士氣低落。 最後, 在三國聯盟軍的內外夾擊下, 秦國軍隊將近三十萬人死亡, 這雖然不能真正消弱楚國的實力根本,

卻可以拖慢秦國征服其餘六國的腳步。 邯鄲之戰以楚國戰敗告終。

邯鄲之戰後, 楚國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問題, 改變了戰略方針, 以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外交方針來分化離間六國之間的關係, 最終成立了大一統國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