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戰狼2」在奧斯卡的對手之一,這部電影你打幾分?

這個月的月初, 今年的2017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各國選送名單塵埃落定。

中國內地選送的電影是燃爆今年夏天, 創造票房奇跡的主旋律動作片《戰狼2》。

相對於奧斯卡最佳影片向來都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最佳外語片這個獎項反而更有看頭, 因為各國都會選送出得意之作。 百花齊放, 公平競爭。

今天君君要介紹的就是《戰狼2》的“對手”之一, 來自今天俄羅斯的申奧片

《無愛可訴》| 2017

豆瓣7.0

君君鑒片

《無愛可訴》

適用人群:家庭文藝片、小眾片愛好者。

推薦理由:2017俄羅斯申奧片

推薦指數:★★★☆

時長:128分鐘

這部片子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家庭劇情片。

對文藝片不感冒的人甚至會覺得整部片略顯沉悶無聊。

但深挖“家庭矛盾”題材的電影, 更多地是去延伸到電影之外的話題:關乎社會、關乎責任、關乎人生的探討。

影片講述了故事其實很簡單, 一對夫婦在沒有愛的情況下奉子成婚, 婚後兩人各自出軌。

父母天天吵架動粗, 孩子最終忍不了離家出走。

整部影片兩個小時幾乎沒給人任何希望。

陰冷的俄羅斯、冬季的大雪、一群行屍走肉般的無愛之人,

讓人看得又困又喪。

男主是個標準的渣男, 與女主的婚姻也是因女主意外懷孕就糊裡糊塗結了婚, 生了孩子。

他們並沒有做好養家撫育孩子的準備, 也不知道婚姻究竟意味著什麼。 一對不負責任的渣父母生而不養。

兒子長到12歲, 他們也各自出軌迎來了“第二春”, 小孩給誰帶成為了最大的導火索。

各種爆粗口撕逼, 完全不顧兒子躲在門後默默痛哭流涕。

兩夫妻的相處模式是, 在家水火不容, 在外形同陌路。

撕逼之後第二天, 這對夫妻換上另外一副面孔各自幽會情人。

男主和懷孕的小三開房約會,如膠似漆仿佛新婚夫婦。

女主和有錢的老男人勾搭聊騷,一起出入高檔法國餐廳,拍照發朋友圈。

本以為這樣各自偷歡的日子可以繼續過下去,然而兒子離家出走了。

這對渣父母終於將注意力投向了兒子,開始了漫長的找兒子過程。

整部片子中,父母對兒子無愛,夫妻之間無愛,渣父母跟各自新歡之間看似甜蜜實則也無愛。

(小三懷孕了,商量著是否要胎)

其他各路配角也在詮釋著“無愛可訴”的現實。

員警對離家出走的少年不作為;公益組織公事公辦毫無感情投入;學校老師冷靜無情地配合工作;路人看到尋人啟事默默走開。

面對走失的孩子,全片中沒有任何一個角色表現出一點點的感情。

每個人都喪得可怕,冷漠得近乎僵屍。

本以為,這對撕逼撕翻天的夫妻會因為孩子的離家出走而不得不選擇重新合作。

在尋找孩子的過程中達成諒解,實現表面上的和諧,最終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孩子,來個完美結局,皆大歡喜。

然而,導演給出的結局,卻讓人大呼意外...

