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如何偷運一本禁書丨莎士比亞書店

導讀:“莎士比亞書店”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書店”之一, 也是巴黎的文化地標和全世界獨立書店的標杆, 至今仍讓全世界的愛書人津津樂道。 從它誕生開始, 就在機緣巧合下吸引了喬伊絲、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紀德、拉爾博、瓦樂希、安太爾等作家與藝術家, 不僅成為英語和法語文學交流的重心, 也是當時美國“迷惘的一代”流連忘返的精神殿堂。

《莎士比亞書店》是書店創辦者畢奇小姐的回憶錄, 書中不僅講述了書店經營中的歡喜、哀愁、成就、遺憾和與很多知名作家交往中的細節, 也講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裡的文化和社會變遷。

作為時代的見證者, 莎士比亞書店和它的締造者畢奇小姐都已成為永遠的傳奇。

有謠言指出, 《尤利西斯》快要上市了。 我手上校好的稿子已經到最後一章的《潘妮洛普》了。

喬伊絲的生日在二月二號, 日子已經迫近, 我知道他滿心期待自己慶祝生日那一天也可以慶祝《尤利西斯》的問世。

我和達罕提耶談這件事, 他說印刷工們已經盡力了, 但是我要再過一會兒才能等到《尤利西斯》, 要它二月二日上市是不可能的。 於是我問他是否願意做一件不可能的事:至少在喬伊絲生日那天, 印一本交到他手上。

《尤利西斯》話劇圖片

他並未承諾, 但是我知道達罕提耶這個人是靠得住的, 所以當我在二月一日收到他從第戎發的電報時, 一點也不意外——他要我在隔天早晨七點到車站去等那班從第戎開來的特快車, 司機會拿兩本《尤利西斯》給我。

當來自第戎的火車完全停下後, 司機下車拿著一個包裹左顧右盼, 像在找人——當然是找我, 當時我站在月臺上,

心跟火車頭一樣砰砰跳著。 幾分鐘過後, 我拿著第一本《尤利西斯》去按喬伊絲家的門鈴。 那天是一九二二年二月二日。

第二本《尤利西斯》是給莎士比亞書店的, 而我做錯了一件事——把它放在店頭櫥窗展示。 消息很快在蒙帕爾納斯區跟週邊的其他區域傳開來, 隔天在書店開張之前, 已經有許多訂書人在店外排隊, 大家都想買《尤利西斯》。 我跟大家說, 書只印了兩本, 《尤利西斯》還未上市, 但是怎麼解釋也沒用。 看他們那副模樣, 好像恨不得把書從櫥窗搶出來“大卸八塊”, 大家分著看。 還好我眼疾手快, 把書移往安全的地方, 才阻止了悲劇的發生。

圖為莎士比亞書店

喬伊絲收到生日禮物後, 寫了一張便條表達他有多感激。 他寫道:“無論如何, 在今天這個日子, 我一定得表達我的感激之意, 因為在過去一年裡, 我的書不知道為你惹了多少麻煩, 帶來多少煩惱。 ”為了慶祝《尤利西斯》的問世, 他寫了一首打油詩給我這位出版商。

他是這樣寫的:

誰是西爾薇婭?

為什麼每個作家都讚賞她?

年輕、勇敢的美國女人,

那西邊的國度孕育了優雅的她,  

我們的書才有可能被出版。

但除了勇敢之外

她也一樣富有, 足以承擔許多的失誤嗎?

