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周小川:去年住房貸款在新增貸款接近40%,今年會不會改變?

綜合:21財聞匯

資料:天天說錢 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 其中CPI的同比漲幅讓人震驚, 竟然只有0.85%!

0.85%是什麼概念, 我們可以先看一張圖:

上圖是去年2月以來中國CPI的走勢圖, 其中藍線是同比漲幅。 可以看出, 今年1月出現了跳水走勢。

對於這種異常走勢, 國家統計局的解釋是:第一, 食品價格出現了回落;第二, 節後出遊人數減少, 機票、酒店、門票等價格大幅回落。 總之, 是在強調今年春節前移到1月的因素。

但另一方面, PPI卻勢如破竹, 同比繼續大幅飆升:

PPI同比漲幅達到了7.8%。 在工業品出廠價格這樣大幅反彈的情況下, CPI竟然大幅跳水, 這不能不讓投資者擔憂一件事:

前一個階段, 幾乎被機構投資者普遍認同的“週期復蘇”很可能只是“南柯一夢”, 至少是復蘇的強度遠低於預期!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正常來講, 是PPI先熱, 然後CPI跟著熱。

上游的原材料比如煤炭、鋼鐵、水泥等先漲價。 然後這個漲價會傳到工業產品上, 然後又傳到市場上表現為各種商品與服務價格漲價(PPI)。

漲價也意味著相關行業人員的薪水增加, 這些薪水增加的人, 到了市場上就搖身一變, 成了消費者。 工資漲了, 自然也願意高一點價格, 購買產品和服務(CPI)。

如此一來,

經濟就形成了一個正迴圈, GDP增長, 政府高興, 大家都開心。

但是, 現在是什麼情況呢?PPI在漲, CPI在跌!

那就只有一種可能, 就是消費者不接受漲價, 除了極少數個別的廠家, 憑藉壟斷優勢敢於提價之外, 大部分產品都不敢漲, 怕消費者不買。

消費者為什麼不接受?

你們不少人已經漲工資了啊, 水工、電工、泥瓦匠一個月都能拿到2萬了麼?

那就只有外一種可能。

有一種東西, 漲的比工資更快, 並且讓人們背上了過重的債務負擔。

那就只能是房子了。

親歷房價故事:若大多數年輕人想都不敢想, 社會定要反思

作者:王國華

1997年大學畢業, 我在長春工作。 一室一廳的房子大多租金五六百, 單間三四百。 我的工資六七百, 在同學中算是高的。 亦即, 一半工資拿出來租個單間很正常。 有個同學工資才三百多塊, 理論上講租房都不夠。

這樣晃蕩了兩年, 女友(現在的妻子)畢業, 考慮換房子了。 我為省錢, 帶女友去看了某大學家屬樓裡的一個單間, 廁所和廚房都是跟別人共用的, 月租一百七。 我覺得還可以接受,

女友沒說什麼。 第二天一早, 她哭著來找我, 說不想住這樣的房子, 父母來了連個打地鋪的地方都沒有, 太寒酸了。

我聽了很慚愧。 人家願意跟我過日子, 起碼要給她一個過得去的生活。 我在繁華的桂林路找了個一室一廳的房子。 月租六百, 可以半年一交, 僅需3300元, 折合每月五百五。 當時我剛跳槽到一家報社, 月薪五百九十元。

搬家那天, 我和女友很滿足。 一個文友帶著新婚妻子來看我, 我說, 房子小了點, 呵呵。 其實我是希望他安慰我說:“這就挺不錯了”, 豈料人家兩口子異口同聲地說, “嗯, 確實憋屈, 湊合住吧。 ”原來, 文友入贅到高官家中, 高官住的是四室的大house, 家裡還有警衛員呢。 但不久他們就離異了, 原因不清楚。 但一個北方男人, 自己不掏錢買房,寄居在丈人家裡,總覺不太心安理得。