但其實或許是最符合現實的一種結局,孩子找不回來了。

渣父母們依然過著他們頹喪的生活,一切又回到原點。

那個在父母爭吵時躲在門後哭泣的孩子,好像從沒有出現在他們的生命裡。

影片的視覺風格陰冷肅殺,持續不斷的弦樂撕扯著觀眾的內心。

導演用詩意的攝影美學架構出自秋天到冬天的一副俄羅斯風光圖。

空空的泳池就像一個巨大的墓穴橫在那裡。在樹林中,廢棄的建築物、風化的破傢俱都隱藏一定的象徵意義。

電影開篇是長達五分鐘的慢鏡頭。秋天,湖邊、樹林,學校。

孩子從地上撿起來一條紅白相間的帶子,用力的把它拋擲到樹枝上。

到結尾再次回歸慢鏡頭的幀幀冬天堆雪,一個故事不知不覺講述了一個季度這麼久遠。

開篇自空中飄逸,結尾依舊在樹上搖曳,不動聲色無人問津。

人不能在沒有愛的生活中繼續生存下去,這是整部電影的真正精髓。

而產生這種“無愛之人”的就是當下的環境與社會,這也是電影想表達的第二層含義。

而這部《無愛可訴》,看去是講述家庭危機,也順帶著提出了對俄羅斯政治的控訴。

影片無時無刻不在隱射莫斯科的社會現實。

莫斯科員警抱著僥倖心理,覺得孩子不過是貪玩,一時興起的離家出門。

複雜的手續、流程,不作為的態度,導致錯過了孩子的最佳搜救時期。

這是一個根植於腐敗的社會,而這個社會的陰影構建了這樣一個無愛的婚姻,產生了一個孩子不被愛不被關心不被照顧的家庭。

刨去隱喻的批判政治的內容。

《無愛可訴》最能激起人共鳴的無疑還是家庭,造成這場悲劇原因的那對渣父母。

這部電影讓君君想起了前段時間朋友圈刷屏的一篇文章——《對不起,爸媽給不了你800萬的學區房》。

對不起,你蹣跚學步之時,爸媽沒有帶你去3萬的早教班;

對不起,你踏入幼稚園時,爸媽沒有送你去8萬的雙語學校;

對不起,你即將入學之時,爸媽依然無法給你800萬的學區房。

(選段摘自文章,作者:喬巴愛吃糖)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個攝影師,辭去工作帶著孩子環游世界,開拓眼界。

不過底下網友的評論紮心了。

我想大多數人都是、或許未來都會是即買不起800萬學區房,又沒錢帶孩子環游世界的父母。

不好意思,這麼說可能有點喪...

但是回想你的父母,你會因為爸媽沒給你學區房和環遊世界而抱怨憎恨過他們嗎?

物質從來不是衡量愛的標準。溫馨有愛的家庭才是最好的家教。

有過抱怨和憎恨的,大多都是像電影裡那個不被父母在意,視為累贅的小孩。

原生家庭的陰影是會伴隨人一生的。

就算成年之後進行學會了自我療愈,走出陰影。但其中艱難的過程,依然會消磨掉對生活的正面情緒。

說句狠話,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有後代的。

《無愛可訴》裡男女主的婚姻是墳墓,成人的自私無度展現的淋漓盡致,孩子更是犧牲品。

結尾,失去孩子的男女主“解脫”,開始了所謂的新生活,但依然是前一段失敗的複製。

畢竟,人不能在沒有愛的生活中繼續生存下去。

儘管影片中有很多讓人覺得前路波折無望的情節,或許現實生活也很操蛋。

但希望我們都不會是“無愛之人”,不會“無愛可訴。”

男主和懷孕的小三開房約會,如膠似漆仿佛新婚夫婦。

女主和有錢的老男人勾搭聊騷,一起出入高檔法國餐廳,拍照發朋友圈。

本以為這樣各自偷歡的日子可以繼續過下去,然而兒子離家出走了。

這對渣父母終於將注意力投向了兒子,開始了漫長的找兒子過程。

整部片子中,父母對兒子無愛,夫妻之間無愛,渣父母跟各自新歡之間看似甜蜜實則也無愛。

(小三懷孕了,商量著是否要胎)

其他各路配角也在詮釋著“無愛可訴”的現實。

員警對離家出走的少年不作為;公益組織公事公辦毫無感情投入;學校老師冷靜無情地配合工作;路人看到尋人啟事默默走開。

面對走失的孩子,全片中沒有任何一個角色表現出一點點的感情。

每個人都喪得可怕,冷漠得近乎僵屍。

本以為,這對撕逼撕翻天的夫妻會因為孩子的離家出走而不得不選擇重新合作。

在尋找孩子的過程中達成諒解,實現表面上的和諧,最終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孩子,來個完美結局,皆大歡喜。

然而,導演給出的結局,卻讓人大呼意外...