嬉嬉鬧鬧、喧喧嚷嚷,  

大家吵著要訂購《尤利西斯》

但是在要到簽名後, 他們又陷入沉思。

讓我們為西爾薇婭歡呼,

看她賣的書, 就知道她有多大膽。  

什麼鬼東西她都賣得出去,  

再多說什麼就太無趣,  

多虧她, 我們才有書可買。

(詹姆斯·喬伊絲改編威廉·莎士比亞之作)

帶著希臘藍書皮的《尤利西斯》終於問世, 書名及作者名都是白色字母寫成。 “完整寫好”的內頁篇幅總計七百三十二頁, 一頁平均出現一至五、六個打字的錯誤——為了這些錯, 出版商在每本書裡面夾了一張致歉的紙條。

海明威與西爾維婭·畢奇

我希望下面爆的料不會讓政府去找海明威的麻煩——當然啦,誰敢去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利西斯》能夠被挾帶進入美國,全多虧了海明威。

我向海明威丟出這個問題,他說:“給我二十四小時。”隔天便帶著計畫回來找我。我收到一封來信,發信的是他一位住在芝加哥的朋友,叫做“伯納·B”,向來最樂於助人,我給他一個“聖伯納”的外號[ “聖伯納犬”是最常用來執行雪地救援任務的狗。],因為多虧他的解救,我才知道接下來要如何進行這件事。

那位男士說他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還要到加拿大去待一陣子。他問我是否願意出錢租下一間位於多倫多的小公寓,我當然馬上同意了。然後他把他的新住址告訴我,要我用海運的方式把書都寄到那裡。因為加拿大並未把《尤利西斯》列為禁書,書便安全抵達了。接下來的任務不只需要很多勇氣,也要靠機智達成——他必須把這好幾百本沉重的書弄過邊界。

圖為莎士比亞書店

後來他跟我描述,他每天搭船渡河,都把一本《尤利西斯》塞進褲襠。當時流行走私酒[當時美國本土禁酒,不能制酒、賣酒,也不能進口。],所以他身邊有不少人的身體都變成奇形怪狀,但是這只會增加他被搜身的風險而已。

隨著任務的進行,他只剩最後幾十本還沒送出去,伯納覺得港口官員已經注意到他鬼鬼祟祟。他怕很快就有人上前盤問他在搞什麼鬼,為什麼要每天來來回回的——可能他身上攜帶了要拿去賣的東西。他找到一個願意幫他的朋友,他們倆天天坐船,而且為了加快腳步,各自挾帶兩本書。一前一後,兩個人看起來都像大腹便便的老爹。

當他把最後幾大本書帶進美國時,他心裡不但松了一大口氣,“體重”也因此驟減不少!如果喬伊絲能夠預見這些困難,他真該寫一本薄一點的書。

無論如何,美國那些訂購《尤利西斯》而且也收到書的人都應該知道,他們必須感謝海明威以及他那樂於助人的朋友,否則美國運通快遞公司哪有可能把那一個大包裹寄送到他們家門口?

從左到右依次是詹姆斯·喬伊絲、西爾維婭·畢奇、阿德里安那·莫尼耶

同一時刻,喬伊絲與《尤利西斯》實際上已經佔據了劇院街的莎士比亞書店。我們幫他處理通訊檔,也是他的金主、經紀人以及跑腿小妹。我們幫他搞定行程,為他介紹新朋友,安排他的作品在德國、波蘭、匈牙利與捷克等國翻譯出版。喬伊絲每天都在中午左右抵達書店,不管是他或我都忙到沒時間吃午飯。如果還有事必須處理的話,他通常要到晚間才回去。

隨著喬伊絲的聲名大噪,有越來越多朋友、陌生人、書迷和媒體記者想要找他,他們獲得的待遇隨著不同情況而有差異,有些興奮,有些失望,有些受到歡迎,有些則受到無禮的對待。重點是這些事情大多發生在書店裡,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還要幫這位大作家擋人。

