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內又一家國產手機巨頭倒下,虧損百億團隊分離,去年虧損42億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 在經歷了裁員、巨額虧損、解約、高層貪腐等系列事件之後, 至今未複牌的酷派近期又遭重創。 在最新公告中, 酷派宣佈206年未審核業績, 虧損42.1億港元, 而2015年酷派盈利23.25億港元。 7月15日, 酷派估值遭到基金公司下調85%, 被調出港股通名單。

手機市場既然有人滅亡, 暗淡立場, 也就有人高調狂歡, 粉墨登場。 明星強力代言, 冠名各種娛樂節目的品牌手機廠商如:金立、OPPO、VIVO等, 也有魅族, 小米, 華為等主打性價比的手機廠商。 無論是誰, 都希望在這群雄逐鹿的市場分一杯羹。

我們不談各大廠商的行銷套路, 也不談各個手機的性價比和配置, 畢竟我們不是專業的科技類媒體, 我們只想談談一個方面:國產手機廠商為什麼堅持不上市?

原因有三:

一、如前文所說, 目前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和銷量變數仍然很大, 各廠商還處於“打架階段”, 為自家手機的新品定位忙的不可開交。

而且, 以小米為例, 目前450億美元的估值, 國內市場銷量第四的排名, 一定不是雷總在招股說明書中想要寫上的一筆, 所以在其行銷手段和品牌定位沒有一個最終結論時, 言其上市還為之過早。

二、企業上市的直接原因是為了去二級市場融資,

而作為已經成為必需品的新興行業智慧手機來說, 目前幾大廠商除了不缺融資這一條件外, 其銷售模式多以饑餓行銷為主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饑餓行銷使其不會積壓庫存, 且上述手機廠商的現貨產品基本上也都是爆款。 所以樂視除外, 國產手機廠商大多不會在資金流方面有問題。

三、營收雖多, 但毛利極低。 與蘋果、三星等品牌的高定價不同, 國產手機的主打還是性價比, 但核心硬體被一些國際大廠牢牢掌控, 以CPU來說, 國產品牌除華為外, 高端手機型號使用的核心均來自高通, 而一塊驍龍晶片的定價就高達幾十美元(型號不同, 定價不等), 加上各種不同硬體的堆積, 一台智慧手機的毛利很低。

四、轉型失敗後, 無奈的酷派選擇賣身, 卻在360與樂視之間首鼠兩端, 不僅因為違反與360簽署的競業協定, 導致360折價收購酷派股權, 酷派直接虧損18.75億, 更最終被360拿走了酷派最強勢的品牌大神和新品牌奇酷。 而投身樂視之後, 樂視自己的處境如何是今天人盡皆知的,

又哪來的資本幫助酷派打一場翻身仗呢?

那麼酷派並不是沒有翻身的機會, 目前面臨崩盤的局勢其實還有扭轉的餘地。 但目前最尷尬的是公司究竟會不會在手機業務上繼續投入大量資金來翻盤?歡迎大家來跟我討論留言

最後, 我希望:在蘋果手機上看完此文的你, 為國產手機點個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