閑著沒事的時候,也以租客的名義在附近看過其他一些房,有個老太太,以380元價格把一個單間租給一個女大學生,她自己則在過道裡搭了一張床,感覺兩個人都挺能將就。不要說那時房租高是因為商品房少,住房緊張。房東出租首先要考慮自己的成本。他的心理預期如果是兩千塊,即使降到一千不虧本,他也不租給你,寧可空著。反正目前中國的房產幾乎沒有持有成本,他們幹嘛要救濟你。

我自己買房是在2000年。那時商品房剛剛興起,而我所在的東北地區經濟正在蓬勃發展。房價兩千多一點(市郊一千多),比石家莊、濟南之類的二線城市似乎還高。偶爾在圖書館翻閱《深圳特區報》、《深圳晚報》之類,發現深圳房價三四千元一平米,實在太貴,感覺不在同一個世界裡。當時省城的平均工資已經一千多,而全國通行的理論是,一個月工資可以買一平米房子才是正常房價。但這種理論大概持續了三四年便煙消雲散。

我花二十多萬買了第一套房,首付三成,其餘按揭。當時稿費好掙,我一年時間就把貸款還完了。2007年孩子上學,需要獨立單間,我又借錢買了第二套房。後來在文壇小圈子裡流傳我用稿費買兩套房子的故事,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我的經歷不足為訓,不過當時房子確實好買一些,我身邊有不少工作三五年就能買房子的人,在北京、深圳和天津的朋友、同學大體如是。購買方式跟今天差不多,就是自己湊一點,父母湊一點,親戚借一點,然後用工資還按揭。總體上看,無論房價高低,購房者都是跌跌撞撞,跟頭把式,沒有一個從從容容的。

所以今天房價不代表什麼,重要的是買房時的狀態。如果絕大多數年輕人連想都不敢想,整個社會肯定要反思;如果不少人還敢比劃比劃,那就證明房價還不算誇張。

自己不掏錢買房,寄居在丈人家裡,總覺不太心安理得。

閑著沒事的時候,也以租客的名義在附近看過其他一些房,有個老太太,以380元價格把一個單間租給一個女大學生,她自己則在過道裡搭了一張床,感覺兩個人都挺能將就。不要說那時房租高是因為商品房少,住房緊張。房東出租首先要考慮自己的成本。他的心理預期如果是兩千塊,即使降到一千不虧本,他也不租給你,寧可空著。反正目前中國的房產幾乎沒有持有成本,他們幹嘛要救濟你。

我自己買房是在2000年。那時商品房剛剛興起,而我所在的東北地區經濟正在蓬勃發展。房價兩千多一點(市郊一千多),比石家莊、濟南之類的二線城市似乎還高。偶爾在圖書館翻閱《深圳特區報》、《深圳晚報》之類,發現深圳房價三四千元一平米,實在太貴,感覺不在同一個世界裡。當時省城的平均工資已經一千多,而全國通行的理論是,一個月工資可以買一平米房子才是正常房價。但這種理論大概持續了三四年便煙消雲散。

我花二十多萬買了第一套房,首付三成,其餘按揭。當時稿費好掙,我一年時間就把貸款還完了。2007年孩子上學,需要獨立單間,我又借錢買了第二套房。後來在文壇小圈子裡流傳我用稿費買兩套房子的故事,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我的經歷不足為訓,不過當時房子確實好買一些,我身邊有不少工作三五年就能買房子的人,在北京、深圳和天津的朋友、同學大體如是。購買方式跟今天差不多,就是自己湊一點,父母湊一點,親戚借一點,然後用工資還按揭。總體上看,無論房價高低,購房者都是跌跌撞撞,跟頭把式,沒有一個從從容容的。

所以今天房價不代表什麼,重要的是買房時的狀態。如果絕大多數年輕人連想都不敢想,整個社會肯定要反思;如果不少人還敢比劃比劃,那就證明房價還不算誇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