我當然有權拒絕提供這些服務,但是我之所以願意把它們都接下來做,是因為我樂在其中。

布魯姆先生的照片

通過《尤利西斯》的作者本人我得知布魯姆先生長得是怎麼一個樣子。霍爾布魯克·傑克遜先生(Holbrook Jackson)是倫敦一間小型評論雜誌社《今日》(To-Day)的編輯,一天喬伊絲問我是否願意寫信給他,請他寄一張自己的照片過來。我知道這本雜誌,上面曾登文章介紹過艾德麗安·莫里耶的書店,對喬伊絲的作品也展現了友善的態度。喬伊絲沒說他跟傑克遜先生見過面,但我想他們見過,或許是在喬伊絲第一次去倫敦期間。無論如何,他們似乎對彼此都有興趣,而且交情是多年前建立起來的。

照片寄來後,我拿給喬伊絲看,他端詳了一會兒,似乎有點失望,然後把照片拿給我,對我說:“如果你想知道李奧波·布魯姆長得怎樣,這人跟他倒是有點像。”他接著繼續說:“這照片看起來比較不像,不像書裡的布魯姆先生。”無論如何,我小心保存那張照片,那是我唯一一張布魯姆先生的照片。

“我的那些塗鴉”

喬伊絲寫了一封沒有注明日期的信給我,因為是寫在莎士比亞書店的信紙上,一定是有天我出去後他在店裡寫的。

信的部分內容如下:

親愛的畢奇小姐:因為你出門去為我的“那些塗鴉”付了好幾百法郎的郵資(!),我想你可能會想要保留《都柏林人》的手稿,所以等它們到我手裡時,我就會給你。我只會把第一版的打樣稿賣出去,我覺得《都柏林人》有一部分是跟都柏林一樣的作品。還有,到現在我才想起還有一堆在第裡亞斯特寫的手稿,大概一千五百頁左右,是《一位年輕藝術家的畫像》的初稿(但是跟後來的成書完全不一樣)……

這些字是否還可以加在印版上?——它們就像“愛爾蘭大眾”(Phoblocht)唱的歌謠一樣,是O·嘉尼寫的音樂!A·韓姆斯寫的歌詞(第二個驚嘆號(中間字跡無法辨認)是頭下腳上的。)

[“愛爾蘭大眾”(Phoblocht)也是愛爾蘭政治團體“新芬黨”(Sinn Fein)的報刊;O.嘉尼(O. Gianni)與A.韓姆斯(A. Hames)兩個人物跟《芬尼根守靈記》有關。]

帶著最感激的問候,誠摯祝福你的

詹姆斯·喬伊絲

我想,這封信應該是一九二二年一月間寫的,因為喬伊絲問我,如果他想在《尤利西斯》里加一些東西,把一些字“加在印版上”,不知是否來得及?他提到“第裡亞斯特的那一堆手稿”,裡面包括了《英雄史蒂芬》(Stephen Hero),也就是他所謂《一位年輕藝術家的畫像》的初稿,還有他在妹妹梅寶(Mabel)的習字簿上面寫的《藝術家的速寫畫像》(A Sketch for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這手稿也是我覺得最珍貴的一份。

圖為詹姆斯·喬伊絲

喬伊絲也把《室內樂》(Chamber Music)的初稿給了我。為了朗讀給葉芝聽,他寫在最大張,也最好的紙上——至少他是這樣告訴我的。手稿並不齊全,其中編號二十一、三十五與三十六等三首詩不見了。我細心注意到喬伊絲是在十月五日把這份手稿給我,但是忘記在上面注明是哪一年,而他給我其他手稿時,則是忘了寫日期。但是在他認為最重要的一份手稿,也就是《一位年輕藝術家的畫像》上面,他除了署名,也給了日期,並寫了一段文字,描述這份贈禮的內容。

喬伊絲注意到,只要是他親手寫的東西,就算是小紙片我也很珍惜。這也難怪他覺得沒有人會比我更重視他的手稿,他的看法是正確的。

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

儘管《尤利西斯》在英語系國家不能透過正常管道銷售,但喬伊絲還是很快獲得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當然,禁書的名聲也助長了銷量。但可悲的是,它居然跟一堆“淫書”被相提並論,例如《芬妮·希爾》(Fanny Hill)、《芬芳的花園》(The Perfumed Garden)。

