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爾冬強新展,聚焦瀕臨失傳的古船技藝

記者 詹 皓

晨報訊“我小時候, 喜歡看黃浦江上的帆船開來開去, 如今黃浦江上已看不見帆船, 會製作中式帆船的老工匠也越來越少, 我們曾經領先世界的古代帆船技術到了需要搶救性保護的時候了。 ”日前, 在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和爾冬強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海上絲路重鎮——上海古帆船歷史研究與復興文獻展》開幕式上, 視覺藝術家爾冬強深情表白, 這是他絲綢之路視覺文獻系列的第六次展覽, 也是他近5年重走海上絲路的收穫展示。

展覽中, 鄭和寶船、福船、龍船等我國不同時期的古代船模一字排開;宣紙上,

古代帆船栩栩如生, 好似乘風駛來;除了上海的港口印記, 來自不同國家各個年代的近千件歷史文獻、數百幅古船舶圖紙和相關歷史老照片以及航海物件琳琅滿目。 爾冬強幾年來重走海上絲綢之路, 在全世界各大港口的市集以及著名大學、圖書館、藏書樓裡, 他以“海上絲路”為主題的收集可謂碩果累累。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表示, 爾冬強謙稱辦的是小展覽, 可是, 在全國範圍內, 沒有看到一個人的航海藏品有他那麼多。 “我們呼籲, 對中式帆船進行搶救性的保護, 中式帆船雖然失去了運輸功能, 但還有旅遊功能, 老工匠一生的技藝, 可以通過口述的方式得以留存。

我們欣喜地看到, 福建、廣東沿海已有人在複製中式古帆船了, 有些老工匠聽說要找他們做帆船, 激動得眼淚都下來了。 ”

此次“古帆船歷史展”將持續到11月8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