但其實或許是最符合現實的一種結局,孩子找不回來了。

渣父母們依然過著他們頹喪的生活,一切又回到原點。

那個在父母爭吵時躲在門後哭泣的孩子,好像從沒有出現在他們的生命裡。

影片的視覺風格陰冷肅殺,持續不斷的弦樂撕扯著觀眾的內心。

導演用詩意的攝影美學架構出自秋天到冬天的一副俄羅斯風光圖。

空空的泳池就像一個巨大的墓穴橫在那裡。在樹林中,廢棄的建築物、風化的破傢俱都隱藏一定的象徵意義。

電影開篇是長達五分鐘的慢鏡頭。秋天,湖邊、樹林,學校。

孩子從地上撿起來一條紅白相間的帶子,用力的把它拋擲到樹枝上。

到結尾再次回歸慢鏡頭的幀幀冬天堆雪,一個故事不知不覺講述了一個季度這麼久遠。

開篇自空中飄逸,結尾依舊在樹上搖曳,不動聲色無人問津。

人不能在沒有愛的生活中繼續生存下去,這是整部電影的真正精髓。

而產生這種“無愛之人”的就是當下的環境與社會,這也是電影想表達的第二層含義。

而這部《無愛可訴》,看去是講述家庭危機,也順帶著提出了對俄羅斯政治的控訴。

影片無時無刻不在隱射莫斯科的社會現實。

莫斯科員警抱著僥倖心理,覺得孩子不過是貪玩,一時興起的離家出門。

複雜的手續、流程,不作為的態度,導致錯過了孩子的最佳搜救時期。

這是一個根植於腐敗的社會,而這個社會的陰影構建了這樣一個無愛的婚姻,產生了一個孩子不被愛不被關心不被照顧的家庭。

刨去隱喻的批判政治的內容。

《無愛可訴》最能激起人共鳴的無疑還是家庭,造成這場悲劇原因的那對渣父母。

這部電影讓君君想起了前段時間朋友圈刷屏的一篇文章——《對不起,爸媽給不了你800萬的學區房》。

對不起,你蹣跚學步之時,爸媽沒有帶你去3萬的早教班;

對不起,你踏入幼稚園時,爸媽沒有送你去8萬的雙語學校;

對不起,你即將入學之時,爸媽依然無法給你800萬的學區房。

(選段摘自文章,作者:喬巴愛吃糖)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個攝影師,辭去工作帶著孩子環游世界,開拓眼界。

不過底下網友的評論紮心了。

我想大多數人都是、或許未來都會是即買不起800萬學區房,又沒錢帶孩子環游世界的父母。

不好意思,這麼說可能有點喪...

但是回想你的父母,你會因為爸媽沒給你學區房和環遊世界而抱怨憎恨過他們嗎?

物質從來不是衡量愛的標準。溫馨有愛的家庭才是最好的家教。

有過抱怨和憎恨的,大多都是像電影裡那個不被父母在意,視為累贅的小孩。

原生家庭的陰影是會伴隨人一生的。

就算成年之後進行學會了自我療愈,走出陰影。但其中艱難的過程,依然會消磨掉對生活的正面情緒。

說句狠話,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有後代的。

《無愛可訴》裡男女主的婚姻是墳墓,成人的自私無度展現的淋漓盡致,孩子更是犧牲品。

結尾,失去孩子的男女主“解脫”,開始了所謂的新生活,但依然是前一段失敗的複製。

畢竟,人不能在沒有愛的生活中繼續生存下去。

儘管影片中有很多讓人覺得前路波折無望的情節,或許現實生活也很操蛋。

但希望我們都不會是“無愛之人”,不會“無愛可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