節選自西爾維婭・畢奇《莎士比亞書店》

海明威與西爾維婭·畢奇

我希望下面爆的料不會讓政府去找海明威的麻煩——當然啦,誰敢去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利西斯》能夠被挾帶進入美國,全多虧了海明威。

我向海明威丟出這個問題,他說:“給我二十四小時。”隔天便帶著計畫回來找我。我收到一封來信,發信的是他一位住在芝加哥的朋友,叫做“伯納·B”,向來最樂於助人,我給他一個“聖伯納”的外號[ “聖伯納犬”是最常用來執行雪地救援任務的狗。],因為多虧他的解救,我才知道接下來要如何進行這件事。

那位男士說他要做一些準備工作,還要到加拿大去待一陣子。他問我是否願意出錢租下一間位於多倫多的小公寓,我當然馬上同意了。然後他把他的新住址告訴我,要我用海運的方式把書都寄到那裡。因為加拿大並未把《尤利西斯》列為禁書,書便安全抵達了。接下來的任務不只需要很多勇氣,也要靠機智達成——他必須把這好幾百本沉重的書弄過邊界。

圖為莎士比亞書店

後來他跟我描述,他每天搭船渡河,都把一本《尤利西斯》塞進褲襠。當時流行走私酒[當時美國本土禁酒,不能制酒、賣酒,也不能進口。],所以他身邊有不少人的身體都變成奇形怪狀,但是這只會增加他被搜身的風險而已。

隨著任務的進行,他只剩最後幾十本還沒送出去,伯納覺得港口官員已經注意到他鬼鬼祟祟。他怕很快就有人上前盤問他在搞什麼鬼,為什麼要每天來來回回的——可能他身上攜帶了要拿去賣的東西。他找到一個願意幫他的朋友,他們倆天天坐船,而且為了加快腳步,各自挾帶兩本書。一前一後,兩個人看起來都像大腹便便的老爹。

當他把最後幾大本書帶進美國時,他心裡不但松了一大口氣,“體重”也因此驟減不少!如果喬伊絲能夠預見這些困難,他真該寫一本薄一點的書。

無論如何,美國那些訂購《尤利西斯》而且也收到書的人都應該知道,他們必須感謝海明威以及他那樂於助人的朋友,否則美國運通快遞公司哪有可能把那一個大包裹寄送到他們家門口?

從左到右依次是詹姆斯·喬伊絲、西爾維婭·畢奇、阿德里安那·莫尼耶

同一時刻,喬伊絲與《尤利西斯》實際上已經佔據了劇院街的莎士比亞書店。我們幫他處理通訊檔,也是他的金主、經紀人以及跑腿小妹。我們幫他搞定行程,為他介紹新朋友,安排他的作品在德國、波蘭、匈牙利與捷克等國翻譯出版。喬伊絲每天都在中午左右抵達書店,不管是他或我都忙到沒時間吃午飯。如果還有事必須處理的話,他通常要到晚間才回去。

隨著喬伊絲的聲名大噪,有越來越多朋友、陌生人、書迷和媒體記者想要找他,他們獲得的待遇隨著不同情況而有差異,有些興奮,有些失望,有些受到歡迎,有些則受到無禮的對待。重點是這些事情大多發生在書店裡,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還要幫這位大作家擋人。

我當然有權拒絕提供這些服務,但是我之所以願意把它們都接下來做,是因為我樂在其中。

布魯姆先生的照片

通過《尤利西斯》的作者本人我得知布魯姆先生長得是怎麼一個樣子。霍爾布魯克·傑克遜先生(Holbrook Jackson)是倫敦一間小型評論雜誌社《今日》(To-Day)的編輯,一天喬伊絲問我是否願意寫信給他,請他寄一張自己的照片過來。我知道這本雜誌,上面曾登文章介紹過艾德麗安·莫里耶的書店,對喬伊絲的作品也展現了友善的態度。喬伊絲沒說他跟傑克遜先生見過面,但我想他們見過,或許是在喬伊絲第一次去倫敦期間。無論如何,他們似乎對彼此都有興趣,而且交情是多年前建立起來的。

照片寄來後,我拿給喬伊絲看,他端詳了一會兒,似乎有點失望,然後把照片拿給我,對我說:“如果你想知道李奧波·布魯姆長得怎樣,這人跟他倒是有點像。”他接著繼續說:“這照片看起來比較不像,不像書裡的布魯姆先生。”無論如何,我小心保存那張照片,那是我唯一一張布魯姆先生的照片。

“我的那些塗鴉”

喬伊絲寫了一封沒有注明日期的信給我,因為是寫在莎士比亞書店的信紙上,一定是有天我出去後他在店裡寫的。

信的部分內容如下:

親愛的畢奇小姐:因為你出門去為我的“那些塗鴉”付了好幾百法郎的郵資(!),我想你可能會想要保留《都柏林人》的手稿,所以等它們到我手裡時,我就會給你。我只會把第一版的打樣稿賣出去,我覺得《都柏林人》有一部分是跟都柏林一樣的作品。還有,到現在我才想起還有一堆在第裡亞斯特寫的手稿,大概一千五百頁左右,是《一位年輕藝術家的畫像》的初稿(但是跟後來的成書完全不一樣)……

這些字是否還可以加在印版上?——它們就像“愛爾蘭大眾”(Phoblocht)唱的歌謠一樣,是O·嘉尼寫的音樂!A·韓姆斯寫的歌詞(第二個驚嘆號(中間字跡無法辨認)是頭下腳上的。)

[“愛爾蘭大眾”(Phoblocht)也是愛爾蘭政治團體“新芬黨”(Sinn Fein)的報刊;O.嘉尼(O. Gianni)與A.韓姆斯(A. Hames)兩個人物跟《芬尼根守靈記》有關。]

帶著最感激的問候,誠摯祝福你的

詹姆斯·喬伊絲

我想,這封信應該是一九二二年一月間寫的,因為喬伊絲問我,如果他想在《尤利西斯》里加一些東西,把一些字“加在印版上”,不知是否來得及?他提到“第裡亞斯特的那一堆手稿”,裡面包括了《英雄史蒂芬》(Stephen Hero),也就是他所謂《一位年輕藝術家的畫像》的初稿,還有他在妹妹梅寶(Mabel)的習字簿上面寫的《藝術家的速寫畫像》(A Sketch for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這手稿也是我覺得最珍貴的一份。

圖為詹姆斯·喬伊絲

喬伊絲也把《室內樂》(Chamber Music)的初稿給了我。為了朗讀給葉芝聽,他寫在最大張,也最好的紙上——至少他是這樣告訴我的。手稿並不齊全,其中編號二十一、三十五與三十六等三首詩不見了。我細心注意到喬伊絲是在十月五日把這份手稿給我,但是忘記在上面注明是哪一年,而他給我其他手稿時,則是忘了寫日期。但是在他認為最重要的一份手稿,也就是《一位年輕藝術家的畫像》上面,他除了署名,也給了日期,並寫了一段文字,描述這份贈禮的內容。

喬伊絲注意到,只要是他親手寫的東西,就算是小紙片我也很珍惜。這也難怪他覺得沒有人會比我更重視他的手稿,他的看法是正確的。

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

儘管《尤利西斯》在英語系國家不能透過正常管道銷售,但喬伊絲還是很快獲得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當然,禁書的名聲也助長了銷量。但可悲的是,它居然跟一堆“淫書”被相提並論,例如《芬妮·希爾》(Fanny Hill)、《芬芳的花園》(The Perfumed Garden)。

節選自西爾維婭・畢奇《莎士比亞書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